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色素(合成).

第一章 色素(合成).

0.1(碳酸饮料) 0.1(盐渍的蔬菜) 10 0.1 0.5(调味料、果酱)
第二节 食用合成色素
合成色素按结构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有机色素又分为: 1 偶氮类,主要为红色和黄色,如诱惑红,柠檬黄; 2 三芳甲烷类,这一类颜色主要为绿色和蓝色,
如亮蓝, 坚牢绿; 3 氧杂蒽类,如赤藓红; 4 靛型类, 如靛蓝; 5 喹啉类,如喹啉黄。
就是说它们的毒性还不甚清楚。 某些天然色素ADI值较小,但并不能保证比人工合
成色素安全。
表-1几种天然色素 与人工合成色素的ADI值比较
天然色素名称 苋菜红 花青甙(葡萄皮红) 胭脂虫红 β -胡罗卜素 甜菜红
ADIg/Kg 体重 0.25(饮料) 1.0(饮料、配制酒) 0.02(碳酸饮料) 不需规定 不需规定
毒性
从1970年前后有关于苋菜红具有致癌性、可降低 生育能力、增加死产数并产生畸胎等有关对人体有 害的报道。
1984年JECFA规定其ADI为0~0.5mg/(kg体
重)。
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和挪威及美国等不准将苋菜红 用于儿童食品。
应用
果冻、果酱、蜜饯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 焙烤食品馅料 配制酒 果蔬汁饮料、风味饮料(茶味、乳味和果
缺点:大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其化学结构属偶氮化合物, 可在体内代谢生成β—萘胺和α—氨基-1-1萘酚,这两种物质具 有潜在的致癌性。
着色剂的分类
2 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优点:
(1)食用安全性高; (2)某些具有生物活性,因而兼有营养强化作用; (3)着色时色调比较自然; (4)添加到食品中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
食品添加剂的介绍
—着色剂
着色剂(Colorant)
什么是“着色剂”?
FDA定义为 “任何染料、颜料或其它从植 物、动物和矿物质中提取或生产出来或其它来 源的,可以使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或人体的身 体着色的物质”。
食品中的着色剂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苋菜红、 胭脂红、赤鲜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 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酸性 红、二氧化钛等。
其着色效果与色素的染着性和坚牢性有关。
染着性:色素对染色基质(食品)的着色特性。
食品的着色法
同一种色素对不同基质的染着性不同,而且不同 的色素对同一基质的染着性也不一样; 坚牢性:被染色物质的色调稳定性或色素对周围环境 变化的抵抗能力。 色素的坚牢性是衡量色素品质的重要指标。
坚牢度主要取决于色素的化学性质以及被染色物 质的性质,是一个综合性标准,它由耐热性、耐酸性、 耐碱性、抗氧化性、耐还原性、耐紫外线性、耐盐性、 耐细菌性8个方面组成。
一、苋菜红及苋菜红铝色淀
(一)苋菜红
苋菜红
概述
性状
制法
毒性
使用
概述
为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多年来公认安全性高,并被世界各国普遍列 为法定许可使用的色素。
OH
SO3Na
NaO3S
NN
SO3Na
性 状:
红褐色粉末或颗粒,高浓度产品有带黑的倾向。 耐光、耐热性强(105℃),耐氧化、还原性差,不适
着色剂的分类
天然色素缺点:
(1)成本比合成色素高; (2)色素含量一般较低,着色力比合成色素差; (3)稳定性差,有的品种随pH值不同而色调有变化 (4)难于用不同色素配出任意色调; (5)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多
易劣变。
食用色素的基本知识
(三)关于食用色素的毒性问题
天然不等于无毒。 ADI值愈大,表示毒性愈小。 不少天然色素的毒性资料比较少,未能制订ADI值,
味 )、碳酸饮料。
使用注意事项
(1)采用玻璃、搪瓷、不锈钢等耐腐蚀的清洁器具。 (2)粉状着色剂先用少量冷水打浆后。在搅拌下缓慢
加入沸水。 (3)所用水必须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以避免钙离子的
存在引起着色剂沉淀。采用稀溶液比浓溶液好,可避免 不溶的着色剂存在。采用自来水时,必须去钙、镁及煮 沸赶气、冷却后使用。 (4)过渡曝晒,会导致着色剂褪色,因而要避光,贮于 暗处或不透光容器中。 (5)同一色泽的色素混合食用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单一 色素允许量。
姜黄素 姜黄 焦糖色(普通法) 焦糖色(亚硫酸氨法) 焦糖色(氨法)
0.01(碳酸饮料、果冻) 0.01(盐渍的蔬菜) 1.5(果酱) 2.0(冷冻饮品) 1.5(果酱)
人工合成色素名称 苋菜红 新红 胭脂红 诱惑红 β -胡罗卜素(合 成) 日落黄 柠檬黄 二氧化钛 靛蓝 亮蓝
ADIg/Kg 体重 0.3(果酱) 0.05(饮料) 0.05(碳酸饮料) 0.1(饮料) 0.5
食用色素的基本知识
(二)着色剂的分类 1 人工合成色素
目前使用的人工色素均为水溶性。
色淀:由水溶性色素沉降或吸附到许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通 常为Al2O3,所以一般称为铝色淀)上形成的物质。 食用铝色淀是由食用色素物质在水溶液状态下与氧化铝反 应而成的铝基料混合的盐。
人工合成色素优点: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高,无 臭无味,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
性状
制法
毒性
使用
概述
苋菜红铝色淀是分布于氧化铝水合物上的水溶性 食品着色剂苋菜红的色淀。
其限量和毒性与苋菜红相同。
性状
紫红色微细粉末。 着色度与粉末的细度有关,粒子越细着色度越高。 比苋菜红色素耐光、耐热性强。 几乎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在酸性及碱性的水中,色素缓慢溶出。因此用于酸
用于发酵食品及含有还原性物质的食品。 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遇碱变为暗红色。 遇铜、铁易褪色,染色力较弱。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带蓝光的红色,易溶于甘油,但微
溶于乙醇,在浓硫酸中呈紫色,在浓硝酸中呈亮红色; 在盐酸中呈棕色,发生黑色沉淀。 作为食用红色色素,着色力差,通常与其他色素配合使 用。
允许食用常见的天然色素有姜黄、胭脂虫红、辣 椒红、红曲红、红曲米、甜菜红、焦糖色、叶绿 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等。
第一节 食用色素的基本知识
(一 )食品的着色法 1 基料着色法:将色素溶解后,加入到所需着色的 软态或液态食品中,搅拌均匀。 2 表面着色法:将色素溶解后,用涂刷方法使食品 着色。 3 浸渍着色法:色素溶解后,将食品浸渍到该溶液 中进行着色(有时需加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