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

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

• 进入21世纪,一些老的传染病仍在危害;霍乱、 鼠疫、结核(450万)等古老传染病继续危害, 流行在全球仍未控制
• WHO报告,全球48种常见疾病中,40种是传 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
• WHO报告,全球死亡5200万,其中1700万死 于传染病
• 传染病仍是全球危害最大的疾病 • 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环境
自然因素
传理传染源:传染源报告制度是早 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传染源包括 病人、病原携带者。传染源的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防制传播流 行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是切断传播途 径的重要措施,包括(1)消灭污染环境 的病原体和(2)消灭传播媒介(杀虫措 施)。除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 子)
流行性感冒
• 病原体检测是区别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最关键的手段。 症状:患者常突起高热39℃至40℃,一般先是畏寒,继之 发热,头痛(前额为重)、全身酸痛(特别背部与四肢更 甚)等全身症状较重,部分病人有轻度喷嚏、流鼻涕、鼻 塞等症状。病人表现软弱无力、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 血。严重时会并发肺炎、哮喘、喉炎、心肌炎等。 提醒: 一旦发现发热性“感冒”病人、持续发热3天者、 发热性“感冒”者在1户出现多例或多户续发的情况,应怀 疑是流感,必须尽早去医院诊断、隔离、治疗。 加强自我保健是关键
童为主 • 夏秋季多发,8~9月达高峰
预防措施
• 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 加强晨检 • 从业人员定期体检 • 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 病人及时报告、隔离治疗 • 食具、用品、粪便消毒 •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 宣传教育
3、疫情具有突发性,变化快,灾害和社会动乱时 , 极易爆发流行。
4、可续发或诱发多种慢性病和癌症的发生。 5、有特异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成本-效益高。 6、传染病防治是一项政府行为,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多部门配合。
传染病的特点(2)
• 有特异的病原体: • 有流行病学特性:传染性、免疫性 • 流行性: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3 3、保护易感人群:针对性注射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力,包括主动或被动特异 性免疫力。
常见的传染病
一、流感
流感的特点 • 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原导致的疾病,一种最易传播、最难
控制的疾病 • 一种经常横扫全球肆虐人类的疾病,一种最善于易容 最
狡猾的 敌人 • 一种传染性很强、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的呼吸道传染病。
➢ 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包括AIDS病人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 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 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 一般的工作、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 1、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上艾滋病。 2、共同电话、电脑等办公用品,握手、礼节性拥抱等不会传染 艾滋病。 3、同住、同用一浴池、坐便器不会传染上艾滋病。 4、咳嗽、打喷嚏、谈话不会传播艾滋病。
传染病没有国界、地界。 • 地方性: • 季节性
重点传染病分类(1)
1 肠道传染病:粪-口传播。
霍乱、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伤寒、肠出血 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痢疾、病毒
性感染性腹泻等。
2 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
肺结核、流感、麻疹、白喉、流脑、风疹、军团 菌、SARS。
重点传染病分类(2)
• 流行现状: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病人数居世 界第二位。现有结核病人450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 每年新发病人145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13万,75%的 肺结核病人年龄在15-54岁。结核病疫情具有“四高一低” 的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疫 情递减速度低。
感冒有普通和流行性之分
• 普通感冒 病因: 引起的病原体很多,常见的有鼻病毒、副流行性
感冒病毒群等。 症状:一般表现为呼吸道局部症状比较重,有鼻塞、
流清涕、咽痛、头痛、全身不适,而全身症状较轻,一般 不发热。
提醒: 由于普通感冒的病原体种类及其型别很多,病后 又无交叉免疫,所以人体会多次得病,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男女老少都可得病,其中以幼儿为最多。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病率可列为各种传染性疾病之首。 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非常严重,据WHO发布的公告,全 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例,死亡50万~100万人。
流感的特点
流感的影响-每年的流行: • 儿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
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在流感流行的年度发生超 额死亡、超额住院现象,影响经济; • 缺勤、停工增加,有资料表明:每100名门诊患 儿有6-15名可归因于流感,每100名儿童使用抗 生素有3-9名可归因于流感,冬季高达30%的超额 抗生素处方是由流感造成的
3. 经血液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4.性接触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淋病等
5.母婴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淋病等
6.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疟疾、血吸虫病、流行性 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脑、登革热、狂 犬病、炭疽等。
传染病疫情形势严峻
– 人群易感性:对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影响流行过程的二个因素:
1 、自然因素:指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 包括地理、气象和生态等条件对流行过程 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
2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 条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流行有决 定性影响。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 丙类传染病: (28)丝虫病(29)包虫病(30) 麻风病(31)流行性腮腺炎(32)风疹(3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4)除霍乱、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过程。
细菌性痢疾
• 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严重者会出 现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等 • 潜伏期为数小时~7天,一般1~4天
细菌性痢疾
• 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 • 传播途径包括粪-口途径感染传播和水、食物、日
常生活接触,常借助食物、水引起爆发 •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托幼、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甲、乙、丙三类,共37种 • 甲类传染病:①鼠疫、 ②霍乱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 乙类传染病:③病毒性肝炎④细菌性和阿 米巴痢疾⑤伤寒和副伤寒⑥艾滋病⑦淋病 ⑧梅毒⑨脊髓灰质炎⑩麻疹⑾百日咳⑿白 喉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⒁猩红热⒂流行性 出血热⒃狂犬病⒄钩端螺旋体并⒅布鲁氏 菌病⒆炭疽 (21)流行性乙型脑炎 23)疟疾 (24)登革热(25)肺结核(26)新生儿破伤风、 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
影响感染的因素
• 潮湿和冷空气,拥挤的公共交通,人群聚集,空 气不流畅
• 现代化的旅行速度 • 儿童、学生是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者:发生流感,
缺课增多,把病毒带回家传给家长,成人患者增 多,老年人因肺炎住院率增多。
流感病毒
• 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 丙三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有两种,这两 种表面抗原会发生变异,其中甲型流感病 毒的这两种表面抗原最易发生变异。专家 观察到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有时只有一种 抗原发生变异,有时两种都变;形成一个 新亚型(如甲1、甲2)而发生质变。
性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
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肺结核
• 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 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肺结核(80%)。
• 流行病学:传染源: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传播 途径:呼吸道传播为主;易感人群:对结核杆菌缺乏特异性免 疫力的人。(一个传染源一年可以传染10到15个健康人)
流感预防
• 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措施 • 居室要保持空气流通。流感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
此,在秋冬季易发季节,要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 流通、新鲜。 • 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避免交叉感染。 • 加强户外锻炼,提高抗病能力。要有乐观的心态。消极、 情绪化、紧张过敏的人,往往免疫系统比较脆弱。愉快的 情绪则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 除细菌、病毒的功能。 • 接种疫苗
传染病基本知识
益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讲课提纲
• 传染病的特点 • 当前疫情特征 •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重点传染病的预防 • 学校传染病管理要求
传染病的特点(1)
1、有传染性、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如同星火燎原, 一人患病, 众人受威胁。
2、威胁较年青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 体 弱老年人 易受袭击,后果严重。
• 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 环节、二个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
物。(患者、 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麻疹、肺结核、非典) 水、食物、苍蝇(伤寒、甲肝、痢疾、霍乱) 日常生活接触( 手、用具、玩具等) 虫媒传播:蚊子、虱子、跳蚤等(疟疾、乙脑等〕 血液、体液、血制品:乙肝、艾滋病等
艾滋病
➢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一种名为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 所致的疾病。它可以使人类的免疫系统 (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御系统)逐渐降低并 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