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
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
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
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
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
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
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
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
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
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
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
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
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
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
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
少。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
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
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
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
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
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
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
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
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小学数学
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
处处有数学。“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
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
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
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由此教师引导
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
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
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
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
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
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策略三:问题简单化和从问题中找条件。教学中教师运
用生动有趣的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了良好
的学习氛围。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从老师女儿四次喝牛奶这一情境,根据每次喝牛奶的
量,让学生根据一些数据提出若干数学问题,并且有学生自
己尝试解决,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学
生懂得了“移多补少”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
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教师及时提出“如何来求平均数?”,通过小组讨
论,得到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通过”问
题解决“这一教学手段,串起了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
3)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整堂课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生活,问题来源于学生,突
出“应用性”。通过平均分、平均身高、每季度用水情况等
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就
在我们的身边。策略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
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例:427人乘车去某地,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车
可乘8人,另一种车可乘4人。
(1)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
(2)第一种车的租金是300元/天,第二种车的租金
是200元/天,哪种方案费用最少?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
途径。在本学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策略五:从问题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比如: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
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又如: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
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等等。学生从中都能领悟
到一些规律。
数学中解决问题还需要用运用各种能力:如理解问题的
能力,空间思维的想象能力,新旧知识的联系和问题的切入
点等。但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
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
提倡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问
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
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
思维结果的权利。问题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原有经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
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