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1、表见代理应当符合代理的表面要件,即表见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
进行活动,与第三人缔结民事关系。表见代理作为代理的一种,它就应当符合代
理的表面要件。否则,则不成其为代理,而是表见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形成的民
事法律关系,只对缔约双方存在法律效力,不及他人。
2、表见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民事行为,须具备成立的有效条件,即行为
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如果表见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民事行为欠缺成立的有效要件,那么该行为从一
开始就不产生法律效力,又怎么能够转嫁到被代理人身上呢?又从何谈起被代理
人承受该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呢?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真实意思表示”,笔
者认为,应理解为法律上的真实意思表示,即扩展到第三人根据表象完全有理由
相信表见代理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系其真实意思表示的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
事实上的意思表示真实。否则,如果出现表见代理人为故意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而与善意无过失的第三人签订有损被代理人的权益的合同的情况,则会因表见代
理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导致合同无效,使第三人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
3、客观上须有使第三人相信表见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并能够使第三
人在主观上形成该代理人不容怀疑的具有代理权的认识。第三人作为该行为的相
对方,其目的应是追求通过表见代理人从被代理人处获得该民事代理行为的法律
效果。这就说明第三人在主观上是相信该民事代理行为是有效成立的,该代理人
是有代理权的。而第三人之所以会与该代理人为民事代理行为,其必然要求该代
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使其对该代理人的代理权达到内心确信程度的
事实上或者法律上的联系。只有这样,法律才有必要设立表见代理制度来赋予第
三人向被代理人追求民事代理行为法律效果的权利。
4、第三人须为善意且无过失,即第三人不是明知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仍与
之签订合同,也不是由于自己疏忽大意,缺乏应有的谨慎而轻易将没有代理权的
行为人认作有代理权的人,而是有正当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笔者认为,表
见代理虽然不具备代理权,但却赋予了第三人向被代理人主张民事代理行为的法
律效果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利益,维护了第三人的合法权
益,有损人利己之嫌。依据我国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原则,这必然要求第三人
也给予被代理人一定的对价,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以达到法律对相互处于对立
方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的平衡。所以,这就要求第三人在主观上必须表现为善意以
体现民法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并表现为无过失,以更好地保护在这场交易中
处于弱势的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
5、被代理人在主观上存在过失。表见代理的这一构成要件,民法学界对此
有较多的争议。笔者认为,虽然表见代理不具备代理权,但却具备了代理的表象,
该表象使得第三人在尽到了法律上要求的对表见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权限
的注意义务后,还无法预见到该代理人并不具备代理权或者该代理人的权利存在
瑕疵。如果第三人和被代理人在主观上均不存在过失,是不可能形成代理权表象
的。表见代理制度既然规定了第三人在主观上必须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即在主
观上不得存在过失,以保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那么,这就必然要求被代理人
对于代理权表象的形成在主观上存在着过失,以避免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在无过
失的情况下受到损害,使得双方在这场市场交易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如合同法第
六十五条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
理人负连带责任。”在这里,即使代理人已经越权行使其代理权,但由于被代理
人的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存在过失,形成了代理人未越权之表象,致使第三人
误以为代理人并未越权而与之实施民事代理行为,实际已构成了表见代理。
本文系华律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w.66law.c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