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一、应收账款的利与弊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但是应收账款
对企业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
企业的销售量,这时因为对买方来说,赊销相比于现销能够更容易被接
受。现在的大多数市场都是买方市场,在产品的质量相差不大时,买方
会选择采取赊销方式的卖方,这样不但会使买方获得这部分资金的时间
价值,而且有利于买方进行资金的周转。而企业有时为了增加其销售
量,也愿意采取赊销的方式销售货物。
但另一方面,应收账款过多会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导致企
业资金链的断裂,引发财务危机。应收账款会直接给企业带来两个不利
的影响,一是使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减少,二是企业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会
增大。所以,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一定
范围之内,建立较为完善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体系
1.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宏观环境的风险分析。宏观环境一般指宏观经济的走势,当
宏观经济形式较好,企业销售量迅速增加时,企业可以采用较多的应收
账款的收款方式。而当遇到经济危机时,企业必须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
数量,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应对危机。
第二,客户风险的分析。这是整个应收账款管理体系的重点,客户
分析一般是指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当企业面对一个老客户或者
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时,企业可以较多的采取应收账款的收款方式,当
面对一个新客户或信用状况不好的企业时,企业就要较少甚至不采取赊
销的方式。
第三,产品风险的分析。企业必须要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有一个明
确的市场定位。如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处于低端、中端还是高端,产品
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如何,替代品的多少以及竞争者所采取的产品销
售政策。
2.加强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自身的监督体系,如不相容职务分离与授
权批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使企业制定的关于应
收账款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其次,严格应收账款各环节的控制,主要
包括三个环节,即事前对是否采用应收账款的分析,事中对应收账款的
管理以及事后的收回。最后,必须建立应收账款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
组织保障、人员素质保障、激励机制保障和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以保证
应收账款能够按时足额的收回。
3.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方法
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1)销售变现天数(DSO)。指标是对企业的赊销工作进行评价
的最重要的指标。DSO指标表现了平均收款期,即把赊销转化为现金所
需要的时间。DSO指标表示,不管与客户签订的赊销合同规定的信用期
限有多长,实际收回所有的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平均需要的天数。在实
际运用中,计算DSO指标通常使用季度平均法,DSO的计算公式为
DSO=账面上前三个月应收账款总额/该季度赊销总额*该季度的天数,
计算出销售变现天数,然后用来与企业给予客户的信用期限相比较,如
果大于企业规定的信用期限,那么信用管理部门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
施,缩短实际的应收账款期限:反之亦然。
(2)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使我们相对较为熟悉的一种方法,
指将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加以分类,统计各时间段内支付的或拖欠的应
收账款情况,从而监督每个客户的应收账款情况和监督每个客户的应收
账款支付进度,对不同的时间段内的逾期账款采取不同的对策,衡量企
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信用管理部门根据经验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
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定期使用账龄分析表可以提早发现坏账趋势,及时
采取行动,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3)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是现代企业
中信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含义是:采用非信用证方式结算时,债
权人或代理人对应收账款的整个回收过程实施严格的跟踪管理,从而最
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从信用销售开
始,到应收账款到期目前,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直到最后收回货
款。其主要的流程包括: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发货后5日内通知发货
情况——到期前5日询问收货情况——到期后5日催收账款——到期后一
个月单独处理。
三、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使企业在充分享
受应收账款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将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降到最小。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应收账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看企业如何利用和
控制应收账款,目前,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很多企业中间,甚至出现了“三角债”的问题,很多企业也因为应收账
款的问题而陷入财务危机。所以,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不
仅有利于我国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整个社会“三角债”问
题的解决,从而改善我国企业经营的信用环境,降低企业应对危机的风
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