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及其规范化摘要: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在对其特点、类型有了大体认识的基础上,也看到了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类型;社会影响;规范化Abstract:The network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the dissemination, rapidly arouses people's interest. We in to its characteristic, the type had in the foundation which knew roughly, also saw the influence which brought to the society had positively to it, also had negative, had the necessity for this us to discuss the network language the standard question.Key word: Network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Type; Social influence; Standardization前言语言是什么?在语言学家眼里,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让哲学家论述,是客观外部事物反映于人类思维及表达的手段;在作家心中,是心灵挣扎的外衣;让科学家描述,是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
不管以什么角度理解,人类之所以需要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与沟通。
近年来,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它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新创并广泛使用的语言。
这些词语一方面因为使用者的广泛而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词语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文化的基本构成,研究网络语言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文化,倡导网络文明。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概念网络语言的产生离不开网络社会。
互联网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出现以来,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席卷全球,截止到2004 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近九千万。
网络的普及,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信息的发布、传播都需要网络,甚至连聊天也依赖诸如QQ、MSN 等网络工具,网络生活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兴贵族”。
所以有人称21 世纪为网络时代,或者网络社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语言才获得了格外充足的生存理由和生存空间。
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语言,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了网络的行话。
其特点是方便简约,利于网上交流。
但也存在一定有缺点,如各种文字符号交叉使用,语言体系较为混乱,这些行话术语对于网民来说不需解释,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不知其所云。
从信息时代经网络时代到e 时代,网络语言变化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既然“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语言”,我们该如何理解之?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广义上说,它是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包括人类自然语言和物理技术语言。
前者指在日常生活中为实现人际沟通与交流而使用的语言;后者指为保障网络媒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创新而使用的技术语言,又可分为机器语言和程序语言。
狭义上说,它是指人们对网络让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换时使用的自然语言,它和人们在传统媒体上使用的自然语言一样,是最通俗明朗和方便直接的终端信息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除了语言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许多其它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1.缩略简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互联网上的交流需要通过敲击键盘进行文字录入来实现,所以很难做到思维和交流的同步。
往往造成对话的延迟和脱节。
为了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加快聊天节奏,网民们很自然地会选择以较少的符号来表达意思。
同时这样做还利于缩短上网时间,节省开支。
如“BTW”三个字母是“By the way”的缩略形式,中文意思为“顺便说一下”。
“JJ、MM、GG、DD”分别是姐姐、妹妹、哥哥、弟弟的简洁表达;再加上“7456”四个数字便代表了短语“气死我了”;用“886”和网友显然比输入“再见了”要方便快捷得多。
所以,无论是字母词的产生还是数字谐音的应用都是网络追求简约特点的合理体现。
2.2.新奇独特目前网民的年龄结构多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青年的天性使他们在对语言的运用中体现出求新、求异、求变的特点,希望通过望上的交流释放自我、张显个性。
于是,互联网上出现了大批看上去有些怪异的词汇。
如把网友见面后因为失望而关系终结称为“见光死”;把在聊天室中长时间说悄悄话称为“潜水”等等。
网民通过使用这些词语,显示自己对网络环境熟悉和标新立异的个性。
当然,在网络这个世界里,想要在瞬间抓住匆忙的浏览者,保持自己网页的高点击数,也迫使版主们不得不努力打造个人特色,标新立异。
2.3.杂糅多样网络上的交谈多以字符的形式显现(目前出现的网络语音暂不讨论),所以不同于日常的口语交际。
两相比较,网络语言没有语音、语调、语气及体态语等辅助手段来帮助交流,表达方式比较单一。
而网民们上网聊天多是为了寻求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单一的文字表达当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网络语言经常把文字、数字、字母与其自制的“表情符号”任意镶嵌链接,以期尽量接近口语交际模式。
新版本的聊天工具QQ 为用户提供了很多彩色的剪切画,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表情,还有许多类似于饮料、鲜花、蛋糕、小饰品等图形,网民了聊天时只需轻轻点击,便可以选择任意一款图画镶嵌在自己的话语中。
网络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其拥有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弥补了网络语言表达手段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2.4.私语性和口语化网上交流通常是在一个相对狭小和非正式的空间中进行的。
且不说网上聊天,即便是网上创作,它也不像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作品,需要那么多的人把关,经过一次次地审阅才能与读者见面。
因此在网上写作,作者很少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台宣讲的那份紧张与压力,而更多的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自由、开怀的畅想与抒情。
这样作者使用语言也就自由得多,只要对方或读者能理解,就可以去掉所有在正式场合下的那些繁文缛节,甚至一些语法规则也可以置之不顾。
事实上,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其私语化的语境有着直接和必然的关系。
另外,网络语言虽然是一种书面语,但是它又有着趋向于口语的强烈的倾向,它有着记录和模拟口语的强烈要求。
其原因在于,网络语言是官方视野之外的非正式语言,是一种现代“民间语言”,同时它又是一种网络媒介,需要快捷、直观、活泼、简约。
这些要求都与人们对口语的要求十分相似,也使网络语言与口语具有了许多相似的特点。
三、网络语言的类型分析网民普遍使用的网络语言大体上有这样几种类型:3.1.谐音类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借助于词语的音同或音近特点,进行同音或近音代替,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
在网络语言中,采用谐音方式的有很多,有汉语谐音、英语谐音,甚至还有数字谐音、符号谐音。
例如,斑竹、大虾、酱紫等就属于汉字谐音,“斑竹”其实是“版主”,指的是聊天室、论坛上某版面的管理人员;“大虾”是“大侠”的谐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已在网络上呆了很长时间,对网络非常熟悉,第二层就是说这些网络高手因长时间泡在网上而弓腰驼背,含有戏谑之意;“酱紫”比较特殊,可以看作是拟音词,其实是对“这样子”速读或吞音的模拟,也可能是网民为了时尚,刻意模仿港台某些明星的发音。
英语谐音,就是借用英语的音和义,用同音或近音的汉字来表达的一种方式。
而且,与传统的音译外来词选择汉字的标准不同,网络上选取的同音和近音汉字,倾向于那些组合后可以产生幽默效果的。
比如瘟都死——网民对Windows 带有贬义和戏谑的称呼;猫——modem(调制解调器) 的谐音; 烘焙鸡——homepage (主页) 的谐音; 屁兔——PentiumII 的谐音。
数字谐音,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含汉语方言及少数外语) 音读形式,按照音同或音近的原则,用汉语中的某个或者某些语音来表达这些语音所代表的语义。
如,7456 ——气死我了; 886 ——拜拜了; 5555 ——呜呜呜呜,哭;8147 ——不要生气;3166 ——“撒优那拉”(日语) 再见等。
符号谐音,最为常用的是用等于号“ = = ”表示“等等”的意思。
3.2.新词语类这里的新词语并不单指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词语,其实包含三种情况:新词新义、旧词新义和童言童语。
新词新义,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词语的产生,这里指那些在汉语词汇中本来没有的,网民在网络上造出来,并约定俗成地赋予这些词语以特定的意义的。
如,菜鸟:不是吃菜的鸟,而是对网络新手的称呼;造砖:在论坛上专心写文章。
旧词新义,就是“旧瓶装新酒”,利用汉语原有的词形,在网络环境下赋予它新的意义,这些意义往往都很幽默诙谐,已经不再具备它原有的意义,在网络上这个词形的意义只有一个,就是网民赋予它的新的意义。
如:恐龙、青蛙。
原指外型奇特的史前动“恐龙”一词,在网络上专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同样,“青蛙”就是相貌差的男性网民了。
这其实是采用了这些词语的比喻义,在网络语言中,比喻义反倒成了它们的唯一意义。
再比如“楼上”、“楼下”、“隔壁”等,分别指BBS 上的上面的帖子、下面的帖子、同一网站不同主题的BBS。
还有,像“灌水”则指在论坛上随意发表字数很少的文章,跟“造砖”相对。
童言童语,指网民在网络上“装小孩”,特意使用重叠的方式进行交际。
如,东东——东西;笨笨——笨蛋的可爱称呼;怕怕(pia4pia4) ——害怕;漂漂——漂亮。
这一方面是由于网民的低龄化,同时也反映了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 不愿长大、喜欢“装嫩”的心理,另外,也跟网民在网络上追求轻松的心态有关。
3.3.表情符号类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用键盘上的符号、字母和数字制作出来的表情,由于这些符号克服了键盘聊天难以看到对方表情的缺点,而且非常形象传神,在网络上大量使用。
如,Zzzz ⋯⋯表示睡觉,这是采用漫画中描绘人的呼噜声的方法; : - ) ——表示微笑或者开玩笑,是聊天室、BBS 最为常用笑脸符号。
再如; - ) ——抛媚眼,别有含义; : - ( ——难过,与: - ) 相反;等等。
上面提到的这些符号都需要向右掉转90 度来看,为了省掉转头之苦,网民们还发明了更为直观的表情符号。
如, @- @表示晕了或者醉了; ( 3 ^ - ^ 3 ) 代表兴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