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南通市水资源——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课题研究组组长:刘佳欢课题研究组副组长:顾飞龙成员:茅丹倪龙裕杨凯朱明亮丁菊花张红霞顾唐亮黄春胜吴万利张建军黄潇雅施龙钱佳佳蔡欣陈葵沈辉朱俊张燕金莉黄金花管冬辉陈娟季敏仇晓风范林华马楠蒋倩陆乐朱雷马键龙徐建军陈翔沙赢洲葛建康陈佳佳夏永祥汪晨晨杨沛文指导教师:卞兆根单位:南通市小海中学调查发现,水体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乡镇企业主意识滞后,为降低成本,追求最大的利润,把工业废水(主要是漂染、印染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农田种植果蔬等经济作物,滥施农药、化肥造成比较严重的土壤污染、水污染;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人畜粪便是人人争要的农家肥,现在成了人人不要的污秽物,不少家庭居民区建起化粪池,加上含磷洗涤剂的广泛应用,生活污水未经集中处理,河流便成了直接的排污渠道;4、水体富营养化,促使水葫芦等浮游生物疯狂生长,水中含氧量下降,鱼虾逐渐绝迹,进一步促进水质的恶化;5、有些地方把溪河作为固体垃圾的堆放场所。
6、某些乡镇用低劣的工艺处理一些工业垃圾,焚烧塑料,随意倾倒硫酸废液,既造成地表水水质性污染,更大的隐忧是废水中含有某些有毒的重金属离子,渗入地层深处一旦污染底下水,将会造成更难处理的区域性水源性污染。
近几年,随着长江、遥望港水质性污染的加剧,许多乡镇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饮用水危机。
处于丰水地区的南通却出现用水危机特别是饮用水危机,这不能不令人难过。
如何化解这些危机?我们提出了以下观点:1、加强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政府要发挥作用,集中民资民力,修建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
对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差的企业要毫不手软的整改。
2、加强思想工作,严格监控国土资源的使用,鼓励农民妥善处理人畜粪便,既改良土壤,又节省费用,且有利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流域性的合作,加强同流域不同行政区域整治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散是一把沙,聚是一堆金。
思想的解放,人力资源的充分调配,环保意识的增强,水利设施的完善,必将有效地促进水资源的调控和充分利用。
但愿山更青,水更秀。
在夏天到来时孩子们能够重新回到天然泳池自由自在地嬉戏。
课题成果2《南通市水资源污染状况的调查与改善对策》的研究作者:金莉黄金花管冬辉1、南通市区水资源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调查资料显示,南通市区地表水超出了国家规定四类水功能标准,中心河段水质逐年变差甚至达到五类水功能标准。
作为饮用水源的北渠河水颜色棕黄,有异味,表面有油珠、固体悬浮物等,从北渠捕获的鱼有煤油味(酚类污染)等等。
由于饮用水源水质恶化,经自来水厂处理出来的自来水水质很差,直接饮用有时还会造成急性中毒。
江海晚报曾报导:南通某工地,九名湖南籍的民工,直接饮用未烧开的生水,结果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
2、工业废水与自然界的酸雨对南通水资源的影响减小近年来南通市政府为改善市区环境,加大污染的整治力度,对化工、印染等污染大户进行迁移,对鞋厂、树脂厂、小电镀厂进行兼并或停产,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改善濠河周边环境,污染行业对南通水资源的影响逐年下降,工业产生酸雨的出现频率减少,降雨PH加权值持续上升,酸雨污染在降低。
但是这些有利因素并未明显改善南通水资源的现状。
3、市民对南通水资源恶化的状况很清楚,但实际行动的不多调查结果表明,南通市约96%的人都看到了目前河流的水质比十年前差了许多,南通水环境正在日益恶化。
人们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但真正能付诸行动的不多,面对未关的水笼头,只有9%的人会去关上,而更多的人却左右为难。
很多人都抱怨河水很脏,可63%的人却经常往河里扔垃圾、倒污水。
有工厂向河流中排放废水时,竟有75%的人就当没看见。
自觉节约水、保护水资源还没有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但值的欣喜的是:调查中有59%的人今后愿意配合当地政府保护水资源,也督促周围人一起行动。
调查研究的结论是:南通水资源污染来自于(1)工业废水(2)工业产生的酸雨(3)市民生活产生的废物,从目前看主要来自于市民乱丢弃生活垃圾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对此我们认为在遥望港流域上游,工业污染是造成江河水污染的首要原因。
但到了市区流域,工业源与生活源的废污水的排放的比例是1:3,南通排放到河流中的污水约有78%来自城市生活污水。
通过访问,我们明白了南通市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南通市的780万人口的生活水污染。
五、对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泉州的水资源现状:1、继续调整工业布局,加大污染行业的撤、停、并、迁。
调整工业布局,合理厂矿分布,对于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又无法有效治理的厂矿,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在城区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等处不允许建设污染环境的工矿企业。
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力度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要相应的扩大规模,增加污水日处理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我们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规划、水体用途和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等目的。
3、提高水价和工厂排污费减少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力度,适当提高城市水价和工厂排污费,来制约市民浪费水资源现象和工厂的用水量,实行排放污染物总量的控制,而改善泉州水资源环境。
4、强化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禁止破坏水资源的非法活动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
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5、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大力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动员全体市民一起来保护和节约水资源。
社会各界可在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形式多样保护水资源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市民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五、本课题调查研究期间开展的各项活动1、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学校开展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污染的宣传活动。
2、建立南通市小海中学环保网页,宣传环保理念,交流环保措施。
3、定期监测濠河水质状况。
4、对遥望港流经的村庄、社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5、参加由各级政府举行环境保护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6、向区、市政府提交南通市水资源状况调查以及防止水污染的对策。
参考资料《乡土地理》《可爱的南通》《南通日报》、《江海晚报》课题成果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任重道远作者:朱明亮徐建军汪晨晨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
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
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
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
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
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 1.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善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
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地广水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水资源是该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
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
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
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
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
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纽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课题成果4开发节水型建筑作者:蒋倩杨沛文沙赢洲21世纪是人类从传统工业社会向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经济社会迈进的时代,是从资源推动型增长方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化的时代。
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这一时代的主流,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