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


2005-9-1
27
合理间套作与轮作倒茬:

连作重茬会造成养分失衡与匮乏,造成菌源积累, 加重许多病害发生。可通过科学栽培加以调节, 减轻病害发生,如番茄地混种韭菜,可防治番茄 根腐病、萎蔫病:番茄与茼篙同穴栽可抑制番茄 枯萎病;与葱蒜类和十字花科类轮作,可有效控 制枯萎病和早疫病等。
2005-9-1
21
土壤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1、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编制与实施; 2、保护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3、蔬菜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4、蔬菜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5、蔬菜土传病害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 在研究病原菌抗药水平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抗 药性的特异等位PCR快速检测技术,速测不同 病原菌抗药类型及比例,初步建立了延缓抗药 性产生的防控体系。 6、蔬菜土传病害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5-9-1
8
四川蔬菜土传病害发生与防治
枯萎病、黄萎病、白绢病等土传病害,移栽时用150生防菌 蘸根后移栽,或成活后灌根;30%DT悬浮剂350倍液灌根可 防治茄子黄萎病,70%萎立600-1200倍液,70%根腐灵600800倍液灌根或粗水淋根,防治枯萎、黄萎。 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茄子绵疫病等,雨后喷药1次,出 现中心病株开始用药,药剂喷洒要周到,注意喷叶背、果 实。常用药剂有1:1:100-200倍波尔多液,瑞毒霉(甲霜 灵),瑞毒霉锰锌,杀毒矾,可杀得,普力克,易保。 防治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移栽前亩施生石灰100-150公斤 降低土壤酸度,施用腐熟肥料,防治害虫,后期不深中耕 减少伤口;病株拔除后用生石灰消毒,常用链霉素、新植 霉素、萎立、广枯宁、氧氯化铜灌根。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发病初期用宁南霉素、植病灵、83增 2005- 9-1 抗剂、病毒 A等喷雾。 9



2005-9-1
6
山东地区

山东省蔬菜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雨量丰富、 田间湿度大。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依然较重。主要原因是保护地内温、 湿度较高的小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各种蔬菜病虫害的发 生; 多年的连作造成了土壤内的菌源量和虫源量都较高,为新 一茬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提供了充足的病虫基数。
2005-9-1
20
三、蔬菜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土传病害病菌种类调查、分离及鉴定;

应用分子快速检测技术鉴定土传病害,指导蔬菜地 病害药剂防治; 不同抗、感黄瓜枯萎病品种根际微生态研究; 枯草杆菌B18、短小芽孢杆菌等防治瓜类枯萎病研究; 哈茨木霉生防制剂防治多种根部土传病害
2005-9-1
如近几年该省部分老菜区的根结线虫发生较重;阴雨天偏 多,光照时数偏少,对蔬菜生长不利,有利于病害的蔓延。


2005-9-1
7
上海地区

据调查保护地蔬菜上灰霉病、菌核病的主要发生 危害期长达半年,周年有作物发病,侵染循环发 生明显变化。 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发生期比单一露 地栽培提早延长达3个多月。 此外,菜区发生的新病虫种类已有10多种,较常 规蔬菜地病害测报防治难度大。
十字花科蔬菜 土传病害
1
目 录


一、国内蔬菜土传病害发生现状
二、十字花科蔬菜土传病害种类及症状特点


三、蔬菜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四、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与防治 五、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防治规程 六、老菜田问题成因与解决途径 七、蛋白农药与蔬菜土传病害控制
2
2005-9-1
一、国内蔬菜土传病害发生现状


2005-9-1

二、蔬菜土传病害种类及症状特点
2005-9-1
10
蔬菜土传病害主要种类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 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 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蔬菜土传病害主要种类包括: 十字花科(白菜、榨菜、甘蓝、青花菜)根肿病; 瓜类(黄瓜、西瓜)枯萎病; 茄黄萎病、褐纹病、绵疫病;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白绢病、青枯病、病毒病; 辣椒炭疽病、疫病;豆类锈病; 菠菜、葱类的霜霉病等。

可采用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对病毒 病可通过生长点培养培育无毒苗,并采用病毒疫 苗,例如使用中国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弱 毒疫苗N14在番茄1~2片真叶分苗时,将洗去土壤 的幼苗浸在疫苗N14的100倍液中30分钟,然后分 苗移栽,可产生免疫力。
2005-9-1
30
生物防治:
2、使用生物农药: 如立枯病可用木霉菌0.5kg掺细土50kg混匀,然后 撒在病株茎基部,每亩用药1.5kg,能有效控制病 情: 青枯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可溶性粉 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灌根。
28
清洁田园: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和杂草,深 翻土壤,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 花、病果、病叶,或拔除病株,带到室外销毁, 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换土改造:连作几年后,土壤盐化及土传病害加 重,可采取去老土换新土的方法来解决。

2005-9-1
29
生物防治:
1、应用生物技术:
2005-9-1
33
化学防治



熟悉病害种类,农药特性, 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 科学用药,适期用药;讲究施药方法;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维护菜地生态 环境; 把化学防治的缺点降到最低限度; 生产无公害蔬菜。
2005-9-1
34
土壤消毒

石灰消毒:华南地区在翻耕前每667平方米撒施石灰50~ 100公斤再翻耕。石灰既可杀菌又可中和土壤的酸度。 大水浸泡: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闲季节,将水堵起 来浸泡土壤。浸泡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如果浸泡20天 以上,可基本控制线虫危害。 高温消毒:温室大棚在高温季节,将土壤翻耕后盖上地膜, 再关上棚膜,地面温度可达到50℃以上,能杀死土壤中部 分病菌。
病菌在被寄生的寄主薄壁细胞内形成大量密集、鱼 卵状的休眠孢子囊堆。 休眠孢子囊单胞,近球形、壁厚。直径约2.8-3.9微 米(图版1)
40


2005-9-1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休眠孢子囊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腐烂分解后休眠孢子囊 散落在土壤里,可存活5年以上(初次侵染源)。随灌溉水、 昆虫、土壤线虫或耕作、农具以及病残体堆肥等在田间传播。 菜苗或种子带菌,都可以把病害从病区传到非病区。 在条件适宜时,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有长短不等双鞭毛的游 动孢子,从植株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病菌刺激寄主细 胞分裂,体积增大而形成肿瘤。根肿菌每季只侵染一次。 喜欢酸性土壤,以pH5.4-6.5的土壤最适宜。土壤温度20- 25℃、湿度60%左右最适于此病发生。连作地或低洼地发病 较重。
11
2005-9-1
青花菜茎瘤病
2005-9-1
12
青花菜黒腐病
2005-9-1
13
青花菜菌核病
2005-9-1
14
青花菜菌核病
2005-9-1
15
抱子甘蓝菌核病
2005-9-1
16
青花菜线虫病
2005-9-1
17
青花菜萎焉病
2005-9-1
18
青花菜萎焉病
2005-9-1
19
三、蔬菜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2005-9-1
38
症状特征

主根或侧根形成数目和大小不等、形似指状、短 棒状或球形的肿瘤。 发病初期病株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而 上逐渐发黄,晴天高温时表现下垂、萎蔫直至永 久性萎蔫。 病根初期表面光滑,后期龟裂、粗糙,最后根部 腐烂,全株枯萎死亡。


2005-9-1
39
病原菌

十字花科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属鞭毛 菌亚门、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属的水生真 菌。
22
2005-9-1
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选用良种 水旱轮作 作物轮作 改进栽培 生态控制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土壤消毒 药剂防治
2005-9-1
23
改进栽培方法:

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 湿度。 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内撒施石灰。
2005-9-1
5
湖北地区

湖北省蔬菜病害发生面积增大、危害严重、防治困 难的细菌性病害: 辣椒疮痂病、黄瓜角斑病、甘蓝黑腐病、大白菜软 腐病等。 瓜类、茄果类病毒病,十字花科蔬菜上类病毒病; 由于连作和大量施用化肥,根结线虫病发生也相当 严重。保护地病害重于虫害,露地虫害重于病害。 病虫发生季节性明显,冬春病害重,夏、春夏之交 病虫并重,秋季虫害重。
2005-9-1
25
合理施肥:

科学施肥,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依据番茄 生理需求施肥,要施足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适时叶面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 强抗病能力。
2005-9-1
26
改善栽培设施:

日光温室应尽可能提高标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张挂反光膜:采用无滴膜,减少结露现象:全膜 覆盖,膜下灌水,最好在棚内建蓄水池并实行滴 灌,以有效降低空气湿度,避免地温过度降低, 减少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2005-9-1
3
一、国内蔬菜土传病害发生现状

全国主要蔬菜年种植面积3亿亩,其中病虫害发生 面积3.5亿亩次左右。 近年来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据全国农技中心测 报处): 新的病虫害发生; 次要病虫为害上升, 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加重, 严重影响全国蔬菜的安全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