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


绞釉形态及意义
增加釉质的抗剪切强度 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第一章
釉质的特殊结构的形成机制
• 釉质生长线(芮氏线):发育期节律性沉积的间歇线 • 釉板:发育障碍导致的裂隙 • 釉丛:钙化不良釉柱在不同平面的重叠影 • 釉梭: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末端膨大 • 表层:晶体方向一至,互相平行
• 釉牙本质交界
第一章
上皮根鞘退化后残留的上皮 受剌激可增殖形成囊肿或肿瘤
第二章
牙骨质小体
C:牙骨质 D:牙本质
第二章
牙周膜神经
• 来自牙槽神经分支,穿过牙槽骨骨壁进入牙周膜
• 神经末梢呈环状、棒状、梭形或树支状
• 感受痛觉和触压觉
• 感觉可定位
第二章
牙周膜增龄变化
• 咀嚼功能下降,牙周膜变薄
• 牙周组织萎缩,牙龈退缩,牙根暴露
第四章
分泌管(纹管)与闰管相延续,导流唾液,转运水和电解质
第四章
排泄管:与纹管相延续,导流唾液,基底细胞有干细胞作用
第四章
第二节 涎腺的分布及组织学特点
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小涎腺:唇、腭、颊、舌腺等
第一节
釉质
釉质的理化特性 釉质的组织结构 基本结构——釉柱 特殊结构 无釉柱釉质
第一章
釉质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 • • • • 人体最硬的组织 无机盐占重量的96%,主要是磷灰石晶体 外观呈半透明,乳白或淡黄 不含细胞、血管、神经,营养主要来自牙髓 代谢力低,不能再生
第一章
釉柱的光镜形态
釉柱纵断 有横纹(横纹间隔4μ)
第一章
牙本质的组织结构
• • • • • • • 牙本质小管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管周牙本质 管间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 球间牙本质 童氏粒层(Tomes granular layer) 生长线(von Ebner线)
第一章
牙本质小管
贯穿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沿途发出分支,分支可互相吻合
第一章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多细胞层
固有牙髓(髓核)
第一章 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的光镜形态
成牙本质细胞:
高柱状→扁平,排列整齐
顶端伸出细长突起 位于牙髓周边 牙髓细胞: 星形或梭形 遍布整个牙髓
第一章
牙髓功能与生物特性
• • • • • 形成功能 营养功能 防御修复功能 感觉功能 增龄改变
第一章
第四节
牙骨质
牙骨质的分类与组织结构 釉质与牙骨质交界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意义
成牙本质细胞的原浆突位于小管中,其细胞体位于牙髓中
第一章
牙本质小管横断面——管周牙本质,管间牙本质
第一章
扫描电镜观:管周牙本质(PD ) 管间牙本质(ID)
第一章
牙本质间质中有纵横交错的胶原纤维
第一章
球间牙本质:多位于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似相连球体间的空隙
第一章
C:牙骨质 D:牙本质
童氏粒层(T):黑色颗粒状未矿化区,位于根部牙本质表层
第二章
牙周组织
第二章
本章重点
牙龈的组织结构 牙周膜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固有牙槽骨的结构
第二章
第一节
牙龈
牙龈的表面解剖 牙龈组织结构:上皮层:牙龈上皮 龈沟上皮 结合上皮 固有层:越隔纤维等
第二章 牙龈表面观
第二章
牙龈剖面观
游离龈 龈沟正常深度0.5~3mm ﹥3mm为病理性牙周袋 附着龈
游离龈沟
釉质
釉质
牙本质
牙本质
牙尖部:生长线环绕牙尖
牙颈部:生长线呈斜行线
第一章
见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由于出生前后环境与营养变化所至
第一章
E:釉质 D:牙本质
釉板:从牙表面向内延伸,多止于釉牙本质交界
第一章
E:釉质
D:牙本质
釉丛: 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放散,为矿化不良的釉柱重叠
第一章
釉梭:穿过釉牙本质界的成牙本质 细胞胞浆突起末端膨大
• 结合上皮根方移位,龈沟底位置降低
第二章
第三节
牙槽骨
牙槽骨的基本结构:固有牙槽骨 松质骨 皮质骨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下颌骨及牙槽突唇舌向剖面观
固有牙槽骨 松质骨 皮质骨
第二章
固有牙槽骨(筛状板,硬骨板) 由束状骨和哈氏系统构成 是牙周组织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固有牙槽骨近牙周膜处为束骨 由平行骨板及穿通纤维构成
暗细胞 亮细胞
基底膜 固有层 味蕾镜下组织结构
第三章
舌根黏膜下可见淋巴小结—舌滤泡
第三章
口腔黏膜的功能及增龄变化
• 保护功能:机械保护;免疫功能 • 感觉功能:一般感觉;味觉 • 增龄变化:黏膜萎缩变薄 舌丝状乳头减少 味蕾减少→味觉减退
小涎腺萎缩→口干
第三章
思考题
1. 口腔黏膜分哪几层,各层的基本组织结构如何? 2. 有角化的复层鳞状细胞可分几层,各层细胞的形态与排列有何特征? 3. 咀嚼黏膜和被复黏膜组织学上各有何特点? 4. 舌乳头有哪几种,其形态结构有何特点?
第一章
大体观:釉面横纹
扫描电镜观:釉面横纹
第一章
第二节
牙本质
牙本质的理化特性
牙本质的组织结构 牙本质的增龄与反应性变化
第一章
牙本质的理化特性
• 硬度介于釉质与牙骨质之间 • 无机物占重量70%,无机物也为磷灰石晶体
• 淡黄色,稍有弹性,有良好的渗透性
• 含神经,对外界剌激有反应 • 随年龄增长可不断再生
E:釉质
D:牙本质
第一章
ER:釉柱
釉质表层(T):透明状,无釉柱结构,晶体平行排列所致
第一章
E:釉质
D:牙本质
釉牙本质交界:连续的小弧形面凹凸相嵌,增加了两者的结合强度
第一章
釉质表面结构
• 窝沟:漏斗型、烧瓶型,多见于咬合面
• 釉面横纹(牙面平行线):水平浅凹
第一章
颌面窝沟表面观
颌面窝沟剖面观
浆液性腺泡组织图与超微结构模式图
第四章
黏液性腺泡组织图与超微结构模式图
第四章
混合性腺泡以黏液细胞为主,浆液细胞形成—半月板( )
第四章
肌上皮细胞的位置(S-100染色)
肌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特征
第四章
涎腺分枝导管模式图 1.排泄管 2.分泌管 3.闰管
第四章
闰管:终末导管,与腺泡相连,导流唾液,干细胞作用
5. 唇红黏膜有何特点,其临床意义如何?
第四章
涎 腺
第四章
本章重点
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及功能 大涎腺的组织学特点 小涎腺的结构特点
第四章
第一节 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
腺泡: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 导管:闰管、分泌管、排泄管 间质:小叶间隔、包膜
第四章
涎腺分泌单位结构模式图
第四章
腺泡的三种类型
第四章
第一章
前期牙本质( PD) 为刚分泌出尚未矿化 的牙本质基质
D:矿化牙本质
OB:成牙本质细胞
P:牙髓
第一章
பைடு நூலகம்
生长线:牙本质发育的间歇线
磨片观(生长线处有色素沉着)
第一章
牙本质增龄与反应性变化
• 继发性牙本质
• 修复性牙本质
• 透明牙本质
• 死区
第一章
原发性牙本质( PD ) 牙发育期中形成 继发性牙本质( SD )
第二章
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方式
第二章
越隔纤维(T) 支持龈乳头 保持相邻牙的位置
近远中向牙体周切片
第二章
颊舌向牙龈剖面示意图
牙龈纤维分布及方向
第二章
第二节
牙周膜
牙周膜纤维分布及功能
牙周膜细胞种类及功能
牙周膜的神经支配
牙周膜增龄变化
第二章
唇舌向牙周纤维分布
近远中向牙周纤维分布
第二章
水平组(H) 对抗侧方压力,维持牙齿直立
第三章 咀嚼黏膜
结构特点:上皮有角 化;细胞间桥明显;上 皮钉突多而长;大部分 无黏膜下层。
功能特点:有良好的 机械附着,能耐受咀嚼 磨擦力。
第三章
牙龈黏膜
硬腭黏膜
第三章 被复黏膜
结构特点:上皮无角 化;细胞间桥不明显; 上皮钉短而粗;黏膜下 层疏松。
功能特点:富有弹性 可承受较大张力。
第三章
基底层:立方或柱状,排列整齐 长轴与基底膜垂直(极性)
第三章 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梅克尔细胞
黑色素细胞
第三章 基底膜的结构
基底膜: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面,上皮以半桥粒与之相连
1. 半桥粒
2. 透明板
3. 密板
4. 网板
第三章
第二节
口腔黏膜分类及结构特点
咀嚼黏膜 被复黏膜 特殊黏膜
第二章 牙齿侧面观
切牙
前磨牙
磨牙
第二章
龈沟底位置随年龄而变化:从釉质→釉质牙骨质界→牙骨质
第二章
A:牙龈上皮 C:龈沟上皮 D:结合上皮 B:龈缘 E:釉质空隙
第二章
牙龈上皮:复层鳞状上皮,表层有角化,上皮钉突多而长
第二章
龈沟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 深部结缔组织中常有炎症
结合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 借半桥粒与牙面附着
4. 固有牙槽骨组织结构有何特点,其临床意义如何?
5. 何谓Malassez上皮剩余,其来源及意义如何?
第三章
口腔黏膜
第三章
本章重点
口腔黏膜上皮的基本结构 基底膜的结构 口腔黏膜的分类及各类黏膜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
第一节
口腔黏膜基本结构
上皮层: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基底膜 固有层 黏膜下层
釉柱横断——鱼鳞状
第一章
釉柱电镜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