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跨境支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跨境支付业务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但也面临
着诸如监管不到位、支付大风险以及法律法规层面尚不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
题成了跨境支付业务的必然发展趋势。
标签: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支付;国际贸易
一、我国跨境支付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
跨境支付(Cross-border Payment)是在国际贸易中利用一定的交易支付系统
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资金转移过程。
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速逐渐放缓,但是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却增长
迅速。尤其是去年,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
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同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却呈现迅猛增长的势
头,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交易额
约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的39.2%。
按照当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存在以下几种商业模式:传统
跨境交易资讯平台模式、门户型B2B综合平台模式、综合型垂直跨境小额平台
(B2C,C2C,B2B)模式、第三力一服务平台(代运营)模式、垂直型跨境小
额交易网站(独立B2C)模式。由于这五种商业模式的推动,使得跨境电商快速
发展。因此给我国个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消费机会,使用跨境支付方式最普遍的
地方在于跨境网络消费、跨境转账汇款等,特别是在支付跨境网络消费的比例高
达为65.7。
(二)前景
面对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
空间,其将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阶段。2013年,为了规范跨境电商市场,国务
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日有关政策
意见的通知》,其中针对跨境电商在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和收付汇等方面存在
的问题上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在2014年3月,海关总署发文《跨境电子商
务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问题通知》强调在进口模式上给出了相关指导意
见,正式的明确了跨境电商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标志着跨境电商可以作为实现外
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式。面对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的现状,其需要有跨境支
付方式来配合,因此,跨境支付市场无疑将成为跨境电商以及支付领域新的发展
点。
二、跨境支付面临的问题
(一)监管困难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一般通过网络来完成,由于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
并不产生传统纸质合同等资料,所产生的交易记录甚至可以伪造,因此会出现交
易的真实性缺乏认证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相应的监管职能部门想要进行确认
审核,是十分困难的,这将会造成像交易失败或是给非法资金违规出入境等严重
后果。对于传统的外汇监管来说,跨境电子支付方面需要尽快转型,制定相应监
管方案。
另外,国内一些网站进口商品,会选择跨境电商这种方式,通常会以邮包这
种形式从国外邮进国内,这就造成这部分进出口贸易数据无法统计。此外,有些
交易的支付方式并没有通过银行来进行外汇交易,而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甚至是
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因此,银行就基本无法通过第三方机构了解到用户的
具体信息,从而无法保证交易的安全性。而对于个人结售汇业务而言,我国法律
规定:对同一人或机构的结售汇业务有一定的次数限制,超过次数限制的银行一
般不接受这项业务。此外,第三方机构对于用户信息的保密工作无法保证,甚至
可能会利用用户信息进行虚假的交易,进行资金的非法操作。
(二)支付安全问题
虽然跨境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很多便利和价格优惠,但是采取观望态度的
消费者还是有一部分的。这部分消费者认为,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同国内的网站操
作方式并不一样,担心语言不通,担心存在钓鱼插件等不信任和安全性担心等因
素。确实,这部分消费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跨境电子商务中需要经过的
环节比较多,比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更加复杂,除了海关,物流等方便,尤其
是在跨境支付方面,需要对国外的法律法规等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对消费者甚
至是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来说是一个考验。另外,选择跨境支付这种方
式,对支付信息的确认更为繁琐也更为困难,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被盗,银行卡
被盗刷等风险。
(三)法律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我国在电子支付方面已经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法
规,但仍然有很多空缺存在于跨境电子支付方面的监管政策和法规中,传统的法
律法规仍制约于现有的法律法规,然而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跨域性
让法律的适用性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人民银行于2010年发布的《非金融机
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其关注点主要在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的
资质、办理的过程、监督和处罚,只是对全国和省内范围从事支付业务提出了要
求,而没有涉及有关跨境支付业务方面管理的内容。中国仍然缺少在电子资金方
面的法律条文,只存在对于纸质票据的有关规定,例如《票据法》。现有关电子
合同的法律法规包括《合同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关于网上交易的指
导意见(暂行)》《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但是基本上对于电子
支付的规定都属于行政法,很少和消费者与支付机构、银行间的关系产生联系。
三、跨境支付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监管制度
针对跨境支付,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以便于海关、银行、物流等相关部
门对交易详细情况的进行统计及管理审查。另外,跨境电商业务通过第三方机构
进行的购汇交易,国家智能部门可以对第三方机构进行授权管理,对每月完成结
购汇后的交易,统一向银行部门递交使用者的交易信息。此外,建议政府或银行
内部可以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或部门,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定期审核
该机构是否按时、准确的向银行递交资料。
(二)创建安全支付环境
跨境支付通过网络交易环境把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对象联系在一起,安
全的跨境支付环境是进行交易的必备条件。安全的支付环境既可以促进跨境电商
的发展,也可以使贸易双方甚至国家外汇存储免受损失。针对安全的支付环境问
题,首先,要对支付环境的风险问题进行宣传和普及,增强使用者的风险意识,
做到可以识别风险。其次,培养优秀的跨境支付人才,提高跨境支付的网络安全
技术水平,普及指紋识别、数据加密、防火墙等措施,防止使用者信息泄露,避
免财产损失。最后,应加强对支付安全环境破坏行为处罚力度,消除使用者顾虑,
使使用者真正放心支付。
(三)健全法律体系
由于跨境支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关系到各国银行、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
与合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各国的法律层面,要基本掌握,做到知己知彼。我国
目前关于跨境支付的法规,法律位阶不高,可以借鉴国际通用准则,划清监管范
围,关注跨境支付使用者与银行,跨境支付使用者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
关系,在电子支付中,明确出现风险的责任归属问题,从而建立完善全面的跨境
支付法律体系,辅助跨境电商的健康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