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见解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见解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目: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见解
系别: 电子工程系
专业: 应用电子
班级: 应电101班
学号:
姓名:
评分标准
1 封面设计(5分)
2思想正确,符合当前形势与政策精神()
3 语言连贯,逻辑性强()
4 辩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
成绩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见解
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根据世界银行统计,GDP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6%,这一速度水平,也使中国成为同期内世界各国中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国民总储蓄率显著上升。

从八十年代中国的总储蓄率平均为37%,到九十年代90年代以来已经上升到42%,进入21世纪已经上升到51.4%,到现在已接近60%。

储蓄率上升和重工业比重上升,都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阶段的标志,按照日本和“亚洲四小”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中国有可能再过20年就能步入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这50年里,中国GDP增长22倍,一次能源增长26倍,人均GDP增长10倍,人均能耗增长11倍,这是一个总结论。

”王安建教授说。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能源是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

所以,从战略高度全面分析能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分析一下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概况,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和争夺态势的加强,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综合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能源储备、能耗效率、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力求缓和能源问题。

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避免单一化,积极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海上石油基地以及开展节能研究和采取节能措施等。

一.发达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一直都在全球范围不断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加紧对世界油气资源的争夺和控制。

对任何国家来说,多渠道的能源都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条件。

如美国出兵伊拉克,扶植成立新的亲美政权,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力图控制其石油资源,以确立在世界石油资源争夺中的主导地位。

并且,同时争夺最后的丰富油气资源,据相关专家解说,未来战争的根源
即在于石油争夺。

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消费国应付石油危机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西方国家都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

美、日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最早、储备量最多的国家。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不断需求,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氢能、超导能等。

同时,日本还在积极开展潮汐、波浪、地热、垃圾等发电的研究和实验。

美国《国家综合能源战略》确定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目标是,发展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非常规甲烷资源,发展氢能的储存、分配和转化技术。

二.我国能源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能源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能源总产量翻了一番,在煤炭生产、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大水电站建设、核电发展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同时,我国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能源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煤炭占到了67%以上,而新能源,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比例都很低。

现在,我国的石油产量已不能满足交通的发展,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对能源提出新的需求。

我国已成为石油纯进口国家,而且进口量还在逐渐增加。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对国家经济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此外,长期消耗化石燃料,带来大量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超常规的能源消费模式要从产业全球配置、创新消费理念、全面发展节能技术、变革生活方式和超常规的能源管理的全面高度来实现。

仅仅模仿发达国家主要以市场力量来推动能源节约的模式根本跳不出能源危机的陷阱。

(2)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从我国全局观看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总体比世界先进国家能源利用率10%以上。

相当一线部门能源利用率相当低,比如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建筑部门及居民,对能源利用的效率普遍都很低。

(3)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同时,由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

但是,当前在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广泛的认识,对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落实还不够。

三、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没有能源的发展,没有能源作为强大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应该以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来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四、综合分析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1.长期坚持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战略。

节约能源是第一能源资源,我们要建立节能型的生产体系、节能型消费体系、节能型管理体系,要保障基本用能,限制过度用能,鼓励节约用能。

节能优先要贯彻到不同的领域,主要是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

研究表明,下一步建筑用能能耗会超过工业用能的能耗,现在发达国家就是如此;再下一步,交通能源消费的总量,会超过建筑能源消费的总量。

从现在目前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建筑和交通用能高于工业用能,交通用能又高于建筑用能。

2.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

中国近年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胆尝试能源多元供给的努力举世瞩目,在论证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时,报告指出,应争取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10%(包括水电),并在之后不断增长。

可再生能源的重点为太阳能、水力、风能和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和核聚变能的利用。

新能源在未来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还有两个重大变数:一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20万亿吨油当量,是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倍;二是核聚变能,核聚变商业化发电将在几十年内成为现实,届时资源近乎无限的核聚变能将成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
3.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战略。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核电发展目标大幅调高。

报告建议,应进一步大力发展核能,争取到2020年以后,核电占一次能源供应的比重达到10%以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炭需求的巨大压力,有效改善能源结构。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30%。

面对即将到来的可再生能源时代,各国正在迅速前进。

丹麦的风电已达到总发电量的18%,而德国2002年风力发电已经占世界风力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法国计划在2025年风电达到发电总量的25%。

我国具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在中长期战略上应做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部署。

4.要大力实施能源科技自主创新。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

5.改善能源结构
主导和参与中国“十二五”能源规划国家能源局、多家学术机构以及电、煤、油企业巨头上周末聚首北京,讨论并透露了关于“十二五”能源规划的诸多思路和细节。

在即将开展的中国“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包括煤炭、天然气、电力、石油等多种能源消费版图中的地位或将出现深度变革。

煤炭占比将逐步减少,而天然气消费占比有望翻番。

中国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显然不可持续。

综合考虑资源保障、能
源效率、环境承载和经济效益,研究者勾画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为:2020年煤炭占54.3%、石油占17.8%、天然气占9.2%、核能占8.6%和可再生能源占10%;2030年煤炭占47.8%、石油占15.9%、天然气占9.2%、核能占12%和可再生能源占1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