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题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定义:凡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按不同的拓扑结构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计算机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与区别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以传输简单信息为主要目的,用通信系统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是计算机网络的低级阶段。
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间共享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3.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服务是层与层之间的,是纵向的;协议是同一层内对等体之间的,是横向的。
4.典型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ISO)有几层?物理层(The 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The Data Link Layer)、网络层(The Network Layer)、传输层(The Transport Layer)、会话层(The Session Layer)、表示层(The 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The Application Layer)。
5.通信子网分别是那几层?物理层(The 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The Data Link Layer)、网络层(TheNetwork Layer)。
第二章1.带宽和宽带的概念?信号占据的频率范围,称为信号的带宽。
宽带是大于56kbps的网络服务。
2.简述常用有3类线和5类线。
3类: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
传输频率=16MHz, 语音传输/数据传输最大速度=10Mbps,主要用于10base-T。
5类: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频率=100MHz;语音传输/数据传输速率=100Mbps(100M内);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3. The telephone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components?(电话系统的构成)(1) Local loops 本地回路(2)Trunks 干线(3) Switching offices交换局第三章1. 当帧里的下列比特序列在链路上发送时,真实的比特序列是什么?真实的:00101111100110CRC多项式x3+1来检错,应该发送的信息块是什么?是计算题: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3.零比特填充法:需要在数据链路层上被发送一个比特串(连续五个1,就填充一个0:0111110001111101110)4.根据图解释ACK=2048 WIN=2048代表的两重意思分别是?一是已收到2048之前的数据;二是下一次从2048开始发送数据,发送窗口大小为2048。
4. 连续ARQ(自动请求重发)协议的特点?P1.效率较高,发送端不需要等待确认,就可以连续发送2.不实用,没有考虑到接收端的处理能力问题——流量控制问题3.如果发生错误,对效率的影响很大,不适合出错率比较高的信道第四章1.试问经典10Mbps以太网的波特率是多少?答案:经典以太网使用的是曼切斯特编码,每个位可以传输2个信号周期,所以波特率是比特速率的2倍 20M。
2.一个通过以太网传送的IP数据包长60字节,其中包括所有头长。
如果没有使用LLC,试问以太网帧中填补字节吗?如果需要,试问需要填补多少个字节?答案:最小以太网的包长为64字节(包括包头,有效数据,地址,校验等)。
这里包头长度为18个字节,数据60字节,总78个字节,超过以太网最小数据包长度,所以不需要填充字节。
3.以太网帧必须至少64字节长,才能确保当电缆另一端发生冲突时,发送方仍处于发送过程中。
快速以太网也有同样的64字节最小帧长度限制,但是它可以快10倍的速度发送数据。
试问它如何有可能维持同样的最小帧长度限制?答案:快速以太网的最大线延迟是1/10的经典以太网4.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do better)CSMA坚持型CSMA与非坚持型CSMA的优缺点?坚持型CSMA:优点是减少了信道空闲时间;缺点是增加了发生冲突的概率。
非坚持型CSMA:优点是减少了冲突的概率;缺点是增加了信道空闲时间,数据发送延迟增大。
5. MAC子层协议?(最小帧长)6.以太网(Ethernet )基于CSMA/CD 协议的标准?802.3:以太网 802.11:无线LAN802.15:蓝牙 802.16:无线MAN第五章1.数据报和虚电路的联系与区别?(1)都属于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机制。
(2)数据报(datagram):每个分组被单独路由,分组带有全网唯一的地址(3)虚电路(virtual circuit):先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建立一条虚电路,所有分组沿虚电路按次序存储转发,最后拆除虚电路。
在虚电路中,每个分组无须进行路径选择。
2.面向连接的服务放置在网络层,无连接的服务放置在传输层。
3. The shortest path from A to G(A到G的最短路由算法)?4.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画出J到A,I,H,K新的路由表。
答案:5.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差别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需要确保通信子网能够承载用户提交的通信量,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涉及主机、路由器等很多因素;流量控制(flow control)与点到点的通信量有关,主要解决快速发送方与慢速接收方的问题,是局部问题,一般都是基于反馈进行控制的。
6.漏桶算法与令牌桶算法的区别流量整形策略不同:漏桶算法不允许空闲主机积累发送权,以便以后发送大的突发数据;令牌桶算法允许,最大为桶的大小。
漏桶中存放的是数据包,桶满了丢弃数据包;令牌桶中存放的是令牌,桶满了丢弃令牌,不丢弃数据包。
7. IP协议分析已知:0x4756 00aa bb00 0002 2311 5544 a0b0 10d0 1122 3344求:(1) IP的版本。
(2) IP的头长度,IP数据长度各为多少?(3) TTL是多少?(4)是最后一片吗?分片吗?(5)传输层协议是什么?(6)源IP,目的IP各为多少?(十进制表示)(7)校验码是多少?解:(1) IP版本(IPv4)(2)IP头长度(7words=28字节)IP数据长度(170-28=142字节)(3)TTL为多少(23H秒或35秒)(4)是最后一片吗(是)分片了吗(分片)(5)传输层协议是什么(UDP协议或11H)(6)源)(7)检验和是多少(5544H)方法:点分十进制表示法每字节用1个0-255的整数表示字节之间使用点隔离8. ARP的目的:已知IP地址,求该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9. 将本机IP地址和MAC地址以ARP应答的方式传给对方10. RARP的目的:已知MAC地址,如何求得对应的IP地址11.?(b)a. Class Ab. Class Bc. Class Cd. Class D解答过程:12. A subnet mask in class A has fourteen 1s. How many subnets does it define? (c)a. 32b. 8c. 64d. 128解答:A类头占8个字节,所以子网==64.13.(b)解答过程:1两者二进制对应相与得的结果为10110100 00011001 00000000 00000000180 25 0 0第六章1.使用UDP和TCP协议的各种应用和应用层协议2.端口(port)的概念:端口就是传输层服务访问点 TSAP。
3.TCP协议分析:十六进制 0x 0050(1)这是一个请求包还是响应包(响应包)(2)这是什么应用服务包(万维网)(3)此包的校验和是多少(3355H)(4)头长度为多少字节(9*4=36bit)(5)ACK和SYN比特分别是什么(1比特 1比特)并解释(服务器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4.5. 最短帧长、最小帧长及各层的协议和设备文件传输 F TP→TCP万维网 HTTP→TCP电子邮件SMTP→TCP文字转换 DNS→UDP参考协议相关信息Web HTTP:80File FTP:21Email SMTP:256.根据图简述三次握手(画出三次握手的图)(1)A 的 TCP 向 B 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比特 SYN 应置为 1,并选择序号 x,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 x。
(2)B 的 TCP 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则发回确认。
B 在确认报文段中应将 SYN 置为 1,其确认号应为 x ? 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序号 y。
(3)A 收到此报文段后,向 B 给出确认,其确认号应为 y ? 1。
A 的 TCP 通知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
当运行服务器进程的主机 B 的 TCP 收到主机 A 的确认后,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
7.慢启动考题TCP的Threshold初始值为8,拥塞窗口上升为12时网络发生了超时。
求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拥塞窗口初始值为1)答: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依次为:1、2、4、8、9、10、11、12、1、2、4、6、7、8、9第七章1.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2. 用何协议实现万维网上各种超链的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