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永 论文

柳永 论文

试析柳永“以赋为词”柳永是对宋词变革起重要作用的词人,尤其是在词的题材拓展方面。

在《乐章集》中除了吟诵爱情之外的艳情词,突出的题材还表现在都邑词、羁旅行役词、咏物词之中,而从都邑、羁旅行役、咏物、爱情题材中可以看到柳永向赋的领域所作的开拓。

一种文体有新变革需要从其它文体中吸收营养,词和赋虽属不同的文体,但在抒情、叙事、描写等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词赋之间交融比较密切。

本文将以柳永为例,试析柳永词的创作与赋之间的联系。

一、都邑词与赋词是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兴盛的文体,主要借男女爱恋来抒发闺愁相思、离情别绪,体制较小,情感幽微柔婉。

北宋初期的晏殊、欧阳修、张先等人的词沿袭的多是爱情主题,写法上典雅精致、柔婉含蓄,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士大夫的闲雅情思。

自柳永始,借词来写都邑题材,开始关注都市生活,这是之前词人没有尝试过的。

都邑主题最早是由汉代赋家们来定型的。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的朝代,赋家们往往选择京都、宫殿等宏大的建筑物进行大肆的铺排描写以渲染国都的繁盛,一方面满足统治者润色鸿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利于作者陈述创作意图以及彰显汉代经济文化的繁荣。

著名的京都赋如扬雄的《蜀都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左思的《三都赋》等,生动、形象、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恢弘的城市建筑、喧闹的民俗事象,渲染京都的繁盛富庶,将客观描绘和主观说理相结合,同时用力地阐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政治主张,体制宏大,成就突出,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

柳永所处的北宋时期,城市经济尤为繁荣,都市文化十分显著,这对柳永都市词创作影响很大。

柳永一生常常来往于市井里巷,拜揖于各个都市之间,在词中常描绘所到之处的城市风貌。

这类词约占柳词的五分之一,如柳永曾在江浙一带逗留很久,他的词中有描写苏州、扬州、杭州的城市景象。

像描绘苏州的《花木兰慢》(古繁华茂苑)中“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

咏人物鲜明,风土细腻,曾美诗流”、《瑞鹧鸪》(吴会风流)中“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描绘扬州的《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茎仍存。

凤箫依旧月中闻。

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江南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词中表现得格外柔美,令人神往。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羡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可见柳永都邑词的魅力所在。

汴京是当时北宋帝都的所在,政治经济尤为繁盛,柳永在他的词中曾多次描写帝都的壮丽,城市的繁华。

如《倾杯乐》: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複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尺鳌山开雉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絃管。

向晓色、都人未敢。

盈万井、山呼鳌抃。

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这首词上片“禁漏花深”三句写景,“变韶景、都门十二”三句交代写作的地点、时间、情境,接着“连云複道凌飞观”五句铺排描写元宵之夜宫殿的富丽堂皇,美不胜收。

词的下篇写元宵之夜的胜景,“对咫尺鳌山开雉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絃管”,舞蹈、乐曲响彻京城,市井中的人们欢欣鼓舞地向皇帝行礼,一片繁荣祥乐的气象。

整首词描绘了京都的宏伟繁盛的景象,高耸的宫殿、富丽的居所、美妙的音乐,熙攘的人群,层层铺排延展,首先感受到其中浓郁的都市气息。

柳永这一笔法的使用来源于京都赋,赋中善于描绘都市的繁盛、宫殿的奢华。

班固曾在《西都赋》中描绘了西都长安的富庶和繁华,首先从自然历史条件入手,盛赞长安之盛,接着描绘士女、贵族、游侠的都市生活状况:于是睎秦岭,睋北阜,挟酆灞,据龙首。

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

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崇丽。

历十二之延祚,故穷奢而极侈。

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入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

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

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

乡曲豪举,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

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赋中也有对恢宏的宫殿进行描摹,描绘尤为细致,处处流光溢彩、错落有致、奇珍异宝,满目奢华,如《西都赋》所绘的昭阳宫:昭阳特盛,隆乎孝成。

屋不呈材,墙不露形。

裛以藻绣,络以纶连。

随侯明月,错落其间。

金釭衔璧,是为列钱。

翡翠火齐,流耀含英。

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碝磩彩致,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红罗飒纚,绮组缤纷。

精曜华烛,俯仰如神。

从两者的对照中,可见赋的都邑题材篇幅较大,涉及内容较多,描绘细致,事无巨细,注重体物,追求文辞。

词中都邑题材的使用,体制短小。

首先也是从交代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起句,接着写都市的各种喧闹场景,多铺陈渲染。

选取汉赋中极具代表的部分加以提炼升华,文笔健美,没有太多的贵气,而是着眼于当地秀美的环境,更显几分灵巧活泼。

都邑词在体制上明显借鉴都市赋的创作手法,即将赋笔巧妙地融入到词中。

所谓赋笔,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指出“‘赋’者,铺也,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也”,“铺采擒文,体物写志”向来被认作是赋的主要特征。

京都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赋的罗列性描写和叙事性描写,对事物进行平面的多层次的反复勾勒,排比铺陈,组成绚丽多彩、编织工整的画面,增强了作品反映客观事物的容量,空间感强,气势恢宏。

如左思的《蜀都赋》:亚以少城,接乎其西。

市廛所会,万商之渊。

列隧百重,罗肆巨千。

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都人士女,袨服靓妆。

贾贸墆鬻,舛错纵横。

异物崛诡,奇于八方。

布有橦华,麫有桄榔。

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舆辇杂沓,冠带混并。

累毂叠迹,叛衍相倾。

喧哗鼎沸,则哤聒宇宙;嚣尘张天,则埃壒曜灵。

阛阓之里,伎巧之家。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这一段是对蜀都城市的描绘,围绕“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展开,描绘了蜀都商市物品繁多奇异,都人士女、贾贸墆鬻身着靓丽的服饰来往于其中,各种喧哗的景象在赋中铺写出来。

内容繁多却层层展开,构思有序,画面依次交替,犹如一幅幅展示蜀都繁华多彩的都市生产贸易图。

柳永借用了赋的罗列性和叙事性特征,在结构上空间的层次感加强,同时增加了词的叙事功能,用简约的文字进行构写。

除去了赋中呆板的成分,内容上没有了原先的皇家贵气,增添了市井气息,词阴柔幽隐的意境较为突显。

柳永将此法灵活运用在词中,如《望海潮》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1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169页。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写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景象。

首句总领全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自古繁华”分别介绍了当地自然景观和社会历史条件,从整体上感知杭州的魅力。

接下来便紧扣这三点予以模写和铺排,第二层承“都会”而来,第三层承“形胜”而来,第四层承“繁华”而来。

上阕总叙杭州之胜,下阕则述西湖之美与官民之乐。

第五层写西湖的山水美景,第六层写湖上百姓之乐,第七层写官员之乐,第八层总概全词,颂美作结。

整首词共分为八个部分,层层铺叙,勾勒了八种不同的画面,呈现了杭州鸟瞰图—都市全景图—钱塘潮涌图—城市繁荣图—湖山全景图—四时风光图—百姓游乐图—太守宴游图,图画层层转换,显得条理清晰而结构紧凑。

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杭州自然历史之繁胜以及都市生活之闲适。

整首词没有赋的堆垛,选取代表性的景物来突出词原有的意境,给人神往和想象的空间。

汉赋中的都邑题材语言雕饰华美,文辞尚丽。

柳永都邑题材将赋的词语融入,使得都邑词文辞华美中略带俊朗,用语简练通俗,都邑词明显减少了艳情的成分,词中流露出对当地景色的喜爱,这类词内容上较为雅正。

另外,柳永都邑词语言上四字句使用最多,也有六七字句的,和都邑赋的句式相似,又与词境融合构成一个个意象单元,层层递进,增加了词的篇幅,促进了慢词的发展。

从这种题材的功用角度来看,柳永都邑词中的投献词沿用了汉赋社会实用的功效。

赋的题材中有不少反映宫廷和都市生活的,多为了向帝王进言或是献谀而作的,达到“劝百而讽一”的功效。

有的时候也是为了宫廷娱乐的需求而作,成为社会政治的附庸、歌功颂德的工具。

汉代京都赋劝一讽百的功效尤为突出,如班固的《两都赋》主要借贬抑西汉中后期帝王的豪奢,为东汉统治者提供借鉴。

张衡的《二京赋》对西汉末年腐朽统治揭露更为激烈,针对当时的现实出发,突出东京和西京的差异。

在柳永这些都邑词中,我们更多看到词作为一种干谒投献的途径,讽喻功用基本上被否定。

赋原来的政治性功能在唐宋时期本就表现为“诗赋取士”,作诗作赋是选择人才的重要途径。

柳永则用他擅长的词,把这一政治性功能融入其中,让词也作为一种投献的工具,希望所献之词可得到帝王或是地方官的欣赏,从而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

《乐章集》中有许多歌颂帝王、粉饰太平的词作,如《送征衣》(过韶阳)、《玉楼春》(昭华夜醮连清曙)、《玉楼春》(凤楼郁郁呈嘉瑞)、《玉楼春》(皇都今夕知何夕)、《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曙)、《永遇乐》(薰风解愠)、《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及《巫山一段云》组词五首等。

有写给地方官歌颂的词作约有八首,这些词在章法上有相似性,上阕往往先是大量地描写当地城市的风貌,下阕接着用一片雍容和气的景象来显示地方长官的政绩,最后祝愿地方官可以高升来结束,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和《一寸金》(井络天开)等,其中往往带有浓郁的干谒投献意味。

二、羁旅行役词与赋柳永来往于各个城市之间,当然免不了和羁旅行役题材联系起来。

羁旅行役题材源于赋中纪行、游览等题材。

《文选》曾分赋为十五类,其中“纪行”和“游览”就在这其中,赋中主要以纪行纪事为主。

从题材开创来看,西汉刘歆《逐初赋》在纪行类作品中当具首功,而最早以游览为作赋题材的作品是东汉班彪的《游居赋》,题材内容主要是以路途经历为线索抒发个人的感怀情绪。

词中羁旅行役题材则主要继承于汉代以来纪行类的抒情小赋,主要为述志、述情、自叙一类,这些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融入自我的生活阅历和人生境遇,情感深沉而悲怆。

如蔡邕的《述行赋》叙述了作者从陈留到偃师的途中,对所经之地的历史古迹抒发感慨,结合一路上所遇到的景物和气候环境,情景交织,把自己的悲愤寄寓在历史遗迹之中。

庾信的《哀江南赋》是以个人的身世为线索,同时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写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哀吊梁朝的灭亡,描写、叙述与抒情融为一体,文采富丽,格调苍凉,形成了沉郁秾丽又顿挫有致的艺术风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