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象雄耳中正行彻却直指
·心与明智的区分(差别)
根本上师南卡丹真传授
堪布泽旺仁真讲解
雍仲加瓦汉译
顶礼上师仁波切扎西江参!
明空遍辅犹如虚空界,远离轮涅取舍本初性,
根本后得无别密意证,自明真义上师顶礼见。
深道究竟大圆满真义,修习心智分开之方便,
无此如盲徘徊于平原,上师诸语自心确定记。
复次心与明智之区分,八识不清净错乱是心,
喻如执持绳索为蛇般,彼错乱时源自本体空(法性光明中阴)。
何时错乱无始远至今,凡诸错乱为俱生无明,
如此迷乱自性也为空,执取我及显现之外境,
愿上师之加持入于心。
验证原状生起有少数,多数安心方法不了知,
修习者多在无记中住,二显迷乱自心为奴仆,
不定则成随业而流转,不知上中下三解脱法。
第一方法了知为重要,八聚识与外境相结合,
引发之缘是等无间识,此识可单引述作区分,
全部加在一起有九识,又在识藏阿赖耶之中,
等无间识作缘而生起,五门识离分别无错乱,
生起还灭能所具显现,意识于乐苦平等舍中,
生起贪爱厌恨愚痴三个是烦恼识,
意识与等无间识相联合,从五门向处看是外境, 烦恼识与等无间识相联,向内识藏习气上放置, 诸修行者于阿赖耶(识藏)中,等无间识生起需认识,
喻如天空中画赭色花纹,画时就根本没有痕迹, 此名为第一刹那之解脱。
第六意识生起时就认识,犹如水中作画般(随画随消),
此称为第二刹那之解脱。
烦恼识起时忆念认知,如土尘作画终变坏灭,
此名为第三刹那解脱。
虽然分别念是心之力用,但永久地阻挡妄念是没能力的(不可能),
依靠忆知积业无效用,心对显境习气相混合,
这就是我及我所之分别。
明智对外境没有混合,向内执持分别亦无束缚, 本初原始远离做作勤勇,方法如此如何作修习,
遍时无散无修唯一本性中,
识向外境无贪着,外境向内识无沾染,
原始智慧相续不断决,根本所作与四威仪合和之要点,
又压制心念作百年修持,不如修习上师瑜伽一座,
修习者必定会有大收益,夏扎仁波切不止一次的宣说。
因此要深深挖掘内心,猛烈渴求祈请上师,
上师心与自心原始本性,无别修行亲见本来面目(真实心性)。
不要作许多分别与观察,忆念执计也不定准(信赖),
除了清晰放置外,别的不动摇,这就是平常称的修行,
如是此为第一具慧者之道,次第显露如是作宣述。
总之大圆满真义之修持,不需要很多修理造作, 现象的实体与心不接触,凡诸显现均为心之幻变(作用),
寻思分别于心虽有却未感受,不管如何升起其为明智作用是智慧,
修与不修心于显现无起伏,常住于广大空性围墙中,
如此宣说则转依成了义,大圆满极顶之明智行道,
列入如实智慧之要害,大乘道之基础为菩提心, 与大圆满行道相结合,实践时三轮全部为清净, 所作回向发愿之要害教法要掌握。
行者如无此则不堪能依次前行(实践),心与明智区分之方法。
来源依据在那部密续中宣说,大圆满的一切经义,特别是证大迁虹身的,二十四个成就持明善逝之遗迹,导师普贤如来心意精粹,大圆满象雄耳传中心与明智差别之标准,
污浊向法界渗融,明净之光显露,心之披衣脱落,明智赤裸升起,妄念的云丛清除,本智无障无遮。
如此密意宣说无有错失,是大智成就者扎西江参把心中之经验欢喜赐予我们,我把我所作之祈请,想到为了同修及利益他人,现在留下文字并为了教法增上宏扬这努力精进及善根为深密极顶之教法,直至轮回之边际也要讲修及显扬。
发愿:
从心之伺察意之束缚中得解脱,愿离勤勇本智悠然而升起。
此心与明智区分之方法,是秘书索朗旺甲等多
次请求故,泽成丹必江灿(二世泽青)为同修及利益他人满愿故,在到达黄河附近处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