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养殖大讨论
健康养殖是以优良、安全、高效、有机、无公害为主要内容的可
持续发展,同时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的平稳化。
一、疫病预防是发展养殖的关键
要想大力发展养殖业,疫病预防是关键。
众所周知,2007年猪市一涨再涨的原因,主要是自2006年5
月开始在我国疯狂暴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V),造成生猪大
量死亡,母猪死亡或产死胎、流产等。因此形成的生猪存栏量急剧下
降,供求关系特别紧张,生猪价格出现历史最高点。
PRRSV临床上以母猪发热、厌食、早产、产木乃伊胎、死胎、
弱胎等繁殖障碍症状和各种年龄猪的呼吸症状和仔猪的高死亡率为
特征。其流行特点是在一个严重流行期过后,呈地方流行性,长期危
害养猪生产。
PRRSV发病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是高烧时用抗生素治疗体温不
降,药性过后,又反复发烧。药物对混合感染疗效不明显给人类提出
了新的挑战。
二、以生物的方法解决抗生素无效的问题,并节省饲料,增加畜
禽抗疫病的能力
我们完全以生物的方法解决抗生素无效问题。专家研究表明,
PRRSV发病机理首先是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肺巨噬细胞的
免疫功能被破坏,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链球菌、副嗜血杆菌、
2
巴氏杆菌等病长驱直入,几种病同时存在的机率很高,给治疗带来很
大困难。但原因是猪的免疫系统出问题,原因何在是怎样造成的,我
们就此进行讨论。
有人提出现在高效养猪以高能量、高蛋白原料作为基础配方,同
时补充了超常规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造成营养超标,营养
过盛,容易产生营养代谢病,同时带来资源浪费。猪得了营养代谢病
犹如和人得了糖尿病一样,引起免疫功能降低。还有人提出猪现在只
吃玉米、豆粕、麸皮和预混料,虽在营养方面达到了满足,而其它不
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其它多种元素摄取量不足,这些元素的缺少虽然对
猪的日增重没有影响,但不利于猪体内酶的合成,酶的种类减少,势
必导致免疫功能的失调。这种说法最终要求猪要多吃杂粮,在杂粮中
吸取很多微量元素,来参与酶的合成,提高免疫功能,并能提高肉的
风味和质量。以上两种说法从营养的角度来分析,实际上是一致的,
我也赞同此说,希望能引起疾病专家的关注。
怎样解决牲畜饲料中未知元素的不足又能使畜体快速生长的问
题,秸秆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多种刺激动物生长的因子,我们就
此再进行讨论。
猪快速生长必须具备高能量高蛋白(实际是高平衡氨基酸)和必
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我们满意的饲料配方中,还存在哪些问
题?哪些东西可以替代?首先看高能量的玉米,玉米在常用饲料中为
能量之王,但仍有40%的玉米受植酸酶的影响无法分解利用,随粪
便流失;再看豆粕,豆粕一般含粗蛋白43%,但受胰蛋白酶的影响,
3
利用率也只有90%左右。由此看来,猪饲料中有40%的玉米和10%
的豆粕没有参与合成蛋白质,我们能不能把这部分物质换成其它的饲
料来代替,同时替代物必须含有丰富的未知微量元素。秸秆生化饲料
就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范围。
农作物秸秆包括没有特殊气味无毒的树叶杂草都是生化饲料的
优质原料。通俗地讲,只要能燃烧释放热量的物质秸秆都能生产生化
饲料。玉米中淀粉是转化葡萄糖的原料,而秸秆中的纤维素通过纤维
酶的作用,可降解植物大分子,分解植物细胞壁,破坏抗营养结构物
质,可将纤维素分解为多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同时酶制剂能使植
物秸秆中的粗蛋白降解为多肽,最终降解为氨基酸,而葡萄糖和氨基
酸可被畜体直接吸收。多种植物秸秆中的元素同时具备畜体酶的合成
原料。
秸秆生化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有初步研究。初期因为
多种技术难关没有攻破,秸秆生化分解效果也不理想,没有被人们所
认识。随着秸秆分解剂生物复合酶的研制成功,作物秸秆代替玉米已
经实现。从而大大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同时秸秆生化酶制剂在市
场上竟相出现。带着高科技色彩的广告频频出现,而此广告面对的用
户一般都是知识层次比较低的农民,有些认为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半
信半疑,导致该项技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多年来,我们在淅川县生化养殖实验基地对猪、牛、羊等牲畜在
农作物秸秆制作生化饲料反复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不可估量的;以秸秆
资源运用微生物处理制成生化饲料的五个工艺,使木质素降低
4
10.2%,纤维素降低14.2%,半纤维素降低43.8%,蛋白质提高
11.7%,即每克秸秆生化饲料中含大量繁殖数亿万计的菌酶单细胞可
直接被畜体转化为畜体蛋白,构成畜体蛋白的43.8%,也就是说畜体
有100公斤蛋白,其中60公斤的蛋白就是通过菌单细胞得来的。
经南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出具技术检测报告:复合霉菌发酵饲料
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含量每毫克≥9亿,符合国家药典指定标准。
用于牛、羊、兔等反刍生畜实验是1000公斤玉米秸秆经生化后
相当于165公斤玉米的营养,而且畜体食用率可达100%;我的总结
是原材料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使牲畜增加抗体达到良好的育肥效
果,无含任何激素的有机饲料。有效的生态、绿色、环保,解决了传
统的粗放饲养,改变了人畜争粮和猪牛争料的问题。
秸秆在复合酶菌的分解过程中,能产生多种刺激动物生长发育的
因子。据实验表明,养猪肉料比为1:3,成猪日增重1公斤以上,奶
牛可提高产奶15%,肉牛料肉比1:4,日增重可达1.5-2公斤以上,羊
日增重可达 0.5公斤,养鸡可延长产蛋期,提高产蛋率10%,鸡蛋
破损率降低0.6%,软蛋减少到0.3%。据不同牲畜饲料成本可降低
30-60%。
综其所有酶制剂,我认为应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应为非消化酶,
主要成分为粗纤维分解酶,作用是分解秸秆中非淀粉多糖。主要包括
木聚糖、β—葡萄糖、果胶、纤维素等。第二类为消化酶,主要成分
为蛋白酶、淀粉酶、植酸酶、脂肪酶等,作用是补充猪肉源性消化酶
不足,所导致的营养物质不能吸收。第三类应为益生菌,通过添加有
5
益菌种,改善猪体内的有益菌含量,从而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有害菌,解决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我们把秸秆制作成单胃牲畜喜食的生化颗粒饲料当作一个工厂
化生产。第一车间为非消化酶车间;原料是廉价而丰富的植物秸秆,
经过机械粉碎后(越细越好,越杂越好),通过粗纤维复合酶的作用,
经厌氧发酵后,把纤维素降解为单糖,同时因有微生物发酵的作用,
将会产生很多菌体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并同时具备畜禽喜食的甜香酥
的口味。设备应具备可以密封的发酵容器,时间应在一至二周左右。
第二车间为可消化酶车间;原料为第一车间生产的单糖,通过添加使
消化酶把单糖分解为葡萄糖,同时把玉米、麸皮、豆粕等原料中不可
利用的部分进一步分解。设备应有发效灌大缸或水泥池,时间应为一
周即可直接取喂,喂猪时只需把经过活化的益生菌兑水拌料即可。第
三车间在发效好的生化饲料经过颗粒机制粒后包装成品上市销售。
此项技术,每头猪可节省饲料50%,可节省药物开支50%,可
提高猪的免疫功能,使防疫效果提高15倍,同时猪舍内氨气、臭气
和对环境的污染将很好的改善。
大疫过后看中国的养猪发展从产销量看养猪业发展趋势。随着农
产品的价格提高;农民外出打工量增加;疫病的危害;农民养猪的积
极性很难提高。农村2005年前平均每户养猪1.8头,而今后将保持
在每户养0.4头。一头猪按250斤出栏,可产肉180斤,每户按4
人计,10个农民才能分配到180斤猪肉。这种产销标准,说明农民
散养猪只能自养自食,不能向城市居民提供生猪。城市居民的猪肉来
6
源必须依靠规模养猪厂。只有规模化养猪厂、才能按正规的生产标准
生产出优质、有机、无公害的安全猪肉。国家可根据市场消费量,制
订相应的产量计划,最大可能地保证市场平稳,防止猪市大起大落。
三、规模养殖必备条件及配套设施
理想的养猪厂应具备:环境幽静,周边无交叉污染源;基础母猪
300—500头,投资在300—500万元;设置能保证温控、通风良好;
粪便有沼气处理,沼气发电、可供热作饭。沼渣添加霉变的秸秆和垃
圾及污水厂的污泥等废物可制作生物有机肥,沼液能消毒、冲圈,达
到既环保又节能标准;生活区和生产区能严格分离;只有达到这些标
准,才能利用生物原料防病、生物疫苗防疫、生物药物消毒等措施,
生产出健康有机的肉质。
理想的发展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实行统一畜舍技术、统一
养殖品种、统一饲料及饲养管理技术、统一疫苗药品及疫病防治程序、
统一出售的“五统一”养殖模式。公司提供生产原料的购进,生产技术
的培训,产品加工销售;基地生产标准化的仔猪,高难度技术处理在
基地进行,农民只养保育期后的中猪,这样相对来说风险小,育肥周
期短,农民的养殖效益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