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一词是大概三十年前才开始出现的,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
指的是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
用性艺术。从它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窥得一二,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学科可以说非
常广泛,像建筑学、城市规划学、设计美学、环境生态学等等,针对的是人所处
的环境,处理方式是艺术化的,具体手法是通过设计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和视
觉审美上的需要。
标签:环境艺术;经济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化,支柱地位也在不断凸显,呈现出多主体发展的格局。一直到目前,全国各地
仍然在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改变着我们的
生活环境,满足着人们对环境更高层次的要求。建筑物从最初的满足人们活动的
基本要求发展至今,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它的功能性,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除了
居住与活动,更希望它可以提供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
求和心理需求,这也是新的社会时期大众愈发重视精神层面审美的必然趋势。
在展望未来之前,我们应该清晰而又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现状。截至目前,
我国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应用也有二十年之久了,承载经济发展的洪流,环
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手法、模式也一直在进步,另外,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建筑
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是有着深厚底蕴的,不管是故宫、颐
和园还是布达拉宫,不论是皖派、苏派还是闽派,无不透露着各具特色的环境艺
术设计的痕迹。从需求方面来说,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大部分人满足了住
房需求之后,自然而然会追求住房环境,从“能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享
受生活”的 目标,这也给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注入了极大的动力。然而,在
这么得天独厚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却很少产出具有代表性的
作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通过整合多方信息,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最重要的一点,
我国目前的城市监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现今城市的建
筑设计工作由各市城建、规划部门管理,绿化相关工作由园林部门管理,道路交
通由市政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环境设计管理工作的协调是一种很大的阻
碍,也使得一些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品质不高,整体性不足。
其次,环境艺术设计的公众参与度一直不高,缺乏与大众的交流互动,纵观
我国的建筑设计、施工、环境设计、绿化设计、室内设计等等,大部分都是由个
人或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在设计或施工之处并没有向人民大众征求意见和想
法,然而环境艺术的复杂性和相关性又恰恰要求他一定要多方协调交流,满足各
方的需求,这种相悖的参与模式对环境艺术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方面,我国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方式也有所问题,现阶段我国大
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内容还很陈旧,在专业教学方法上也一直没
有创新,多数还是照抄西方国家的经验,没有适应本国发展的独特方式,因而也
就不能跟上目前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环境艺术设计
人才往往就会考虑不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和设计产品的实用性,此外,设
计师应该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社会、大众的融合,体现出浓厚的本土文化。
最后一点,由于西方国家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发展起步早,在很大程度上很
多方面上都嚴重影响了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界,不论是设计模式、设计角度、设
计风格等等,都被西方设计所左右,因此也丢失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底蕴。另外,
现代中国对于中国传统的风水学理论是持完全否定态度的,在追求科学的同时也
丢弃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对我国的环境艺术科学发展无疑是一种伤害。
在现今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目前所存在
的漏洞和不足,要从根本上改善设计行业的问题,首先就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改革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培养方式,革新教材和教育设备,从我国国情
出发,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明确各专业设置,
考虑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综合性,细分专业研究方向的同时要保持各专业的协调
和密切合作。优秀的人才培养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和充足的教育资源,
保证了优秀的人才供给,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和未来。
而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着重分析和研究以下几个方
面。
其一,党的十八大指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也明确提出了要坚持
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要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同
样适用,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所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
分,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我们对于生存环境的改善决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前
提。
第二,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大众最真实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所服务的对象
是人民群众,因此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去征求人民大众的最切实的需要,以这种需
要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尊重环境,也要尊重人。
第三,以地域特色为优势,发展中国特色。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趋向于全球
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西方成功的发展模式,而是要立足中国国情,
以中国的发展特色、发展需要为立足点,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去借鉴、学习,
在取长补短的同时不能丧失了我们最根本的竞争力,即中国的特色文化。我相信,
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一定是民族化、特色化的世界。
纵观我国近几十年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成果和进步,但
是在湍急的时代潮流中还是远远不够的。所幸的是我们能够意识到当下所存在的
问题,去寻求发展和解决的道理。在全球化的进程下,环境艺术设计将会一直是
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在这个世界瞩目的舞台上绽放属于我们的民族色彩,是
我们的设计从业者所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汲百家之所长,融各科之精华,以
创新为本,以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为目的,才能做好我们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娄永琪,朱小村,Pius Leuba.环境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郝卫国.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