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解剖及垂体瘤
垂体腺瘤
按大小分:微腺瘤、大腺瘤 按性质分:非侵袭性、侵袭性 按病理分:泌乳素细胞腺瘤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 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 多激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呈相对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延迟扫描呈等信号 • 间接征象:垂体柄偏移,鞍隔膨隆,鞍底下陷
垂体大腺瘤
• 多为椭圆形,也可不规则形,向鞍上生 长形成“束腰征”、“雪人征”
• T1WI略低信号,T2略高信号,可有出血、 囊变、坏死导致信号混杂
•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侵袭性垂体腺瘤
•
向上侵犯视交叉、第三脑室
•
向鞍底侵犯蝶窦、鼻咽
•
向鞍旁侵犯海绵窦、硬膜组织
•
向后侵犯鞍背、斜坡
鉴别诊断
• 垂体增生 • Rathke囊肿 • 动脉瘤 • 颅咽管瘤 • 脑膜瘤 • 脊索瘤...
腺垂体
垂体
远部 结节部 中间部
神经垂体
神经部 漏斗部
漏斗干 正中隆起
正常垂体高度
• 儿童 6mm • 男性、绝经后女性 8mm
• 年轻女性 10mm • 妊娠、哺乳期女性 12mm
正常垂体MRI表现
• 前叶T1WI、T2WI呈均匀的等信号 • 后叶TIWI呈高信号(含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分泌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