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你区分氨基酸洗面奶和皂基洗面奶,爱美人士必看哦

教你区分氨基酸洗面奶和皂基洗面奶,爱美人士必看哦

人人都洗脸,每人每天都洗脸,大多数人一天不止洗一次脸。

由于自身调理和外界环境,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辅助清洁工具。

小时候,洗脸用肥皂就行,擦一擦,很干净,还有很多泡沫。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广告告诉我们,脸,不能用肥皂来洗,不管你是老少,无论你是男女。

因为肥皂里含有“皂基”。

有人会认为这只是商家的一个噱头,也有人深信不疑。

那么,到底肥皂能不能洗脸?如果对“皂化配方”很陌生,就要好好读一下这篇文章哦。

现在市面的洁面产品,在成分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皂化配方,一类是表面活性剂配方。

简单来说,皂化配方成本低廉,与之相较,表面活性剂配方的成本高一些。

我们都知道,我们皮肤是呈弱酸性的,PH值大约5.5,洗面产品的皂化配方就是用各种脂肪酸与强碱性一起反应制造出来的,PH值大约为9~10,对皮肤的刺激相当大,长期使用会洗掉过多的皮脂,令皮肤失去保护的屏障,造成极大的伤害,会让你的皮肤变得过于敏感,极易发红和出现黑斑。

怎么来区分是否是皂化配方呢?当然是看成分啦,既然肥皂是脂肪酸和强碱一起堆出来的,那么脂肪酸的代表:月桂酸、肉豆蔻酸;强碱的代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

凡是含有以上成分的,无一例外都是皂化配方。

所以,成份栏里若同时出现:“脂肪酸与碱剂”,就是皂化配方。

一、脂肪酸类:1,C12(Dodecanoic Acid, Lauric Acid)中文名称:月桂酸, 12酸, 十二酸Cas No:143‐07‐7致粉刺 刺激性 來源4 1 Sage Advice4 1 DERMAdoctor月桂酸是制造肥皂及各种界面活性剂、酯类、高级脂肪醇等的原料。

虽然对黏膜有轻微刺激性,但本身为无毒物质,最重要的是它能加速油脂溶解于水,因此常用于洗发精及肥皂中。

2,Myristic acid (C14, Tetradecanoic Fatty Acid)中文名称:十四烷脂肪酸, 肉豆蔻酸, 十四酸Cas No:544‐63‐8致粉刺 刺激性 來源3 0 Sage Advice3 0 Sage Advice3 0 DERMAdoctor肉豆蔻酸为饱和性脂肪酸。

由于其刺激性之考虑,不宜经常使用于脸部肌肤接触性产品中,拒绝指数为 3/5(越高越不好)。

二、强碱类1,Sodium Hydroxide中文名称:氢氧化钠分子量:39.9971Cas No:1310‐73‐2致粉刺 刺激性 来源5 张丽卿老师2,KOH(Potassium Hydrate, Potassium Hydroxide)中文名称:氢氧化钾Cas No:1310‐58‐3致粉刺 刺激性 来源5 张丽卿老师氢氧化钠是强碱性物质,水溶性白色固体,用以调整pH值,并常加入植物酸中进行皂化程序,以制成肥皂。

由于其刺激性之考虑,不宜经常出现在卸妆类产品中,拒绝指数为 5/5(越高越不好)。

3,Triethanol amine (TEA, T.E.A, Triethanoamine, Triethanolamide)中文名称:三乙醇胺分子量:149.188Cas No:102‐71‐6致粉刺 刺激性 來源2 4 张丽卿老师三乙醇胺用以调节酸碱度(本身为弱碱性),易引起皮肤刺激及过敏反应,美国化妆品成分评估委员会(CIR) 指出在冲洗产品中还算安全,但长期接触性产品需注意,建议小心使用,与脂肪酸作用会产生皂化反应。

由于其刺激性之考虑,不宜经常出现在卸妆类产品中,拒绝指数为 4/5(越高越不好),有引发面疱的可能,面疱发生性为 2/5(越高越不好)。

(数据来源:CosDNA)看到了吧,理论上来说,只有油性的健康皮肤才能够使用皂化配方的产品,干性皮肤、敏感性皮肤,以及化脓的青春痘类的皮肤绝对要避免使用。

但事实上很多油性皮肤都存在缺水的情况,即越洗越干,越干越油。

所以说,即使你是大油田,也不要用肥皂来洗脸啊!沐浴都应避免用肥皂。

不过,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洗面皂,只是作成了肥皂的形状,不是真正的皂基配方,关于这点,主要还得看成分。

例如超市里有一款香块,看起来是肥皂,卖着肥皂的价格,但却实实在在的一款氨基酸表面活性成分构成,比一般的洗面奶等等更适合面部清洁。

同时,虽然皂基产品成本低,也不要以为价格越贵的洗面产品越不可能含皂化成分。

某国外大牌护肤品,专柜售价¥280/125ml,但实际情况它也属于半皂基的。

声明】 本文摘自张老师内地出版的《化妆品好坏知多少》,原书已停版,摘录系列是为了与更多的人分享正确的化妆品保养品知识,若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此贴将删除,谢谢。

另外,原书出版距今已有近10年,10年间,旧的产品以及成分淘汰,新产品和成分的研发更新,所以提供信息仅供参考原文部分:洗面乳的组成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含有洗面皂成分的皂化配方;第二类则是完全不含皂,而以合成表面活性剂为主成分的配方。

一 皂化配方:皂化配方的洗面乳,其性质与洗面皂相去不远,即碱性、去脂力佳。

刚洗后的感觉十分的清爽,整个脸上的毛孔像能呼吸一般的自在。

但是,一旦脸上的水分自然蒸发后,肌肤仍会后过于紧绷及干燥的情况。

所以,到了冬季,就只有油性肌肤者适宜使用。

皂化配方的洗面乳,虽有其先天上的缺点,但是其商品市场占有率不小。

理由很简单,就是好洗的感觉广受好评。

事实上,这种无负担的肤触,使皂化配方与生俱来的。

换言之,非皂化配方就没有这种特色。

如何判断市面上的洗面乳是皂化配方呢?首先,要了解原料。

皂化配方,是适用各种脂肪酸与碱剂一起反映制造来的。

所以,成份栏里若同时出现:“脂肪酸与碱剂”,就是皂化配方。

列表如下:脂肪酸(Fatty acid)十四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二酸/月桂酸(Lauric acid)十六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八酸/硬脂酸(Stearic acid)碱剂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三乙醇胺(Triethanol amine)AMP(2‐Amino‐2‐methyl propanol)二 非皂化配方而以合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洗面乳,其品质的良劣、性质特色,则与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息息相关。

但是,这是最关键的成分,却非一般消费者所能辨识。

就算是有心人,拿着字典逐字查阅,也不得其门而入。

因此,常见到化妆品业者,将成分写成较通俗易懂的字眼。

例如:“纯天然椰子油配方”、“百分之百植物性配方”、“含特殊清洁粒子,可深层洁肤”、“亲肤性氨基酸配方”等等。

其实这种表示法,对消费者并没有帮助。

充其量只能视为厂商所用原料的形容词,对真实成分仍无法知悉。

所以,要了解成分的真实面貌,必须先舍弃业者强化的说词。

表面活性剂是有好坏差别的。

其中不乏过强去脂力、偏碱性与对皮肤具刺激性的原料。

为了让读者彻底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差异,以下将针对经常应用于洗面乳的表面活性剂,就其性质、对皮肤的作用及优缺点等作简单的介绍。

读者只要对照市面上的产品成分栏是否为优良清洁成分,答案立现原形。

====洗面乳成分好坏看这里===以下将值得推荐的成分,以*号表示,*越多表示越好。

表面活性剂的好坏差异介绍如下:1.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SLS)此为去脂力极强的表面活性剂。

是目前强调油性肌肤或男性专用的洗面乳,最常用的清洁成分。

缺点是对皮肤具有潜在的刺激性,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比较,属于刺激性大者。

十多年来,一直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指出:SLS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事实。

因为过强的去脂力,将皮肤自然生成的皮脂膜过度的去除,长期下来将使得皮肤自身的防御能力降低,引起皮肤炎、皮肤老化等现象。

所以,真要选用这一类产品,笔者只建议肤质健康且属于油性肤质者使用就好。

对于属于过敏性及感性肌肤者,切忌使用这一类产品。

2.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eth sulfate,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Sodium laureth‐2 sulfate,Sodium trideceth sulfate,SLES)亦属于去脂力佳的表面活性剂,其对皮肤及眼粘膜的刺激性,稍微小于前SLS。

所谓眼粘膜刺激,是指沾湿到眼睛时,眼部会有刺激起虹彩的现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会造成眼粘膜刺激。

这类清洁剂应用广泛,除了应用于洗脸产品,还大量的使用于沐浴乳及洗发精的配方中。

广被厂商使用的原因是洗净力佳且原料价格低廉。

以SLS或SLES为主要清洁成分的洗面乳,通常需调配成偏碱性配方,才能够充分发挥洗净能力。

若搭配果酸一起加入产品中,则因无法调整为酸性溶液,果酸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所以,不建议购买这两类洗净成分声称搭配果酸的清洁制品。

读者可能还想了解SLS、SLES与皂化配方相比较,哪一种去脂力较强或刺激性较大?在洗净力上,SLS、SLES丝毫不逊色于皂化配方。

对皮肤的刺激性,则相去不远。

不过以洗后的触感而言,则以皂化配方为佳。

3.酰基磺酸钠***(Sodium cocoyl isethionate)具有优良的洗净力,且对皮肤的刺激性低。

此外,有极佳的亲肤性,洗时及洗后的触感都不错,皮肤不会过于干涩且有柔嫩的触感。

以此成分为主要洗面乳配方时,酸碱值通常控制在PH5‐7之间,十分适合正常肌肤使用。

因此,建议油性肌肤者,或喜好把脸洗的很干爽、无油滑感的人,选用这一类成份,长期使用对肌肤比较有保障。

选用这一成分,长期使用对肌肤比较有保障。

4.磺基琥珀酸酯类**(Disodium laureth sulfosuccinate,Disodium lauramido MEA‐sulfosuccinate)属于中度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剂,较少作为主要清洁成分。

去脂力虽然不强,但具有极佳的起泡力,所以常与其它的洗净成分搭配使用以调节泡沫。

除了洗面乳之外,更常见于泡沫沐浴露及儿童沐浴露中使用,或在发泡性较差的洗净成分中作为增泡剂使用。

本身对皮肤及眼粘膜的刺激性均很小,对干性及过敏性肌肤来说,可算是温和的洗净成分。

5.烷基磷酸酯类(Mono alkyl phosphate,MAP)属于温和,中度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剂。

这一类制品,必须调整其酸碱在碱性的环境,才能有效发挥洗净效果。

亲肤性不错,所以洗时及洗后触感均佳。

但是,对于碱性会过敏的肤质,仍不建议长期使用。

6.酰基肌氨酸钠****(Sodium cocoyl sarcosinate,Sodium lauryl sarcosinate)中度去脂力、低刺激性、起泡力佳、化学性质温和。

较少单独作为清洁成分,通常搭配其它表面活性剂配方。

除了去脂力稍弱之外,成分特色与3酰基磺酸钠相似。

7.烷基聚葡萄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APGs)此表面活性剂乃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制造得到,对皮肤及环境没有任何的毒性或刺激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