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先舒《诗辩坻》诗论研究

毛先舒《诗辩坻》诗论研究

毛先舒《诗辩坻》诗论研究
毛先舒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诗辩坻》是其青年时期的文论著
作。《诗辩坻》诗歌理论远绍明代七子派,近承云间诗派,在清算明代诗学流弊的
基础上重新审视复古与格调,赋予其新的内涵,构建了毛先舒早期的诗学理论体
系。
明清之际的历史巨变和文化嬗变给文士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冲击,他们致力于
对明代诗学进行反思,并力图重振儒家诗学。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毛先舒所
在的西泠派受到七子派与云间派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诗学主张,毛先舒
也有了其早期的诗学思考并呈现于《诗辩坻》中。
毛先舒《诗辩坻》诗歌理论涉及诗歌本质、诗歌源流、诗法、诗体和诗用五
个方面,在诗歌本质论上,他以“诗言志”为诗之本,提出“原志以吐辞”,同时重
志而不废情,主张“缘情而述文”。在诗歌源流论上,毛先舒提出“诗之三源”说,
将诗歌源流归于《诗》《骚》与乐府,并基于此提出“文缘世降”说,且有着明确
的尊唐贬宋倾向。
诗法论上,毛先舒对立意与“构局”、对仗和音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并将“诗
无定法”看作是诗法的最高境界。诗体论主要探析的是诗歌体制与风格,体制论
上,毛先舒古体以五言为准,近体以七言为著,乐府则五、七杂言并举;风格论上,
他主风骨尚含蓄,还特别强调诗人品性、才学与诗歌风格的关系。
在诗用论上,毛先舒有着浓厚的儒家诗教思想,力图重振儒家诗教,推崇温柔
敦厚的诗教观,他认为诗歌是施行礼教之“善物”,立志以诗歌“治于天下”,并
强调“事父”与“事君”的忠孝思想。《诗辩坻》所呈现的毛先舒早期诗歌理论
在其诗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和铺垫作用,他后期的诗学理论大都由此发散。
《诗辩坻》的格调诗论上承明代格调说,下启清代格调论,在格调诗论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此外,《诗辩坻》中所体现的儒家诗学观更是清初儒家诗学重振的
重要成果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