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2.1总体设计方案2.1.1项目概况1.建设背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口蹄疫、禽流感、多宝鱼、毒豇豆等农产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此起彼伏,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紧迫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从2004年至2011年连续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意见。
针对农产品污染、中毒事件的频繁发生等现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实时、高效、准确和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菜篮子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产品市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切实加强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监管,力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报送与汇总信息化渠道仍未建立,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机制尚未形成,规范的检测管理体系还尚未形成,急需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现有检测体系内的信息流通不畅、决策分析水平较低的现状,全面提升检测中心的质量检测管理水平和检测体系的整体协作能力,为提高检测体系运作效率、确保市民消费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标准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将参照以下文件及标准规范:(1)政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农市发[2006]16号)《农业部“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农市发[2006]21号)《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2)设计依据文件:《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2000》(中国标准出版社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ISO9001软件质量管理标准》《CMMI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与评估》(罗运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计算机信息生活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S.Pressman/(美)Roger,梅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2.1.2需求分析1.项目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努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公正、廉洁、高效、服务”的宗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例行监测和追溯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牧局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已经建立了1个市级检测中心、8个区县检测站及207个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加工企业、屠宰场和早夜市检测点,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市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比较全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有效地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撑,不能形成三级检测体系的整体协作和高效联动,底层的质量检测数据无法在第一时间汇总到市级平台,同时,面对大量的检测数据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管理,无法为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1)缺乏高效的检测数据实时传送渠道,无法及时掌握质量安全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牧局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已经初步建立了由1个市级检测中心、8个区县检测站及207个检测点共同构成那个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各级检测机构每天针对地区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加工企业、屠宰场和早夜市以及不同农产品开展大量的质量抽检工作,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检测数据,目前采用的传统数据报送方式,时效性差、层层汇总不方便,市级检测中心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来自检测点的数据,无法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更难以对质量安全的现状进行动态把握和决策指导,需要建立快捷方便的数据报送渠道,实现三级检测体系的有机联动。
(2)缺乏对检测体系资源的整体掌握,无法实现检测体系的整体协作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除了检测业务外,对三级检测体系的人员、仪器设备等的管理也是检测中心的重要工作任务。
随着检测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检测体系内的各级检测站点人员、检测设备等也迅速增加和扩充,人员流动和设备维修、淘汰问题日益突出,这就加大了检测中心的管理成本和难度。
此外,三级检测网络体系各业务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信息上传下达、公文流转、日常事务和资料交互不便,严重影响了日常办公效率,因此,极有必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对检测体系的管理,实现对人员、设备以及日常办公信息交互的数字化、自动化管理。
(3)缺乏对质量检测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全景展示,无法实现对质量安全管理的决策指导。
级检测中心下设8个区县检测站及207个检测点,是全市检测数据汇集的顶层,拥有大量而全面的检测数据。
然而,检测中心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的价值,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无法通过掌握的数据资源来分析全市和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趋势,缺乏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分析,不能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
考虑到检测中心肩负着全市农产品质量的重任,很有必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把握和掌控,为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决策和应急指挥提供及时、有效、精准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检测中心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管理水平,项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为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基于GIS平台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分析与监测预警的建设,建立以市级检测中心为枢纽、县级检测站为桥梁、乡镇及农牧企业检测点为基础,手段先进,互联互通,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提高对检测数据的分析预警和辅助决策能力,确保有效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放心消费。
2.建设目标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围绕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检测体系内检测数据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决策以及对检测体系的整体信息化管理需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搭建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为市级检测中心、区县检测站和检测点搭建检测数据报送、汇交、分析和预警的综合信息交互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三级联动机制,基于GIS地图全景展示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发展现状,有效支撑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决策管理,全面提升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水平和决策分析能力,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地区地域特色的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模式,为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市民消费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建设原则本项目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安全的同时,注重实效,阶段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规划,信息共享”的原则,严格遵循安全性原则,紧抓标准规范,注意梳理业务流程,做好数据规划工作,设计可集成、易扩展的技术架构。
⏹统筹规划:项目规划要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规范,项目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层建设、统一部署。
⏹规范标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规范和信息化标准规范,整合、规范企业的安全信息资源;技术架构设计、数据库规划、系统接口、产品选型都要以标准规范先行。
⏹应用主导:项目建设要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业务应用为主导,力求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开发工具,使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同时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兼顾先进性和实用性。
⏹易操作性: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将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符合日常工作流程需要,易学习、易操作,系统提示和帮助信息准确、及时。
⏹可扩展性:具有科学合理的体系结构,从根本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接口方面,提供标准规范的统一接口,充分支持新业务的开展,随时可以加入新的业务功能。
⏹可维护性:用户通过相关文档,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维护手册等,能够比较方便地了解系统内部功能的实现,并且采用成熟的软件设计模式,使系统分层清晰、明了,提高了可维护性。
⏹保障安全: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尽量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保护已有投资: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软件和人才资源,提高项目建设的投入产出比。
4.建设内容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三级体系,围绕果蔬、畜牧、水产和奶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质量检测和监测预警的业务流程特点和信息化管理需求,紧密结合三级检测体系内各级检测结构的业务职能和功能定位,集成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安全技术、GIS技术和数据交换等技术为手段,建设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密切三级检测体系内市级检测中心、区县检测站和检测点之间的业务协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三级体系提供通知通告的传达、检测数据的采集汇总和分析预警,将GIS专题图数据制作与检测数据的分析决策和安全预警有机结合,基于GIS地图全面展示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实现检测体系内的资源、数据和业务的协作联动和整体管理,并完善农产品检测质量控制年审数据和报表管理机制,为检测中心的年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全面提升检测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和业务协作水平,逐步建立适合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要求的质量检测体系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