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贸易、经济、复苏、结构调整.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更进一步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

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国内经济,使其走出经济低谷。目前,随着美元
贬值、人民币汇率的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大幅减少,中美贸易
关系再次紧张。而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受美国经济
复苏走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形势。

到目前为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美国经济从低谷反弹
的走势,中美贸易总额曲线相应地也大致成V字型,但中国对美出口
比较进口而言,下跌幅度更大,反弹幅度更小。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产品凭借其廉价的竞争优势,就依然
有可能继续活跃在美国市场上。同时,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扩大内需,这又将会减少对美国的出
口。可以说,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将同时受到这两种力量的作用。

对美国而言,进口中国产品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本国廉价的劳动
力成本,表现为大量的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
济实力基础,大量进口中国廉价产品,对于其国内资源配置、国民经
济福利等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只要美国经济开始走向复苏,开始逐渐
退出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对中国产品就依然会具有很强
的依赖性。数据显示,2000年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实际
GDP增长速度浮动在3.5﹪左右的范围内,增长速度相对稳定,中国对
美贸易总额也保持在高水平。 可以预期,随着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中国对美出口额就依然有可能保持在高水平上。
对中国而言,向美国大量出口的意义。
从2001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被投资贡献率超过以后,消费在
GDP中所占比例的下滑就成为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趋势。2000年到
2009年期间,中国最终产品的消费对GDP的年均贡献率只有44.7﹪,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这一消费贡献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
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高投资贡献率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低
附加值的加工出口产品,这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底子薄、一方面
采取了靠大量引进外资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紧密相关。目前我国人
口数约占全世界总人口数的20﹪,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一
方面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满足我国高就业率的需求,促进GDP的高速
增长。可以预期,至少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初期,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
仍会具有依赖性。
美国经济走出低谷的趋势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华尔街成了千夫所指,认为其泛滥的
金融衍生品就是罪魁祸首,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美国金融系统可能
将陷入长期的低迷停滞状态。但是要客观认识到,到目前为止,华尔
街的金融系统是最具有创新的,最具有效率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市
场,金融危机会周期性的发生。金融创新本身就会有风险,不能因为
风险的发生,就否定美国金融系统的有效性。随着美联储和美国政府
加大对美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美国金融系统也应会逐渐走出低迷状态。
另外更重要的是美国强大的实体经济是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明
为基础的,而科学技术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决定性要素,那么,
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不会因为一次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就此走向衰退,而
是会重新走向发展的轨道。有数据表明,美国即使在经济低谷,其产
能利用率也仍然达到68﹪。危机以来,美国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实现了进出口的V字型反弹。所以应该对美国经济的继续回
升持有信心,也就可以说,未来如果发挥继续发挥其廉价的劳动力成
本优势,美国市场就会充分利用。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是指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
化;由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转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经济;减少
低附加值的加工产品的出口,扩大内需,使经济平衡、健康、持续地
发展。
中国GDP目前一跃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但同时,中国经济高
度依赖外贸,国内经济发展呈现二元化。随着GDP的高速增长,我
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日趋显现,其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阻
力作用也越来越大。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种阻力作用开始走向顶
点,中国经济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是顺应经济规
律、顺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是稳
健的、渐进式的。中国人口总数约占全世界总人口数的20﹪,短期
内就业率的大幅变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将产生很大影响;此外,
即使是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也还是要遵循一定经济规律、保持一定
的经济连续性。这些也就决定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稳健、渐进式发
展趋势。

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迫使中国调整经济模式的各种强劲力量的分
析。
后危机时代,全球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复苏,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降低。贸易保护主义
开始抬头,而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2009年中国出
口仅占全球约9.6﹪,而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却约占全球的40﹪,反补
贴案例占全球75﹪左右,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例
的43﹪。少数国家将全球气候问题及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失败主要
归结于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异常紧张,中国出口所面临的严峻形
势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在国内,我国政府在抵制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结
果也出现了信贷膨胀,和与之伴随的通货膨胀,本来就难以控制的房
地产业又有走高的势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的同
时,也出现了发展的显著不平衡:内需相对于投资,对GDP的贡献
率过低,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两极化趋势日渐明显。我国服务业尤其
是金融、信息软件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明
显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益受到挑
战。

总结来说,美国经济将从低谷逐渐走向复苏,中国经济结构的稳
健、渐进式调整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再此过程中,中国对美贸易----
主要是出口,将很可能在一个新的、较低的水平上进一步逐渐减少。
中美目前紧张的贸易关系也将会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模式
的调整日渐缓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