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论(1).ppt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论(1).ppt

• 一种物理因子有多种治疗作用 如用超声有促进软组织愈合、止痛、消炎、治疗疤痕组织等作用
• 加速骨痂形成
弱直流电阴极、TENS、干扰电治疗和脉冲磁场,均能促进骨质生长、加速骨 折愈合。国内有人进行动物实验,用干扰电治疗,在骨折4周时,治疗组骨痂 形成比对照组多,6周时治疗组愈合,但对照组骨折线仍清晰可见。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紫外线、红外线、磁场等物理因子均有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作用。
• 物理因子疗法特点
• 常用水疗法:冲浴、擦浴、浸浴、淋浴、气泡浴、药物浴、湿包裹 、蒸汽浴、漩涡浴、蝶形槽浴、步行浴、水中运动等。
• 其他物理因子疗法
•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BFT) • 压力疗法 (compression therapy) • 冲击波疗法 (shock wave therapy )
• 低温疗法(hypothermia therapy):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 • 分类
• 冷疗法 (cold therapy)>0℃ • 冷冻疗法(cryotherap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 常用疗法:冷水浴、冰敷、冷空气疗法、低温冲击疗法等。
• 水疗法(hydrotherapy):应用水治疗疾病以及促进功能恢复的的方 法。
物理因子治疗技

•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物理因子分类 三、应用范围 • 第二节 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 一、物理因子作用的反应过程 二、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方式 三、物理因子作用的反应规律 四、物理因子应答效应的影响因素
录 • 第三节 物理因子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一、物理因子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二、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第三节 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
• 本熟悉节:要物求理因子对人体的主要治疗作用
• 了解: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 一共、同物性理(因in子te对rco人m体m的un作ity用)
• 生理作用—物质的含量、酶活性、循环、组织通透性、温度、神经内分 泌、免疫。
• 治疗作用—改善功能障碍、提高功能水平、改善循环、促进修复和再生 、增强免疫、镇痛、消肿、缓解痉挛、增强适应力等。
• 缓解痉挛
肌肉痉挛、内脏痉挛均可应用理疗。深部组织的可用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疗法 ;浅部组织的可用石蜡疗法,温热罨包疗法,太阳灯和红外线疗法。理疗解痉 作用机理,主要在于热能降低肌梭中传出神经纤维兴奋,使牵张反射减弱和肌 张力下降。
• 兴奋神经肌肉
某些理疗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配合热疗对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有显著疗效。 其机理是细胞膜受电刺激后,产生离子转移,膜通透性和膜电位变化,形成动 作电位发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反应。
•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石蜡疗法、中频电疗、超声波疗法、碘离子导入疗法、可以改变结缔组织弹性 ,增加延展性。常用于治疗术后瘢痕和组织粘连,有明显的软化瘢痕和消散粘 连作用。
• 加速伤口愈合
应用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在防止和控制伤口感染的同时,还能刺激肉芽组织生 长,加速上皮搭桥和创口愈合过程。锌离子导入和达松伐尔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形成溃疡,比单纯外科换药处理伤口愈合日期显著缩短。
• 第四节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及 展望
一、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发展简史 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应用前景
第一节 概述
• 本掌握节:要物求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概念;物理因子的分类。
• 熟悉:物理因子治疗的应用范围。
• 一物、理概治念疗(physical therapy or physiotherapy,PT):包含了物理因 子治疗和运动治疗。
• 中频电疗法
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
静态干扰电 动态干扰电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低、中频混合疗法 音乐电疗法等
• 高频电疗法
共鸣火花疗法 短波疗法 超短波疗法 微波疗法
分米波疗法 厘米波疗法 毫米波疗法 射频疗法
• 光疗法(phototherapy):应用人工或自然光源治疗疾病和促进机体 康复的方法。
• 分类 • 静磁场疗法 • 动磁场疗法:旋磁疗法、电磁疗法。 • 常见磁场疗法
• 交变磁场疗法 • 磁热振疗法 • 功能性磁刺激等
• 传导热疗法(conductive heat therapy):利用各种热源为介体,将 热直接作用于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温热疗法。
• 常见疗法:石蜡疗法、温热敷疗法、蒸汽疗法、泥疗、地蜡疗法、 沙疗、砍离砂疗法等。
• 激光疗法(laser therapy):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红宝石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超激光、高能聚焦激光等。
• 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Hz的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波。
• 常见疗法
• 低频超声疗法 • 高频超声疗法 • 超声药物投入疗法 • 高能聚焦超声
石蜡 温热敷
冷疗 冷冻 超低温
水疗 药浴 漩涡浴
• 电疗法(electrotherapy):应用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 分类:(根据频率不同)
• 低频电疗法(low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1000Hz; • 中频电疗法(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1000—100KHz; • 高频电疗法( high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100KHz; • 其他电疗法:直流电疗法、静电疗法等。
• 红光疗法, 波长600-700nm • 蓝紫光疗法,波长335-600nm
• 紫外线疗法( ultraviolet therapy),波长180-400nm
• 短波紫外线(UVA),波长180-280nm • 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20nm • 长波紫外线(UVC),波长320-400nm
• 光波的波长: 180nm ~ 1 000μm • 分类: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
• 红外线疗法(infrared therapy),波长0.76μm-400μm
• 远红外疗法,波长1.5μm-400μm • 近红外疗法,波长0.76μm-1.5μm
• 可见光疗法 ( visible light therapy),波长400-760nm
• 镇痛作用
用于治疗神经肌肉、关节疼痛及内脏痉挛性疼痛,根据疼痛部位和性质,可选 用可各种疗法。多种理疗可使神经兴奋性降低,因而增加了神经系统的抑制过 程,达到镇痛目的。炎症性疼痛,以抗炎治疗为主。
• 抗菌作用
紫外线以杀菌作用著称。杀菌效力最强的光谱为254~257nm,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杀灭作用。紫外线 杀菌机制,主要是引起DNA两个胸腺嘧啶单体,聚合成嘧啶二聚体,使细菌失 去正常代谢、生长、繁殖能力,乃至死亡。
• 三老年、病应和慢用性范病 围
• 功能障碍者 • 疼痛 • 病理改变 • 其他(神经、心肺、肿瘤等)
第二节 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
本节要求 • 熟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作用方式概念。
• 了解:物理因子治疗的应用过程、反应规律、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
• 一物、理物反理应因阶子段作用的反应过程
物理因子与机体发生能量转移。
• 作用于不同组织的物理因子治疗
• 皮肤:紫外线,远红外线,直流电 • 皮下组织(脂肪层):短波,超短波 • 肌肉层:微波,中频电流 • 骨骼:短波,超短波(易被含水量低的组织吸收) • 骨膜:超声波
• 常见理疗作用深度与频率的关系:
• 低、中、高频电流对组织的作用深度,随其频率的升高而增加,组织对其 通过的阻力就随其频率的升高而下降,微波作用深度随频率的升高而下降 。
强度与时间之间的常数引起机体的反应是恒定的。 • Arndt-Schulze规律:弱刺激引起生活活动,中等刺激促进生活活动,
强刺激妨碍生活活动,最强刺激可使生活活动停止。
• 物理因子应答效应的影响因素 • 外因
• 刺激的种类和性质 • 刺激剂量 • 刺激环境、时间和条件
内因
机体状态 刺激部位
• 特异性(specificity)
• 二消、炎物作理用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皮肤、粘膜、肌肉、关节、乃至内脏器官,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炎症都是 理疗的适应症,可采用不同的物理因子进行治疗。对于急性化脓性炎症,表浅 者应用紫外线照射或抗生素离子导入治疗;对于慢性炎症,则采用温热疗法、 磁场疗法,或低、中频电疗法,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物理因子直接作用的深度并不尽相同,其有效穿透深度在临床上有着十 分重要的意义。
• 有效穿透深度:多用半吸收层的厚度来表示,即半吸收层为各种物 理能进入人体后下降到起始值的50%时的深度;
• 穿透深度(电透深):则是指物理能进入人体后下降到其起始值的 30%时的深度;
• 可能达到深度:是指物理能进入人体后下降到其起始值的10%以下 时的深度。
• 间接作用:指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可以通过热或热外作用,包括 穴位-经络,以及一系列的理化变化而发挥作用。 • 神经系统调节 ——反射 • 体液系统调节 ——血液、淋巴液、内分泌激素等
• 物理因子作用的反应规律
• Grotthus-Draper规律: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发生光化学反应。 • Bunsen-Roscoe规律:吸收的能与能的作用时间之间有规律性的关系.即
• 光疗中,红外线、可见光以及紫外线的作用深度也与微波类似,频率越高 ,作用深度越浅。
• 超声波的作用深度也与其频率有关,频率由低到高,其作用深度则由深到 浅。
• 课物理后因思子考治题疗的定义?
• 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有哪些? • 物理因子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 物理因子治疗处方的内容? • 物理因子治疗的应用方式?
• 镇静及催眠
如电睡眠疗法,镇静性电离子导入疗法,颈交感神经节超短波疗法,磁场疗法 ,按摩疗法等等。能增强大脑皮层扩散性抑制,解除全身紧张状态,因而产生 明显的镇静和安眠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