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今天的孩子与以往的孩子相比,面临的学习环境、各方面压力
都完全不一样,如何为他们构建一个符合21世纪生存要求的学习环
境,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
前沿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大班条件下的移
动平台在学生差异性学习的研究,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为主
体的教育理念,开发相关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内容。
通过数字移动平台建设起适合大班条件的体现学生差异性的班级文
化,构建起移动学习的新学习模式。
在各方的高度重视下,课题研究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
高效果为目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互动教学、问卷调查,资
料及课堂实例,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建设数字移动平
台提供实际参考建议。
下面,就谈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一对一数字教学的几点初浅
思考。
不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尝试带给了作者、学生
以及课题实验团队不少的惊喜、思考和希望。作者认为一对一数字
教学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
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
一、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
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
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
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
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
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
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
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
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
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
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
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
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
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
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
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
识。
二.尝试,在探索中分享精彩
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且充分尊
重学生差异性选择与学习需求的教学平台,重点通过一对一环境实
现学生作品的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差异教学、网上评选及学习反
馈。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一对一学习技能,学
习兴趣深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不同层次作业
建议都呈现出了较高的作品质量。同时,课末通过问卷星软件软件
师生不仅快速形象地完成了作业评价,且通过调查数据清晰地反馈
出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作的差异选择的情况,使教
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另外,对下课的学习
方式分类选择也利于教师在下节课更好地安排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进行拓展教学。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是同一课教材,但教师的教学还是吸引住
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对一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一对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多方面优势,为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了
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教师通过分层示范、分层练习的设计,环
环紧扣,在有效的示范与演示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启
发。另外,课题的缤纷亮相、分层作业的巧妙展示、手工学习领域
的精彩拓展都在凸显美术课艺术特色的同时,牵牵地吸引了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课教学师生在融洽的探究、交
流、共享中高效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环节清晰,
学习质量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三、课后反思,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经过两次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参加课题研究以来对此方面的高
度关注,使我对课题实施的前景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我认为这种模
式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
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但本课仅是课题研究
初期所作的探索,其模式上还有待完善,功能上还有等挖掘,有许
多思考在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后,在我的脑中不断涌现。
1.一对一数字环境比较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对一数字移动学习环境对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学内容应用性
可能更为广阔些。因此,许多老师在第一阶段实验课中都选择了这
类型的教学内容。实践后,作者认为,一对一环境下,信息检索、
资料共享、学生多媒体报告制作、学生评价、日记记录、小组合作
和交流等操作都很容易实现,的确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有着较为
明显的优势。但也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或必用,不能一味滥用,为
用而用,教师还应该本着应需而用的原则,吃透教材,充分发挥各
种教学手段的最大功用。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更好的
发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大班情况下,尽管有些教师已充分
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努力开展一些分层学习,但要完全实
现师生间的一对一对话,一对一辅导,对学生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
建议还是有较大难度的。而这一问题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中却能
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这个环境里,学生既可以统一学习,也可以按
自己的学习进度,单独学习,丰富了师生间的一对一学习交流互
动,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使优秀生吃得饱,后进生跟得上,
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对于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效
率,促进个体的更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充分挖掘有利教学的各类软件,从中发现更多数字教学的优
势。
“I词霸”、“问卷星”等软件的学习使用,使实验团队的教师
们看到了教学的另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领域,对于这个领域,大家
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求知的欲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
中实际运用以后,它明显强于传统常规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使大
家更多地对它们产生了兴趣。因此,更多地发现,挖掘这类软件,
并简化技能培训与使用程序,将会展现数字教学更为广泛的优势与
魅力。
4.增加实验班级,以便科学地进行对比与观察。
对比与观察是任何一项实验进行的常用手段,而仅有一个班,
已在实践明显出现了一些不利之处。比如,上数字课题公开课的教
师无法试教、不能同时使用不同的数字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等。因
此,欣闻学校有增设实验班的打算,作为团队成员也是倍感兴奋与
欣喜。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教学培训与交流,提高实验团队的实践
能力。
毕竟国内,特别是省内还缺少丰富的可参考学习的经验,因此
从实践来看,通过培训、观摩、实验课、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提
高技能,交流团队成员各自实践中的感受与体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6.扩大学习领域,为孩子们打造更精彩的成长空间。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对一数字的优势,
打破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拓宽孩子的学习领域。如建立班级博客,
撰写电子日记等等,丰富班级文化,开展更多的综合性学习,拓展
课外学习时间活动,让孩子们能体验随时随地学习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