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品犯罪的论文

毒品犯罪的论文

浅谈我国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法学院 201230020157 杨进兴)【摘要】毒品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而且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有扩大与蔓延的趋势。

我本次见习是在我们庄浪县人民检察院进行的,在接触到的很多案件中,毒品犯罪的案件最多,而且犯罪嫌疑人涉及的毒品数量也比较大。

所以我想谈谈毒品案件的证据及其适用,以期在今后打击毒品犯罪时应注意证据的收集和正确使用。

基层司法系统在处理毒品犯罪案件时可以作为参考。

【关键词】毒品;毒品犯罪;证据[Title] Brief talk to evidence of drug crime cases in our country[Abstract] Drug crime is a special kind of crime, and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and poor areas has atendency to expand and spread. I the trainee is zhuanglang county people's procuratorate, in contact with a lot of cases, most drug crime cases, and criminal suspects a fairly large number of drugs involved. So I want to talk about evidence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drug cases, in order to combat drug crime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the evidence collection and used correctly. Grassroots judicial system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when dealing with drug crimes.[Key words]Drug ;drug-related crimes ;evidence毒品犯罪的证据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只有毒品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就是以毒品数量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及其认罪态度来定罪量刑的。

刑事犯罪都非常注重证据,毒品犯罪作为特殊犯罪更应该注重证据的收集与适用,从而做到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严惩毒品犯罪分子。

本文从毒品犯罪的证据来分析,以我本次见习所接触的案例为主,说明毒品犯罪在证据收集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分析缺陷存在的原因以及提出完善方案。

一、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种类及其证明标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2012年3月修改后的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该条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刑事证据包括但不限与以下几种:①物证②书证③证人证言④被害人陈述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⑥鉴定意见⑦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⑧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我国新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在《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的:“对于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②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③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的事实均以排除合理怀疑。

二、毒品犯罪案件分析及其刑事证据的特点我国刑法惩治犯罪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是我国长期司法实践总结的经验,是指导整个刑事诉讼过程的核心内容。

这一原则的基础以事实为根据,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证据出发,这是打击一起刑事犯罪活动的唯一出发点。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在具有刑事犯罪普遍特征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种犯罪有很大的诱惑性和隐蔽性。

所谓诱惑性有两点:一、毒品本身具有诱惑性,吸食一口就有种飘飘然的“神仙般”的感觉,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坠入吸食毒品的深渊无法自拔。

很多人吸食毒品就是因为最初的“那一口”。

二、贩卖毒品的利润很大,很有诱惑性,很多人虽然自己不吸食毒品,但长期从事贩卖毒品的勾当,从中获取丰厚利润,金钱的诱惑更是很多人犯罪的根源。

所谓隐蔽性是指,一般的受害人,也就是吸食毒品者不会检举向自己贩毒的犯罪分子,也不会主动投案,而且从事这种犯罪的人的手段和方式都比较隐蔽,警方一般不会察觉。

正是这种诱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毒品犯罪在广大边远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疯狂蔓延。

犯罪分子利用这种特点,抓住这些地区的贫困和警力不足的弱点,恣意妄为,无视法律的威严,长期从事毒品犯罪。

其社会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很容易沾染毒品,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作为农村人,我也为之担忧。

如前所述的八种证据,对于我国所有的刑事犯罪案件都普遍适用,我们必须收集、使用它们以证实犯罪、惩处犯罪。

毒品犯罪也不例外。

但是毒品犯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在犯罪证据上有一些固有的特点。

首先,毒品犯罪所侵犯的对象往往既是被害人同时又是违法犯罪分子,因此他们一般不会告发,反映在证据上则缺乏被害人陈述。

其次,除了种植毒品原植物和加工制造毒品等少数几种毒品犯罪活动有相对固定的地点外,我国毒品犯罪活动中占据大多数的贩卖、运输毒品的犯罪都没有固定的地点,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犯罪现场,以致在这些案件中缺少现场勘验笔录,而且由于贩运毒品活动的隐蔽性,其交易、运输大多为单线联系,卖主和买主(除零星购毒自己吸食外)往往在国外、境外,不易抓获。

因此,除了同案犯的检举揭发外,一般没有其他的现场目击者,由此缺乏证人证言。

此外,由于该种犯罪的特殊性所在,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做讯问笔录时会因为惧怕而谎报自己涉及的毒品数量,而且拒不供认犯罪事实,或是缄口不语,以守为攻,或是避重就轻,胡编乱造,以致部分毒品案件还缺少被告人的真实供述。

所以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种类、范围、适用等方面较之其他刑事案件要窄得多,从而给我们侦破、审理毒品案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毒品犯罪的典型案例以下两个案例是我本次在庄浪县人民检察院见习时所接触与了解的两个真实的案例,我认为这两个案例有很大代表性,而且能说明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确实很难收集,公安机关的侦查和人民法院的审理确实困难重重。

(一)岳某贩卖毒品案岳某,男,38岁,系平凉市庄浪县赵墩乡岳家村四社村民。

因长期从事贩卖并吸食毒品于2014年7月23日被庄浪县公安局抓获并立案侦查。

在公安局移送给检察院的提请批准逮捕书中我发现,原来犯罪嫌疑人岳某前后四次贩卖并吸食海洛因85克。

在第四次贩卖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当场搜出25克海洛因。

前三次公安机关没有查实,并且没有证据证实,只是在初步审问时他自己交待的。

现在暂且不说第四次的25克,岳某前三次承认共贩卖60克海洛因,这60克的真实性根本无法查证,也无人知晓。

在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卷中,我翻阅了犯罪嫌疑人的笔录,据笔录记载:岳某第一次是在庄浪县汽车东站宾馆里与一名女子谭某(毒品的主要供应者,在逃)见面,接到海洛因21克;第二次是在去宁夏银川的的高速公路口处于谭某在车上交易23克;第三次是16克,没有说明具体的地点。

第四次是在庄浪县紫荆宾馆交易后,自己回家的路上被公安机关抓获的。

公安机关是在早上移送的提请批准逮捕书,我们侦监科下午就去提讯岳某。

在做笔录时他自己贩卖毒品主要是为了偿还因为赌博所欠的债款,只有一小部分是用来自己吸食的,而且说自己吸食根本就不上瘾。

我们详细讯问他前后四次的贩卖毒品的数量,我惊异的发现,他供述的前后四次贩卖毒品的地点与公安机关笔录中的完全吻合,但就是数量根本不一致,他说第一次由于胆小,自已只贩卖了17克,第二次克,第三次20克,第四次25克,这样就使得他的供述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再也没有什么其他证据,我不知道检察院在公诉时会怎么举证,更不知道法院最终会作何判决,因为我只见习了一个月,不知道处理结果。

(二)马某贩卖毒品案马某,男,42岁,系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

于2014年8月2日携40克冰毒经庄浪县南湖镇公路收费站时,被当地警方抓获。

在公安机关的笔录中,马某供述自己曾长期从武汉贩卖冰毒,然后回到张家川县销售给当地各个客户,而且武汉的这个“货主”时不时也来到张川县主动找他发货。

这种关系从来没有被打破过。

直到8月2日,他宁夏的几个哥们得知他有东西,于是叫他带些给他们分享,于是就带40克准备和哥们一起分享,结果被我县警方抓获。

他还声称,武汉的“货主”最近又打算来张川发货,他作为立功可配合公安机关抓住该“货主”,希望可以给自己减刑。

如他所说,公安机关果真抓住了武汉的“货主”。

在此案中只有毒品这中物证和犯罪嫌疑人供述,其他证据都是空白,而且最棘手的问题是本案涉及两起犯罪,而且我县法院和张川县人民法院因为管辖权问题而争执不停,我县公安机关一直请求人民法院批准逮捕马某,但因为管辖权问题,不得不请示中级人民法院。

庄浪县人民法院请示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张川县人民法院请示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最后两中院请示省高级人民法院。

最后我不知道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示是什么,因为我的见习结束了。

很遗憾没能看到该案的最终判决结果。

四、毒品犯罪案件的主要证据——毒品和犯罪嫌疑人供述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毒品犯罪案件(主要是贩运、走私毒品案件)被侦破后我们能所掌握的嘴常见的就是毒品,而之后又加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

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可信度往往因其隐瞒事实真相而下降,所以最可靠的证据只剩下毒品了。

众所周知,在我国,毒品数量是毒品犯罪案件刑罚的重要情节,但毒品犯罪的特点决定了毒品数量是认定毒品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小的重要标准。

大多数毒品案件在破案时都是人赃并获的,不反对种植毒品原植物和加工,制造毒品案件是如此,就是相当多的贩运、走私毒品案件也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中通常的做法是,运用毒品和毒品鉴定意见,这两大证据给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当然有时也会采用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但是,也有部分毒品案件出现人赃分离的现象,这种情况大多是指运输毒品的犯罪过程中。

五、贩毒预备案件中的犯罪证据——毒资这类案件侦破难度很大,虽然明知行为人身携带巨款前来购买毒品,有的还一掌握其贩毒的历史,但在毒品未买到手时,犯罪的证据即赃物尚不存在,因而无法拘捕(即便抓获了,检、法也难受理)。

在境内贩毒案件中,行为人手中的大量购钱款——毒资,实质上是为了犯罪,即贩毒所准备的广义上的“工具”、“条件”,就是贩毒犯罪预备的证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