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 参编单位及人员名单
(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
主 要 参 编 单 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 要 起 草 人 员: 阳丁山 梁 波 李冬竹 王明霞 李儒英 姚雪梅 主 要 参 编 人 员:(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 宇 王 尹 马 骞 付 笠 刘振丰 汤 徐 张定文 李 强 胡兴宇 陈后良 陈 礼 周军峰 涂一麟 耿成帮 高承敏 曾 建 谢 波 蔡冬兴 谭成中 魏玉龙 本 标 准 审 核 人: 陈华银 时亚昕 周勇义 彭宝富 蒋岿松 凌喜华 朱 均 本 标 准 审 批 人: 张 智 1
目录: 1 一般规定 .......................................................................... 2 2 车辆基地的功能与规模 ................................................... 3 3 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 ................................................... 6 4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10 5 车辆检修设施................................................................. 16 6 综合维修中心................................................................. 23
7 物资库 ............................................................................. 25 8 生产办公 ......................................................................... 28 9 后勤服务设施 ................................................................. 30 10 车辆段资源共享 ........................................................... 32 11 绿化设计 ....................................................................... 34 12 库内和库外标志标线 ................................................... 42 2
车辆基地设计应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和必要的生活设施等。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建设经验以及运营管理地方规定,提出以下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设计总体技术要求,以指导成都地铁新线车辆段的设计。本手册适用于成都地铁(含100km/h以上速度市域快线)新建车辆基地,但不包含有轨电车停保基地。 1 一般规定 1.1 车辆基地的布局要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利于列车运行组织、减少列车空走距离、增加夜间空窗作业时间、救援抢险及资源共享等条件。 1.2 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到整个线网管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大架修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便于资源共享各条线的合理利用,便于车辆的运送和工程车的转线,并应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车辆基地至终点站的长度大于20km 时,宜另外设置停车场。 1.3 车辆段的位置宜设在交路折返点附近,以便于列车的出发和进段,减少列车的空车走行距离,有利运营。 1.4 车辆基地内的建筑物布置应适当集中,单体应尽量整合,并结合规划条件,对于有开发价值的地块做好预留。 1.5 绕城高速以内且沿江河的车辆基地车场线路肩设计高程不应小于1/200洪水频率标准的潮水位、波浪爬高值和安全高之和。绕城高速以外车辆基地路肩3
设计高程不应小于1/100洪水频率标准的潮水位、波浪爬高值和安全高之和。 1.6 车辆较大修程应尽量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修车效率;较小的修程应逐步向状态修和在线修的方向发展,缩短列车的修车时间,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减少备用车数量。 1.7 车辆基地建设,应近、远期结合。用地范围按系统最大能力预留,房屋建筑按照远期规模建设,机电设备、检修设施、站场线路按照近期规模建设。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大平台宜一次建成,并预留上盖物业的接口条件。 2 车辆基地的功能与规模 2.1 车辆基地的功能定位、设计规模、设施设备配置应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车辆基地布局规划、线路建设计划、既有车辆基地的能力、既有线网车辆通道条件、车辆基地选址条件、工程运营的条件、资源共享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2.2 车辆检修采用预防性计划维修与状态性故障修理相结合的检修制度。预防性计划维修按照车辆大修、架修、定修、三月检、双周检和日检的修程等级执行分级维修模式;状态性故障修理按照车辆随机发生的故障执行临修的检修模式。 2.3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车辆检修周期仅适用于100 km/h以下的车辆,100km/h以上4
市域快速线路采用下表中车辆检修周期。 车辆检修指标表 修 程 检修周期 停修时间 大 修 150×104km 35d 架 修 75×104km 20d 定 修 15×104km 7d 三 月 检 3.75×104km 2d 双 周 检 0.625×104km 0.5d 列 检 2d 2h 2.4 车辆基地的设计规模 应满足车辆运用、检修任务量的要求,车辆的运用、检修任务量根据列车交路长度、列车全日开行对数、配车数、车辆检修周期、车辆检修时间及车辆技术参数等计算确定。 1)大修工作量Lo, Lo=Na/Co; Lo=Ma/Co , Ma=(nd*2 l+No*2ld*1.5)*365/104 Na—配属列车数(列),Co --大修周期(年或104km);Ma—列车年走行公里(104km);ld—出入段线长度(km);nd—全日行车对数;l—线路长度。 2)架修工作量Lh, Lh=Na/Ch- Lo; Lh=Ma/Ch - Lo ;Ch –架修周期(年或104km); 3)定修工作量Lp, Lp=Na/Cp- Lo- Lh; Lp=Ma/Ch - Lo-Lh;Cp –定修周期(年或104km); 4)三月检工作量Lm, Lm=Na/Cp- Lo- Lh- Lp,Lm=Ma/Ch
- Lo-Lh- Lp ,Cm –三月检周期(年或104km);
5)双周检工作量Lw,Lw=Na/Cp- Lo- Lh- Lp-Lm, Lw=Ma/Ch
- Lo-Lh- Lp- Lm,Cw –双周检周期(年或104km); 5
2.5 配属车辆由运用车、备用车和检修车组成,以列为单位,运用车以行车计算资料为准。 1)备用车初近期宜按照运用车的10%计算,远期按运用车5%计算,四舍五入取整。 2)检修车宜由配属列车与车辆检修率的乘积,向上取整确定;车辆检修率应按照车辆检修制度计算确定。 ①大修列车数量No, No=Lo*to/250, No—大修列车数(列),to --大修停修时间(日);250—年工作时间(日) ②架修列车数量Nh, Nh=Lh*th/250, Nh—架修列车数(列),to—架修停修时间(日); ③定修列车数量Np, Np=Lp*tp/250, Np—定修列车数(列),tp—定修停修时间(日); ④三月检列车数量Nm, Nm=Lm*tm/250, Nm—三月检列车数(列),tm—三月检停修时间(日); ⑤双周检列车数量Nw, Nw=Lw*tw/250, Nw—双周检列车数(列),tw—双周检停修时间(日); 在修列车数量N, N=No+Nh+Np+Nm+Nw,N向上取整 3)系统规模下仅计算运用车,不计算备用车;系统规模下的检修车数量按远期规模检修车数量计算。 2.6 各级修程的规模计算中,时间制及走行公里制不平衡系数的取值,均按地铁设计规范执行。 2.7 设计规模应以计算规模的小数进位取整确定,对于线路终点可能延伸的线路,设计规模应留有余地。 6
2.8 车辆基地用地指标计算时应扣除因车辆基地之外功能增加的面积,并根据大架修的规模及停车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3 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 3.1 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应以车辆运用、检修设施为主体,结合综合维修、物资仓储、综合办公和其他设施、设备的功能要求,适应运营维修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运作班制等不同情况,按有利于组织生产、方便管理、方便生活的原则进行统筹布置,并应充分考虑远期的发展条件。绿化率应符合成都市的相关规定要求。 3.2 车辆基地有条件与国家(或地方)铁路沟通时,宜设置铁路与车辆基地之间铁路专用线,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物资、大型设备的运输提供铁路运输条件。当无条件与铁路沟通时,车辆基地应提供新车运输及吊装条件。 3.3 出入段线应设置信号转换区域,出段线和入段线各设一处转换轨,信号转换段长为远期编组一列车长+60m,宜设置在平直段上,长度应和信号专业协调确定。 3.4 车辆基地的新车卸车线有效长不应小于60m,可与平板车停放线或材料装卸线兼顾使用。 3.5 材料装卸线设置平交道口,轨顶标高与堆场地面标高一致。 3.6 车辆基地出入口以及道路设计应满足地铁车辆、大型设备、轨料运输的条件。车辆段内主干道宽7m,局部次要道路宽4m设,沿4m宽的道路应考虑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