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_非线性电路的一般的分析方法PPT课件

第5章_非线性电路的一般的分析方法PPT课件


举例一
设非线性元件的静态特性曲线用下列三次多项式来表示:
i b0 b1(u UQ ) b2 (u UQ )2 b3 (u UQ )3
加在该元件上的电压为:
u U Q U1m cos 1t U 2m cos 2t
求出通过元件的电流 i(t),再用三角公式将各项展开并整 理,得:
i
b0
1、工作点较高,可以当作线性电路来处理 用直线代替——线性电子线路,取前面的两项,可得:
i I 0 g1(u U Q )
2、工作点在曲线的弯曲部分 用抛物线代替——选取前面的三项,可得:
i I 0 g1(u U Q ) b2 (u U Q )2
如果输入信号的幅度很大,特性曲线的运用范围更宽,必 须取三次项或者更高次项来进行逼近。
第5章
非线性电路 时变参量电路
变频器
一、概述
一)、常用的无线电元件 1、线性元件 2、非线性元件 3、时变参量元件
二)、电子线路 1、线性电子线路 2、非线性电子线路 3、时变参量电路
三)、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
1、微分方程法 线性电子线路——常系数微分方程 非线性电子线路——非线性微分方程 时变参量电路——变系数微分方程
设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函数为非线性方程i f (u) 若f (u)的各阶导数存在,则可展开成幂级数:
i a0 a1u a2u2 a3u3
若i
f
(u
)在静态工作点U
附近的各阶导数都存在,
Q
则可在U
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
Q
i b0 b1(u UQ ) b2 (u UQ )2 b3 (u UQ )3

i
I
s
U [
Q
UT
Us UT
cosst
1 2UT
U
2 Q
2UQU s
cos s t
U
2 s
1
cos 2
2st
1 n!UT
UQ U s cosst n ]
频率分析:
输入信号频率分量:直流、s 输出信号频率分量:ns,n=0,1,2,
2、幂级数分析法
将非线性电阻电路的输出输入特性用一个N阶幂级数近 似表示,借助幂级数的性质,实现对电路的解析分析。
该幂级数各系数分别由下式确定,即:
i
Io Q
0 UQ u
b0 f (U Q ) I0
b1
di du
u UQ g
b2
1 2
d 2i du 2
u U Q
bn
1 d ni n! du n
u U Q
b0 I0为静态工作点电流,b1 g是静态工作点处的电导, 即动态电阻r的倒数。
工作点的设置对幂级数的等效的处理
成分与 b0 、b2 都有关,而二次谐波以及组合频率为
1 2 ,1 2
的各成分其振幅却只与 b2 有关,而与 b0 无关。
(5)所有组合频率都是成对出现的。例如,有 1 2 就一 定有1 2 ;有 21 2 就一定有 21 2 等。
2、工程近似分析法 图解法:
解析法:
四)、非线性元件的特征
1、特点(与线性电路比较) 非线性,不满足叠加定理,具有频率变换功能。
2、几个概念 A、伏安特性曲线 B、直流电阻 C、动态电阻或交流电阻 3、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非线性器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i k 2 1 2 V1msin1t V2msin 2 t i kV12msin 21t kV22msin 2 2 t 2kV1m V2msin1tsin 2 t
1 2
b2V12m
1 2
b2V22m
(b1V1m
3 4
b3V13m
3 2
b3V1mV22m ) cos1t
(b1V2m
3 4
b3V23m
3 2
b3V12mV2m ) cos2t
1 2
b2V12m
cos
21t
1 2
22m
cos
2 2t
出现的频率分量为 :
1、2、21、 22、 31、32、1 2、 21 2、1 22
五)、非线性分析方法
指数函数分析法、幂级数分析法、折线分析法
1、指数函数分析法
晶体管的正向伏安特性为:
qu
i Is (e kT
u
1) Is (eUT
1)
i
指数特性
Q 实际特性
UQ
0
u
指数函数法适于小信号工作状态的二极管特性分析。
数学分析
ex 1 x 1 x2 1 xn
2!
n!
若 u UQ U s cosst
三次谐波及组合频率: 1 22 ,1 22 ,21 2 ,21 2
的振幅均只与 b3 有关,而与 b0 、b2无关。 直流成分均只与 b0 、b2有关,而与 b1、b3无关。 二次谐波以及组合频率1 2,1 2 的振幅均只与 b2 有关,
而与 b1 、b3无关。
(4)m次谐波(直流成分可视为零次,基波可视为一次) 以及系数之和等于m的各组合频率成分。其振幅只与幂级数 中等于及高于m次的各项系数有关。例如,在上式中,直流
b2V1mV2m cos(1 2 )t b2V1mV2m cos(1 2 )t
1 4
b3V13m
cos 31t
1 4
b3V23m
cos 32t
3 4
b3V12mV2m
cos(21
2 )t
3 4
b3V12mV2m
cos(21
2 )t
3 4
b3V1mV22m
cos(1
22 )t
3 4
b3V1mV22m
i kV12msin 21t kV22msin 2 2 t 2kV1m V2msin1tsin 2 t
上式说明,电流中不仅含有输入信号的二次谐波,还出现 了输入信号频率的组合频率分量(和频与差频)。
4、非线性电路不满足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分析的基础 非线性电路不满足叠加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组合频率为:p1 q2,且p q n
(3)电流中的直流成分、偶次谐波及系数之和(p q)为偶数的 各种组合频率成分,其振幅均只与幂级数的偶次项系数(包括 常数项)有关,与奇次项系数无关;同样,奇次谐波及其系数 之和为奇数的组合频率的振幅只与幂级数的奇次项系数有关, 与偶次项系数无关。
例如,在上式中,基波振幅均 b1与 b3有关,而与b0 、b2无关。
cos(1
22 )t
可以看出规律:
(1)由于特性曲线的非线性,输出信号电流中产生了输入电压
中不曾有的新频率成分:输入频率的谐波21、22,31、32;输
入频率及其谐波组成的各种组合频率:
1 2,1 22,21 2
(2)由于这里的幂多项式最高次取的是3,故电流中谐波的最高 次数为3,组合频率系数和也不超过3。若幂多项式最高次数为n, 则电流中谐波次数最高为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