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省特色产业

青海省特色产业

农业: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果品,中药才,牛羊肉,奶,毛绒工业: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油气化工、装备制造、特钢、特色纺织、生物服务业: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与中介、商贸餐饮、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商务会展青海发展的优势在资源,潜力在资源,希望在资源。

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就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统领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进资源、产品、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园区、区域全面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全省经济综合竞争力。

一是走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十大特色工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园区跨越发展。

二是提高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组织化水平。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牧业,用服务业的方法经营农牧业,推动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式发展,鼓励发展循环生态农牧业。

三是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

把推进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培育十大特色服务业,不断挖掘巨大的需求潜力。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其运行通过“3R”原则实现全社会的物质闭环流动。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对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废物采取“边污染边治理”或“末端治理”的方式。

循环经济则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物质资料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运行理想模式。

2012年,青海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7.2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实现轻工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32.2%。

非公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9.1%,成为一大亮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双百”项目进展顺利,100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磷酸铁锂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格尔木钢铁一体化、两个煤基多联产等项目开工建设,太阳能光伏、铝加工、钾资源综合开发等产业链初具规模,工业发展后劲增强。

50个重大工业技术进步项目全部启动,“123”科技支撑工程作用突出。

园区经济发展壮大,集聚效应明显,三大园区完成增加值68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5.8%。

2012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青海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2013年2月20日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四个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1884.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1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98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615.75亿元,增长11.1%。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9%、65.6%和30.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9.3︰58.4︰32.3转变为2012年的9.4︰57.9︰32.7。

全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6.40亿元,增长22.8%;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29亿元,增长12.4%。

实现增值税10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企业所得税45.74亿元,增长16.5%;营业税59.16亿元,增长29.6%;个人所得税8.89亿元,下降20.1%。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

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1%。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名称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3.1食品 6.6#粮食 2.8肉禽及其制品7.6蛋-0.8菜12.8干鲜瓜果-1.2烟酒 2.8衣着-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9交通和通信-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8居住 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8.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

西宁市新建住宅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1%。

西宁市房屋租赁价格上涨6.7%。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10.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2.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8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万人(次)。

二、种植业和畜牧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0.94千公顷(826.41万亩),比上年增加10.89千公顷(16.34万亩),增长2.0%。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0.17千公顷(420.26万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青稞增长4.0%,玉米增长11.4%,马铃薯下降5.0%。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5.65千公顷(278.48万亩),比上年下降6.3%,其中枸杞增长52.0%。

蔬菜播种面积50.97千公顷(76.46万亩),比上年增长21.2%。

全年粮食产量101.50万吨,2008年以来连续五年超过百万吨。

表2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指标名称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粮食101.50-1.8#小麦35.20-0.5青稞9.709.4玉米17.0011.9经济作物38.570.5#枸杞 2.6445.1蔬菜158.7510.5水果 1.41 4.4 全年全省育活仔畜738.16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1%,仔畜成活率92.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46.61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3%,成幼畜死亡率2.4%,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草食畜存栏1905.32万头(只),比上年末减少3.6%;草食畜出栏783.0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3%,草食畜出栏率39.6%,提高2.7个百分点;草食畜商品率33.2%,提高2.5个百分点。

年末猪存栏116.68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3%;猪出栏161.55万头,增长0.6%;猪商品率106.1%,下降1.8个百分点。

表3 2012年主要畜产品产量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7.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

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26.5%。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7.8%,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0.2%。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2.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3.1%。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有产值的32个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其中19个行业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超10亿元的共有12个行业,均保持增长。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和炼焦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55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0%,比重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表4 2012年增加值超10亿元的工业行业行业名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897.1615.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59.811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40.651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19.1420.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15.7719.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92.46 4.1石油加工和炼焦业66.05 2.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7.0221.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8.74 3.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7.0216.4医药制造业16.7741.7酒、饮料制造业14.2539.6农副食品加工业11.6729.1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51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3%。

表5 2012年工业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产业名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十大特色优势产业513.7412.4新能源产业 3.04 136.6新材料产业53.54 31.8盐湖化工产业121.27 26.8有色金属产业135.98 -1.1油气化工产业64.27 -1.7煤化工产业26.13 26.3装备制造业9.46 28.0钢铁产业47.02 21.1轻工纺织业15.09 37.5生物产业37.94 23.0表6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发电量亿千瓦时556.3226.2#火电亿千瓦时115.9221.3水电亿千瓦时434.9026.0天然原油万吨205.00 5.1原油加工量万吨143.13-7.1天然气亿立方米63.50-2.3原煤万吨2459.9623.6粗钢万吨141.21 1.2钢材万吨139.48-1.9原铝万吨203.2020.1黄金千克493210.0生铁万吨150.8231.6纯碱万吨212.4359.7水泥万吨1370.9729.6原盐万吨176.9815.7金属切削机床台801-33.6钾肥(实物量)万吨556.0220.5单晶硅千克923723193.5多晶硅千克5090440-0.5乳制品万吨15.7529.3饲料万吨 5.6281.2纱吨797244.5中成药吨15397.7机制地毯、挂毯万平方米50611.1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2.37亿元,比上年下降2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