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体育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体育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大冶金山店中学 刘鹏
1 前言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我国社会体育的专业人才,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
活动,提高大众体育意识,指导不同人群的科学健身,引导大众消费等方面,都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查找有关文献,共
搜集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献资料二十几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
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
2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2.1 不同类型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
刘平江、赵立《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2002年)一文中提出:“要
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
养》(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众的需要,可以将社
会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休息娱乐类等四类。”从
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可以全方位地为社会
体育指导服务。
2.2 加大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
廖军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3年)一文中表明:“高
校体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根据社会对个类体育
人员的客观要求,其培养目标应主要是适应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高校应该把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列入其职责范围。
3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3.1 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更加细化
倪同云、白云、陈琳等在《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研究》(2002
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具有国情特色的较细分类,如
在大类上可分为管理型、经济型、技术型等,再在每个大类上分细,如技术型可
分为:青少年指导员、老年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
3.2 建立健全的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核
事业来认定规程》。在《邓星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指
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法规,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培训、考核、
授予称号、上岗经营、年审注册、晋级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
明确规定。”从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4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
4.1 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情况及分布
如付明、李飞杰在《武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2005年)一文中
归纳出:“武汉三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表现出第一总体数量偏少,第二等级结
构失调,国家级一级所占比例太少,而三级比例过大。”何敏学、都晓鹃在我《国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
约为1:3994,京津沪辽江浙等市处于领先地位。”
4.2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构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2002年)一文中指
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为职业女性和离退休人员,这一分布是与女性工
作生活生理结构以及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相应的。”在武笑玲、马美荣等《城市社
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04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阳市城
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与国家1998年的统计基本吻合,性别结构基本合理,
男性高于女性,调查还发现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职业女性如文艺工作和离退
休人员。”
4.3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
孙培初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象调查》(2005
年)一文中明确指出:“以上海为例:7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街道社区聘请
专业教师授课培训各区省自己发证,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
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4岁,平均57岁。”
4.4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素质状况
庄永达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研究》(2004年)一文中提到:“我国
已经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0万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律应该来说是来
之不易的,说明我国的各级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
视,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此高速度大规律地发展背后的质量保证问题。”
4.5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状况
付明李、飞杰在《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和研究》(2005年)一文中
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中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5.9%,兼职
的人员最多达到62.2%,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占26%,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少为
0.5%,其他的为3.4%。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过少,说明体育教师
的积极性还没充分的调动起来。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不大,说明社
会体育指导员在先阶段还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谋生手段。”
5 总结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的
理论以及它的一些现状。荆州地处我国中南部,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体育发展水平
和体育人口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虽然要顺应我国这个大环境,但也必须体现指导员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时、因地
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平江、赵立.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育科学[J],2003.14(2):
12-13
[2] 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8(1):31-33
[3] 廖军.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指导员[J].株州工业院学报,
2005.19(6):126-127
[4] 倪同云,陈琳等.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体
育科技,2002.38(1):37-39
[5] 付明,李飞杰.武汉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调查和研究[J].湖北体育
科技,2005.2(3):305-307
[6] 何敏学,都小鹃.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5.39(6):33-35
[7] 李小燕.宜昌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
2002.25(1):26-28
[8] 武笑玲,马美荣,丁建玲,胡玲洁.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
研究对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187-1188
[9] 孙培初.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象调查[N].
中国体育报,2005.8.9
[10] 庄永达.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4(6):10-11
[11] 戴俭慧、虞重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现状的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
学报,
2003.29(6):18-20
[12] 李明.中日美三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0.16(4):16-18
[13] 朱琼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14] 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9(1): 4-6
[15] 黄雄,袁国俊.苏州城区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
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2):13-14
[16] 陈绍艳,蒋春笋,吴平,时殿辉,樊力平,张琮玫,赵俊,祝振军.中
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9):22-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