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化基础油发展趋势

中国石化基础油发展趋势


荆门石化
现 状
加工能力及主要指标
★润滑油溶剂法生产能力:20万吨/年 ★主要生产装置: →2#常减压:150万吨/年; 1#常减压:350万吨/年 →轻质糠醛:30万吨/年; 重质糠醛:30万吨/年 →轻质酮苯:25万吨/年; 重质酮苯:15万吨/年 →加氢补充精制:10万吨/年;白土精制:20万吨年
基础油性能指标与油品性能的关系
抗磨性 低温性能 化学活性 防腐蚀性变差
减少摩擦
抗乳化性能
粘度 表面活性 基础油 性能 指标 溶解能力
氧化安定性
酸和油泥产生
蒸发损失 减少油耗
抗泡沫性能
添加剂相溶性
密封件适应性能
几种II类150N加氢基础油典型数据的比较 采用含硫
原油生产 分析项目 I类油
高桥HVI II 6 35.54 5.816 106 -12 99.11 0.00 12.6 228 高桥HVI II+6 34.92 5.954 115 -15 99.25 <0.0003 12.4 226 进口150N 33.84 5.656 105 -12 98.7 0 14.23 / 对油品 的低温 性能具 有关键 影响 对客户 关心的 油耗问题 具有关键 影响 对客户关 心油品使 用寿命、 油泥积炭 具有关键 影响 37 运动黏度(40℃) mm2/s 运动黏度(100℃) mm2/s 黏度指数 倾点℃ 饱和烃% 硫(质量分数) %
★国内新增产能 中国石油: 克拉玛依扩能改造40万吨扩到60万吨(已经完成) 中国海油:惠州 30万吨II基础油生产装置 海南汉地阳光30万吨II基础油生产装置 ★国内停产产能 中国石油:锦西20万吨I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已经拆除) 独山子20万吨I类基础油生产装置\玉门20万吨I类基础油生产装置
2、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及市场现状
中国大陆基础油资源格局
国内基础油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另 外,中海油及地方炼厂也生产一定数量的基础油,而且所占比例逐年增 加。
中国大陆基础油资源格局
2011年润滑油公司共接收基础油125万吨,据相关信息显示, 2011年中石油 共生产基础油150万吨,全国(大陆)进口基础油212万吨,中海油及地方炼厂和 非标油、再生油产量约204万吨, 2011年全年基础油消费产量约为691万吨, 与2010年689万吨基本持平。(数据来源: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唐普资讯)
荆门石化
现 状 工艺流程
基础油生产流程
济南石化
现 状 生产能力及主要指标
★润滑油溶剂法生产能力:10万吨/年 ★主要生产装置: →常减压:420万吨/年; →糠醛:25万吨/年; →酮苯:24万吨/年; →白土精制:10万吨年; →溶剂脱沥青:30万吨/年。
济南石化
现 状 2012年下半年投产
HVI HVI II类、III类加氢基础油 HVI HVI、MVI II类加氢基础油
济南石化
溶剂精制
HVI、MVI
10
燕山石化
现 状 生产能力及主要指标
★ 润滑油溶剂法生产能力:25万吨/年 ★主要生产装置: → 2#常减压:300万吨/年 → 2#糠醛精制:70万吨/年 →轻套酮苯:26.4万吨/年 →重套酮苯:25.6万吨/年 →白土精制:20万吨/年
济南
中国石化五大基础油生产基地
中国石化基 础油生产基 地的合理布 局为基础油 优化生产奠 定了基础。
中国石化五大基础油生产基地概况
产地 工艺特点 基础油质量等级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5 31 31 25 20 10
燕山石化 高桥石化 茂名石化 荆门石化
溶剂精制 溶剂精制 引进国外加氢工艺技术 溶剂精制 溶剂精制 加氢改质
燕山石化
现 状 工艺流程
燕山分公司现有流程
燕山石化
“十二五”计划 ●改造内容: 建设45万吨/年润滑油全加氢装置,加氢异构及 后精制采用Exxon-Mobil技术。
●产品数量与结构: 总量为24万吨加氢基础油 其中:2/3cst基础油5.6吨 4cst基础油6.9吨 6cst基础油5.1吨 10cst基础油6.4吨 ●质量档次:API II+以上,部分达到API III类。
200
(80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 4、国内润滑油市场对基础油的需求
• 我国未来润滑油市场将更加呈现 出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从 润滑油产品对基础油的需求中可 以看到,CF/CD/SE/SF内燃机油 、船用油、HM液压油、 CKC/CKD/CKE/GL-5/GL-4齿轮油 等产品所需要的基础油,主要还是 API I类基础油。另一方面,10W 、5W、0W级别的内燃机油,以 及一些差异化的产品,如低温液 压油,长寿命汽轮机油等所需要 的基础油则主要是Ⅱ、Ⅲ类基础 油及合成油。产品规格的升级, 产品差异化或性能的提升,对于 API Ⅱ、Ⅲ类基础油及合成油的 需求比例在逐步加大。
持续开展润滑油生产技术攻关
为进一步提高基础油 质量,设立了关于润 滑油的“十条龙”攻 关项目组,三年来, 攻关组取得了一系列 成果,应用于生产后, 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 量和生产技术水平。
严细认真的技术管理
对基础油生产企业 的、质量指标完成 率、 品种牌号差异 率、 基础油综合收 率、基础油综合能 耗、 基础油综合物耗 等指标每月评比,促 进了基础油的生产技 术管理。
高桥石化
现 状 生产能力及主要指标
★润滑油溶剂法生产能力:31万吨/年 ★加氢基础油生产能力:31万吨/年 ★主要生产装置: → 1#白土精制:20万吨/年; 2#白土精制:20万吨年 →润滑油全氢型装置:31万吨/年
高桥石化
“十二五”计划
●2011年1季度,完成“3建4改”的润滑油系统改造。 ●新建装置:80万吨/年催化重整(含30万吨/年苯抽提) 50万吨/年糠醛精制(淘汰2套酚精制装置) 25万吨/年加氢裂化尾油分馏装置 ●改造装置:1#常减压蒸馏装置改造为500万吨/年(6.20) 32万吨/年1#酮苯和50万吨/年2#酮苯整合改造 为40万吨/年酮苯脱蜡脱油联合装置 1#糠醛25万吨/年扩改为35万吨/年 100万吨/年蜡油加氢扩改为140万吨/年 ●改后能力:62万吨/年,其中加氢基础油31万吨/年 溶剂法31万吨/年。
• 3、国内润滑油市场的发展趋势
•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对环保和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 我国未来润滑油将朝着将更环保、更节能的趋势发展,润滑油的发展 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①满足环保、节能要求的高档润滑油成为发展方向为满足连续性、自 动化、高精度工业设备对润滑油产品的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的要求 。不断推出新一代的高效润滑油产品。 • ②环保型润滑油品种逐步增加为满足越来越苛刻的环保法规, LPG/CNG燃料汽车、乙醇汽油燃料、生物柴油等新型的燃料开始被广 泛使用。为适应新型燃料发动机的需要,推出了性能优异的天然气、 汽油双燃料发动机油、乙醇汽油发动机油、生物柴油发动机油等系列 环保型产品. • ③产品品种细分和性能差异化越来越明显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朝 更精密、专项化发展的趋势也更明显,需要使用不同的润滑油品种, 满足其个性化的需要。
生产装置预计7月份终交
济南石化
现 状 工艺流程
济南分公司现有流程
济南石化
“十二五”计划
●2012年2月,济南重质基础油光亮油生产基地改造项目开 始施工。 ● 主要装置 恢复200万吨/年润滑油型常减压装置 建设30万吨/年高压加氢处理装置 糠醛、酮苯、溶脱、白土相应改造 ●改造后能力:15万吨/年的基础油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 API II 6 3.7万吨/年、API II 10 4.9万吨/年 、 光亮油4.1万吨/年。 ●质量档次: II类重质基础油。
• 1、我国基础油的生产及质量状况 • 目前国内基础油产能的四分之三以上 仍是延用传统的“老三套”工艺,即 加工流程是在原油提炼过程中,经常 减压蒸馏等工艺,在分馏出汽、煤、 柴油等轻组分后,减压馏分油再经酮 苯脱蜡、溶剂精制、白土精制等“老 三套”工艺提炼出基础油。也有部分 采用进口的加氢工艺,其中以雪佛龙 (Chevron)公司的异构脱蜡技术(IsoDewaxing)为代表。
茂名石化
现 状
工艺流程
茂名分公司现有流程
茂名石化
“十二五”计划
●提高溶剂法基础油生产对中东油的适应性,利用 适宜生产基础油的低硫石蜡基原油和中东原油生产 基础油。 ●利用加氢裂化尾油,新建40万吨/年加氢异构装置 ●加氢基础油生产能力25万吨/年,产品档次API II+ 以上。 ●I类基础油扩能,茂名基础油生产能力约55万吨/ 年。
• 4、国内润滑油市场对基础油的需求
• 在工业油品方面,市场 主要润滑油竞争公司纷 纷采用高等级的基础油 ,提升液压油、工业齿 轮油、汽轮机油、压缩 机油的产品质量,不断 采用新的行业标准,或 OEM标准,如满足低倾 点、长寿命的产品,以 便使产品质量上具有竞 争优势。
全球基础油品种需求预测
PAO 3,200 Group III+ Group III 2,200 Group II+ Group II 1,200 Group I
茂名石化
现 状 生产能力及主要指标
★润滑油溶剂法生产能力:25万吨/年 ★主要生产装置: → 2#常减压:300万吨/年; 4#常减压:500万吨/年 → 3#糠醛精制:45万吨/年; 重质糠醛:20万吨/年 →轻质酮苯:35万吨/年; 重质酮苯:15万吨/年 → 1#白土精制:20万吨/年; 2#白土精制:15万吨年 →溶剂脱沥青:25万吨/年
40,000
Demand
30,000
20,000
10,000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中国石化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布局及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