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人工智能基础

第六章 人工智能基础

主要以视觉、听觉模式识别为主。
自然语言理解:研究使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自然语
言,如语言翻译。
自动定理证明:证明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永真性。
27
2011-2-27
四、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6.
自动程序设计:
① 程序综合用于实现自动编程,即用户只需要告 诉计算机要“做什么”,无须说明“怎么做”, 计算机就可自动实现程序的设计。 ② 程序正确性验证:研究证明程序正确性的理论 和方法。
2011-2-27 7
三、人类基本思维形式
⑴ 逻辑思维:
是一种根据逻辑的规则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理 性思维方式,反映了人们以抽象的、间接的、概 括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逻辑思维过程:
从感性器官获得感性认识→初步概括、知觉 定势、信息存储→通过匹配选出相应的逻辑规则 →进行逻辑推理。 通常此推理比较复杂,需使用多条规则进行 推理。
2011-2-27 23
三、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
㈡ 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⒉形成(1956~1969)
在机器学习方面,塞缪尔1956年研制出跳棋程 序,能从棋谱中学习,也能从下棋实践中提高棋艺, 1959年它击败了塞缪尔本人,1962年又击败了一个 州冠军。 在定理证明方面,用计算机证明了举世闻名的数 学难题——四色问题(即在地图上只用四种颜色就能 区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这个让数学家努力工作了近百年的猜想,仅花了 1200小时就用计算机证明出来了。
24
2011-2-27
三、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
㈡ 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⒉形成(1956~1969)
1960年麦卡锡研制出了人工智能语言LISP。 1969 1969年成立了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IJCAI)。
2011-2-27
13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
人工智能 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做现阶段
只有人才能做好的事情。
是关于知识的科学。 人工智能 是关于知识的科学。 怎样表示知识, 即 怎样表示知识,
怎样获取知识, 怎样获取知识,
的科学。 怎样使用知识 的科学。
2011-2-27 14
2011-2-27
22
三、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
㈡ 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⒈孕育(1956年以前)
公 元 前 哲 学 家 亚 里 斯 多 德 (Aristotle , 公 元 前 384~322)在《工具论》中提出了形式逻辑,其中三 段论至今仍是演绎推理的基本依据。 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1561~1626)提出归纳 法。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Leibniz,1646~1716)提 出万能符号和推理计算的思想,建立符号语言来进 行推理的演算。 英国逻辑学家布尔(G·Boole,1818~1864)创立布 尔代数,用符号语言描述思维活动。
19
三、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
㈠ 诞生:
⒈麦克卡洛克(W·S·McCuloch)和比托斯(W·Pitts)对
神经逻辑计算的研究:1943年心理学家麦克卡洛克 和数学家比托斯从信息处理的观点,采用数理模型 的方法对神经细胞动作进行研究,提出了二值神经 元阈值模型,开创了对神经网络的计算模型研究。
⒉维纳(N·Wiener)的控制论:维纳控制论是基于最优
Hale Waihona Puke 2011-2-2726
四、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1. 2.
专家系统: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它从人类专家
获取知识,用来解决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困难问题。
机器学习:使计算机自身具有学习能力,可向书本
学习、教师学习,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实现自身 的不断完善。
3. 4. 5.
模识识别:研究使机器具有感知能力的研究领域,
10
三、人类基本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主要是依据直觉; b. 思维过程是并行的,一个非线性过程; c. 形式化困难。 d. 在信息变形或缺少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得到比较 满意的结果。
a.
在求解问题时,人们常常把两种思维方式 结合起来使用,首先用形象化给出假设,然后 再用逻辑思维进行论证。
2011-2-27
2011-2-27 4
二、智能的特征
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
记忆和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类智 能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记忆是对感知到的外界 信息或由思维产生的内部知识的存储过程。思 维是对所存储的信息或知识的本质属性,内部 规律等的认识过程。
人类基本思维方式:
① ② ③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直感思维) 灵感思维(顿悟思维)
2011-2-27 8
三、人类基本思维形式
推理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 a. 用于推理规则是否完备 b. 已知的感性认识获得的初始信息是否完善,可 靠。 逻辑思维的特点: a. 依靠逻辑进行思维; b. 逻辑思维过程是串行的,一个线性过程; c. 容易形式化; d. 思维过程具有严密性、可靠性,能对事物未来的 发展给出逻辑上合理的预测。
预测的理论。
2011-2-27
20
三、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
㈠ 诞生:
⒊图灵的理想计算机模型: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
提出了一个理想计算机模型(即图灵机),创立了 自动机理论,将“思维”机器研究和计算机理论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
⒋香农(Shannon)的信息论:美国数学家香农在
1948年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的 诞生。
2011-2-27
31
“梵塔” 问题
传说在古代印度贝纳勒斯的圣庙中,主神梵 天作了一个“梵塔”,它是由3根插在黄铜板上 的宝石针,以及64片大小不同的金片所组成。开 始时,他将64片金片按大小为序,最大的放在最 下面,串在一根宝石针上。他让僧侣把全部金片 移到另一根宝石针上,但每次只能移动一片,而 且大金片不允许放在小金片上,他预言:
7.
机器人学:研究模拟人类行为的机器,被称为人
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的试验场地。
8.博弈:是一种智能性很强的竞争活动,如:下棋,
打牌,战争等。
2011-2-27
28
四、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9.
问题求解:是指通过搜索的方法寻找问题求解操作
的一个合适序列,已满足问题求解的要求。
10.
机器视觉:研究的任务是理解一个图像。
研究智能机器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是人 工智能研究的根本目的和远期目标。
2011-2-27
16
二、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
认知模型:
认知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进 行的信息加工过程。 主要研究目的: 是要说明和解释人类在完成认 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
机器感知
是使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的感知能力,如:视觉、 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2011-2-27
29
即将介绍: 即将介绍:知识表达方式
一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二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领域

知识表达方式
2011-2-27
30
第三节 知识表达方式
在问题求解过程中,无论是问题和系统 的任务描述,还是知识经验的表示以至推理 决策,都离不开知识。研究知识表达方式是 人工智能的中心内容之一,对于同一问题可 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常用的知识表达 方法有:问题归约法、状态空间法、谓词逻 辑法、语义网络法等。
2011-2-27 3
二、智能的特征
具有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 界的能力,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 人类大约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得 到的。 人类对传感到的外界信息,通常有两种 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是对简单或者紧急情 况,可不经大脑思索,直接由低层智能做出 反应,如:人骑自行车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急 刹车动作;另一种是对复杂情况,一定要经 过大脑的思维,然后才能做出反应,如: “三思而后行”。
主要是指计算机的表达能力,即“说”, “写”,“画”等,对于智能机器人还应具有 人的四肢功能,即能走路,能取物,能操作等。
智能系统及智能计算机的构造技术
为了实现人工智能的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就 要建立智能系统及智能机器,为此需要开展对 模型,系统分析与构造技术,建造工具及语言 等的研究。
2011-2-27
2011-2-27
21
三、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
㈠ 诞生:
1956年夏季,在美国达特马斯(Dartmath)大学, 由年轻的数学助教麦克锡(J·W·McCarthy)联合他的 三个朋友:明斯基、朗切斯基、香农,并邀请了多 位科学家一起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问题。经 过历时2个月的研讨,在会上第一次正式使用人工 智能这一术语,此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 学科的诞生。
11
三、人类基本思维形式
⑶ 灵感思维:
是一种显意识与潜意识相互作用的思维形式。 当问题无法解决时,人的大脑处于活跃思维状态, “冥思苦想”,突然间“茅塞顿开”,有一个“想 法”从脑中涌现出来,它沟通了解决问题的有关知 识,使问题迫刃而解。这种沟通有关知识或信息的 “想法”通常称为灵感。
灵感思维的特点: a. 具有不定期的突发性; b. 具有非线性的独创性及模糊性; c. 它穿插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中,起着突
2011-2-27
9
三、人类基本思维形式
⑵ 形象思维:
是一种以客观现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 象认识为思维材料,以意象为主要思维工具, 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思维活 动。
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包括两次飞跃: a. 从感性形象认识→理性形象认识的飞跃; b. 从理性形象认识→实践的飞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