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年级2009级班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姓名:胡选洪学号: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大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文学院分队赴鹤庆县松桂镇进行为期十天的社会调查。
我
很荣幸的加入了这一实践团队。
简要介绍实践团队基本情况,全队成员24人,外加带队老师1人。
全队分为四小组,小组成员6人,各设正副组长一名。
在实践区间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早上必须出早操,特殊情况的人员除外。
在调查区间留
下一组做饭,全体活动哪天除外。
每组小组成员必须严格遵
守实践期间的各项要求,不得有误,否则遣返回校,后果自负。
7月1日两个小时左右缓缓的车程下我们到了实践驻地--松桂镇烟战,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很幸运,住进了松桂的大户人家,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居住环境,和学校差不
多的基础设施,上下铺的床位,明亮的照明设施,方便的浴室,最好的还是站岗的老啊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安
静的环境。
吃过晚饭后我们开始整理内务,由于长久的没有
人居住,这些宿舍灰尘满地,我们用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
把宿舍清理干净,让我们有了一个安静,整洁的家,另一方
面我们开始打扫我们做饭的地方,这个地方和我们居住的地
方差不多有一里路那么远,是我们和当地的一个农家商量来
的,短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他家为我们提供做饭的地方和做饭
的工具,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为我们指导。
我们这次社会实践
自己做饭,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亲历
亲为的品尝生活的艰辛,体验一下做饭的喜怒哀乐
在7月2日,七月4日,七月5日,七月6日这四天的时间内,我们主要在松桂镇周围的村庄通过走访老人了解红军长
征的事项。
在周围的村庄中我们寻访到的每一位老人都热情
的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知道的关于红军长征过鹤庆的一些历
史事件,就这样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我们调查小组对红军长
征过鹤庆的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由于红军长征已久,当年经历此事的大部分人早已去世,很难找到亲身经历此事
的人,就是找到他们也是一些模糊的记忆或者只是只言片语,这对我们的调查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但是,皇天不负有
心人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
例如,一:李金莲,90岁,20xx 年出生,据他的讲述,红军主要在夜晚行军,走了三天,点
上火把,蔓延大有火龙之势;由于听信保长、财主谣言认为
红军为“共匪”,不要露面,自己与家人搬家到村后的山中,家人让自己躲藏在洞窑中;在逃往山中的过程中,把马、牛
等大型牲畜赶入山后沟箐中躲藏,小型家畜不方便留在家中;后面回到村中发现保长家两头猪被杀,一部分被食用,一部
分被带走,还有一部分留在村中,一路追兵不断,夜晚红军
行军时,用火把照明,火把延绵不绝;听说保长被红军抓走
抓到东山河边后,使诡计逃脱,红军未继续追捕,饶其性命;二:寸齐梅(从夫姓),85岁,家里田多人少,并雇有长(短)工,娘家与夫家均为富农家庭,寸家为茶马古道路边开设驿站,家庭富足。
贺龙部队进驻东营村后,部分红军驻扎在其
夫家,红军要求其母捐钱5000大洋不成后将其母抓走,期间
并未伤害其母,与红军行走后几天被放走。
家中3头大肥猪在红军驻扎期间被宰杀分食于当地老百姓。
对红军此番作为,寸齐梅表示家人均未有怨言,三:赵炳贵,75岁。
据他讲述红军过路时期,红军送给穷苦老百姓东西,而财主受到处罚。
后来有游击队在山上活动,游击队没有下山,也没有和红军
汇合。
贺龙之女贺兰英在宾川被打伤,后来在团山养伤,后
不治身亡,埋在当地。
波罗村的东营、北营、南营都是红军
经过时改的村名。
在这几天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另外的一些情况,这可以
算是我们意外的收获了。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人人都在说”党的政策好啊,以前我们苦日子过
够了,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好了,我们粮食充足,生活自由,有自来水,家家通电。
以前我们村只有一个党员小组,现在
我们的党员人数已经扩大到一个党支部了。
“人们对国家开展”家电下乡“十分满意,认为这是为农民送福利,还有农
村医疗保险,免除农业税等政策人们都表示政策好,十分支持。
老人希望子孙后代要继续为建设祖国出力,希望国家加
大反腐反贪的力度。
李军政老人随后对我们说:”国家包场到户以后,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比以前高出很多,先免了税,给农田补助,农民生产积极性更高了。
还有经商,改革开放之前那叫投机倒把,没人做的,改革开放至今,村里很多做生意赚了钱的,都回来建设村子。
“老人说村里经常开展文体活动,村民都很团结,经常通过电视了解国家动态和政策。
事物的发展都是两个方面的,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利民政策,也看到了社会各方面的不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人和我们谈了现在社会中一些现实的事情,和我们交流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国家是好,免除了我们的税收,给我们办医保,给我们发农田补助,但是现在物价这么高,粮价又不能涨,我们买种子买化肥越来越贵,药钱手术费越来越贵,有了医保,有了补助我们挣的钱反而还在减少。
“老人还提出了对某些政策的看法,比如说种烤烟的国家就给补贴给扶持,而种粮食的国家就不管。
以前被定为贫困村的,现在过得比普通村好很多还依然在享受国家补助。
老人说:”我们老农民都是现实主义者,好的我们知道,不好的,我们也知道,我们是感谢党的,我们也希望党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在最后他们都真心的祝福党兴旺发达。
在七月三日这一天,社会实践全体人员去参观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为什么说全体呢,因为在其他天的时间内,我们都要留下一个小组的人员做饭,保证我们一天的伙食。
这次
为我们介绍的是一位民间文艺家章虹宇先生,在他的介绍下
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高36米,代表20xx年经过鹤庆,底座4米23,代表4月23日来到鹤庆。
章老先生为我们介绍了浮雕的历史来源与浮雕所呈现的历史内容,浮雕
由十二幅画面构成,也是十二个红军过鹤庆的故事,是一幅
红军过鹤庆的浓缩图。
浮雕从左到右的组图分别是:一组:红军过鹤庆时人们用迎神的洞经音乐来热烈欢迎红军。
二组:鹤庆人们用热茶迎接红军,提供他们饮食。
三组:红军抽血
救鹤庆儿童。
四组: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鹤庆。
五组:摆设香
案为红军祈福。
六组:游街宣传红军的好。
七组:炸监狱救
百姓。
八组:五将军像:贺龙、肖克、关向应、任弼时、王震。
九组:烧财主房子,开财主粮仓,分财主财产。
十组:鹤庆干旱,红军帮助人们生产。
十一组:分财产,发粮食。
十二组:红军向其父张正举问路。
一幅幅浮雕生动的展示出
红军过鹤庆的丰功伟绩和人民的爱戴。
今天下午就是我们艰苦的日子,为了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苦,为了让我们认识到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从鹤
庆县城走回了我们的住地--松桂烟战,全长27公里,我们下午一点半出发,到晚上七点全体成员全部到达,在行进过程
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或许老天为了让我们更深刻的
体会长征的艰辛,一路上老天爷,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
会儿还下起蒙蒙细雨,让我们在路途中连一个休息的地方都
没有,只能马不停蹄的赶路。
对于我们这次的长征,学校段
副校长给以肯定的态度,认为我们走长征的时间可以给满分,正规的军队也只是每小时走五公里的路程,这我们做到了,另外对我们的行军长度给了75分,因为军队一天的行程是40公里,我们才走了27公里,在里程上没有达到。
这次短暂的长征给了我们每一个小组成员难忘的经历,我想大家对
这次长征都会有不同的感想与体会。
在七月七号,七月八号这两天,我们去了新华村和辛屯村,调查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新华村和辛屯村
都是鹤庆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因他们发展经济的方式不同,两村的经济水平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新华村大力发展旅游业
和手工业,辛屯村发展传统农业,走出了符合自身的农业发
展道路。
由于新华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更既有代表性,下面
就以新华村为例简要介绍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发展农村经
济的新方法。
在这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就,比如,房屋主体:以红砖、水泥为建筑材料的房屋居多,小洋楼造型;道路建设:主干道柏油马路,宽约8米,村间干道以鹅
卵石道路为主,宽约4米。
文化教育:建有幼儿园、小学,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
党支部结构:新华村有五个
支部,一个支部有十位中心户长。
社会福利:发放福利补助
老党员20元每月,老龄保85元每月,超过80岁补贴30每月,低保户70元每月。
医疗保险:建立全民健康档案,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