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
文学作品教学是学生文学素养生成和发展的必然途径,也就是说,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实现。正确到位的文
学作品教学,首先就要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学作品来教,重在引导学生
体验,重在让学生热爱文学,能够欣赏文学,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作
品的感情,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我认为文学作品教学
要做到两点:
一、以经典文学作品为纽带,连接阅读能力的训练
1.教师深入经典文学作品中,发现其趣味和深刻内涵,并且内化
为自己的理解和语言。面对一篇经典文学作品时,不少教师的难题是
不知道怎么教,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处理,进行教生字、分析段落
等相关的教学步骤,忽视了经典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应当
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地把握课文,深入
理解课文,用心去体味课文,提出质疑,然后将理解和认识转化为学
生能理解的语言,做到深入浅出,而不是以教参代替自身阅读与思考。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堂给学生和教师一个互动、交流的
空间,在这种特定环境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
当不断加强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的交流,带动学生的思维、记忆等
多种感官,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现代多媒体发展的趋势下,阅读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地运用这
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了解文本。而条件较差的学校在平时的
阅读中,教师可以利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教学、达到课标要求呢?这
里推荐几种有代表性的经典阅读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注意。
1.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
要内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
最常见的比如表演、做游戏、竞赛等形式的课堂活动。经典阅读教学
中引入这些方法,可以使呆板的阅读变得有趣,使抽象的经典变得容
易理解,激活学生的兴趣,使被动变为主动,把机械的训练变成创新
性学习。由于经典文学作品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可以利
用各种手段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变得喜欢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感受经典作品带来的乐趣,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小组活动法。小组活动法是根据国外经验而提出的一种课堂活
动方式。在实践中,阅读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法已经颇有成效。现在大
多数教师都能很好地运用小组讨论法,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3.同伴阅读法。同伴阅读是合作学习在阅读方面的应用,在同伴
阅读中,两名同年龄或是不同年龄的学生一起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强
化和掌握阅读技巧,共同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充分利用课堂阅读的时
间向二至六年级学生传授基本阅读策略,并让他们以合作阅读的形式
不断强化这些阅读策略。
三、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文学阅读活动
很多学校的教师只是急于把一些好的作品推给孩子们,不能充分
认识到学生的理解、记忆、感知等各方面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
断增加,阅读能力也在不断发展,所以阅读活动的进行必须尊重读者
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对文学经典名著有不同的要求。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接受能力有限,在一二年级主要以阅读中外著
名的童话、寓言故事为主,当然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浅显、易懂的小
说;中高年级则以阅读中外著名的游记、散文、短篇小说为主,逐步
引导学生阅读纯文学,不断提高文学阅读品位。
另外,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学校和家庭互动的过程,家庭教育对孩
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做一个阅读的榜样,孩子
们自然耳濡目染。在国外,从幼儿园起孩子和家长就开始了共同的阅
读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在阅读完一本书或一些新闻之后互相交流,各
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拉近了孩子和
家长之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国内,家庭教育对孩子
阅读的影响明显不足,有的家长自己都很少进行阅读,更不用说关注
孩子的阅读了。学校可以尝试和家长合作,提供尽可能多的经典作品
阅读信息供家长参考,而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的课外经典阅读进行监
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提供支持。与
此同时,这些家庭阅读活动不仅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还能
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毅力,使学生们在面对经典文学作品时产生持久
的动力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