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成因分析与规避模式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成因分析与规避模式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第1卷第2期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成因分析与规避模式󰀁

欧旭理,罗方禄

(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来自南开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9%的人对创业有恐惧心理,并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本文以这一现象为研究出发点,从大学生自身、政府、企业、社会和高校教育五个方面,分析造成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成因,并以勒温的行为模式函数为理论参考,探讨包括创业心理素质、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创业环境营造、企业创业实习机会供给、高校创业意识教育为主的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规避模式。[关键词]󰀂创业;恐惧心理;规避模式[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0)02-0044-03

󰀂󰀂虽然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但只有极

少数的学生明确表示想创业,大多数学生对创

业有恐惧心理,并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

基于当前形势,就业、创业再一次成为今年 两

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大学生创业!尤其受到政

府、教育部门的关注。本文试从创业心理素质、

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创业环境营造、企业创业实

习机会供给、高校创业意识教育等方面,探讨大

学生创业恐惧心理规避模式。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定义

创业是在个体的心理支配下,通过自身活

动表现出来的自发的、积极主动的一种行为。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是指 在人的

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

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

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可以指人的素质中有

待开发的创业心理素质潜能,又指已经内化形

成的人的创业心理素质;既可指人的个体创业

心理素质,也可指人的群体创业心理素质。![1]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具备完善的创业心理素

质是关键。按照韩力争的研究,创业心理素质

可划分为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创业

知识四个维度。[1]

(一)创业人格要完善

创业人格属于创业心理的价值范畴,是个

体从事创业活动所应具备的动机以及由此引申

出来的心理活动和品格。大学生创业是一项集

体行为,来自不同的心理文化、专业知识背景的

人聚在一起,共同出谋划策。加之,青年大学生

身上特有的激情、易冲动的个性、好强的心理等

个性特征,需要每个成员具备相互包容的心理

人格,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创业过程中不同的意

见,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既要以开放

的心态处理创业面临的问题,也要有勇于承担

创业责任的品格。

(二)创业动机要明确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

的内部动力。个体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

机所引起,并指向一定的目的,是引起人们活动

的一种内部刺激。 创业动机是推动个体或群

体从事创业实践的内部动因,是使行为主体处44󰀁[收稿日期]󰀂2010-03-05[作者简介]󰀂欧旭理(1975-),男,湖南宁乡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欧旭理,罗方禄: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成因分析与规避模式

于积极心理状态的内驱动。![2]动机的明确与

否、强烈与否直接影响行为的效果。大学生创

业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综合行动,有许多难以

预见的因素需要考虑,在实践创业之前做好充

分的准备工作是积极推动创业的效力。

(三)创业能力要完备

创业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它对创

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个体具

备多方面的能力,诸如创业能力、社交能力、领

导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对变化危机的

处理能力,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个体能力结构。

创业是大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也是

对个体能力结构的检验,显然在创业之前及创

业过程中,创业主体都需要具备或在实践中学

习各种能力,构建创业成员完备的能力结构。

(四)创业知识要丰富

前文指出,创业是一项综合而又复杂的实

践活动。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又对实践

具有指导作用。创业实践容各种内外部的新问

题、新情况于一身,学习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

有关的创新创业知识是进行成功创业的首要

之义。

二、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成因分析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关于人的行

为理论,并给出了一个行为模式函数:B=f(P,

E)。B是指人的行为(BEHAVIOR),F是变量,

P是指个体的人格或个性,E是指当时所处的环

境或情境,指 人的行为是由人格或个性与其当

时所处的环境或情境的函数,说明不同的心理

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行为。![3]大学生

创业同样属于一种行为,遵循勒温模式,大学生

创业恐惧心理包含于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范畴,

是人格或个性的不健全而造成的。创业恐惧心

理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创业行为,同时,个

体所处的创业环境又导致大学生产生创业恐惧

心理。创业恐惧心理的形成应当是内外因、主客观原因 共振!的结果。主观原因是关键原

因,是创业个体的创业心理素质不健全所致。

具体来说,受勒温行为理论模式启示,笔者假设

有以下函数:

P1=F(P,S,G,C1,C2)

P1是指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P是指创业

心理素质,S是指社会环境(society),主要是指

全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C1是指大学教育,C2

是指企业支撑。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就是由创

业心理素质,社会环境,大学教育,企业支撑相

互作用形成的 共振函数!,大学生创业恐惧心

理是由这五个方面因素共振的结果。创业心理

素质不健全,这是直接导致创业恐惧心理形成

的原因;社会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导致大学

生创业缺少社会支持体系;目前,我国的高等教

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还处在探索阶段,

虽说近年来教育部、科技部加大了对大学生创

业的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并逐步出台激励措

施,但是扶持力度还不大,覆盖面不广,大学生

获取政策支持的渠道不多,国家政策引导不明

晰,大学生对这方面的政策没有一个完整的认

知,把握不住政策的方向,这导致大学生创业缺

乏有力的政策指导;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

平台不够,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创业实习

支撑,这既与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不够,也与政

府、高校跟企业之间的沟通不够有关,这导致大

学生创业缺少实践演练。大学生创业是一种综

合、系统的高度社会化活动,是以上几个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规避大学生的创业恐惧

心理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三、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规避模式

(一)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是一种自发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大

学生创业首先是一种自主活动,要想取得成功,

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就应当不断培养自己的创

业心理素质。通过选修创新创业课程,阅读有45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第1卷第2期

关创业方面的书籍,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创业挑

战大赛,深入企业实习等途径以完善创业人格、

明确创业动机、完备创业能力、丰富创业知识,

自主自觉地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二)政府政策支持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以创业促进就业!

的指导思想,把创业提高到了党和国家意志的

高度。全社会形成了以高校为主要阵地的创新

创业教育,教育部、科技部以高校在校青年大学

生为主体,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和

政策引导,但这些还处在高校范围之内,仍需在

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笔者认为具体还需做好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范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机

制体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大学

生创业风险保障,分担创业失败的风险;第二,

协调好企业与高校之间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

度,最好能够出台促使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

实施平台和实战演练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为

大学生创业提供无偿的服务;第三,政府应当把

大学生创业资金划拨、政策支持制度化,常规

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

业的责任。

(三)社会创业环境的营造

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不太理解,不怎

么支持大学生创业,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

创业氛围。这跟大学生创业现象出现的时间不

长有一定联系,也与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引起一

定的社会影响有关,成功的范例在少数,失败等

其他负面的影响比较多。调查显示,大学生创

业强动机、强计划,弱行动的现象明显,创业计

划的实践率不高,社会群体对创业计划实施没

有明晰的认知。为改变这种社会认知,既需要

社会成员加深对大学生创业的了解,也需要创

业主体的努力,在创业设计之前,做好市场调查

分析,从社会成员的需求设计创业计划,增强创

业的可行性,以寻求社会的理解及家人、亲戚、

朋友的支持。同时,学校也应把学生往创业实

践上引导,避免 纸上谈兵!,社会、学校共同营

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四)企业创业实习机会供给

大学生创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缺少

实战经验,没有充足而又科学的实际创业模拟

平台,企业应当承当起这份社会责任,为在校大

学生搭建好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

专业、科学的服务。并积极探索与高校在创业

方面的合作模式,签署合作协议,采取诸如为企

业培养 后备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创业服务

指导。

(五)高校创业意识培育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人才的集中地,享有特

殊的作用与地位。创新与创业存在内在的先后

逻辑,理论、方法创新为创业提供理论指导,创

业是理论、方法创新的实际检验与理论丰富。

基于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建设 创业型大学

生体系!,把创业作为高校的一项发展战略已成

为一种新的办学指导思想。无论是创业心理素

质的培养还是外在的资金、政策支持,高校都在

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构建、研究创业型大学

生体系,是高校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第一,高校应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本科教学以启发教育

为主,结合专业教育与创业心理教育,科学设计

好教学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教育,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业恐惧

心理的由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健全完备

的创业素质培养,大学教育应当将其纳入到教

育日程中。

第二,加强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是一项系

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在大学教育期

间应该对学生有比较系统科学的创业知识教

育。树立全程教育观念, 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

规格的制定上要把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教育作

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并通过教学计划

来开展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渗透创业

教育,分步骤培育创业意识。![1]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服务体系。大

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对政府政策,市场信息不

了解,学校应当提供这方面的(下转第75页)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