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考
我国十二勇士首次登上南极冰 盖最高点—(冰穹A)
挺进南极内陆
第一次1997年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 员历时13天,向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 员历时17天,向冰穹A方向推进了464公里。
第三次1999年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期间,10名考察队 员进入冰穹A地区。
美三大洲所包围
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60 %以上为海洋 绝大部分为陆地
4月—11月为极昼,11月—次年4 4月—11月为极夜,11月—次年4 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极夜 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于极昼
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 寒,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 集中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 气候。
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
北极地区的冬季从11月——次 年4月,为极夜时期;最冷的1月份 平均气温为-20oC~-40oC。夏季 为7、8两个月,为极昼时期。最暖 的8月份平均气温只有-8oC。
在西伯利亚观测到的历史最 低温度为-70oC。北极点的历史最 低温度为-59oC。
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 煤炭、电力、风力、地热、淡水、金属和 生物资源等。其储量之丰品质之高也是罕 见的。
中山站时间2日9时25分(北京时间2日 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昆仑站位置为南纬80 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 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 里。
昆仑站,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这实 现中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 的历史性跨越。
极地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 在地球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 •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 位于北半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
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 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 屿;
• 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 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 以及周围的海洋.
南纬 69°22′ 东经 76°22′
南纬 80°22′ 东经 77°21′
0°
4093米
南纬 62°13′ 西经 58°58′
相关知识链接
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
§ 是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 全年分寒、暖两季。4月—11月是寒季、为极夜时间; 11月—次年4月是暖季、为极昼时间。
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油气田
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煤田
重要的战略位置。北极地区是东西半球 间的最短航线 。
北极与南极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北极 有土著居民。主要的土著居民是属于黄色 人种的因纽特人。
驯鹿 北极熊
雪屋 地衣
由于人类社会的主体(世界人口的 83%)处在北半球,北极对人类会的影 响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比南极大得 多,直接得多。在全球变化研究背景中, 北极环境系统的一些特殊现象已经和正 在成为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关知识链接
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广义的北极地区指 的是北纬66o34′以北地 区。其中北冰洋占总面 积的60% ,还包括了 亚、欧、北美三大洲北 冰洋沿岸地区。
北极地区大部分为冰雪覆盖, 冬季覆盖面积为73%,夏季为53%。 北冰洋上的浮冰平均厚度为3米。 永久性冰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内 陆地区。
首先,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是世界上 其他国家科考队从未到达过的地区,此地冰芯 的钻探与研究,有望获取反映地球100万年尺度 气候变化的宝贵资料,从而揭示全球变暖的深 层次原因及探索解决方法。
第四次2002年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 员在距中山站170公里处架设了1台自动气象站。
第五次2005年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13名 考察队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冰穹A最高点。
第六次2008年北京时间1月12日14时45分,17名中国 南极科考队员成功登上冰穹A,开展各项南极内陆冰盖考 察。
酷寒、大风、干燥为主要特 征
自 然 带 苔原带和冰原带
冰原带
矿产资源
煤铁、油气、各种金属矿等 煤铁、各种金属矿等
生物资源
主要植物主要有苔藓、地衣等; 主要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 主要动物有北极熊、驯鹿等
北极“黄河站”的建
立
挪
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座北极
威
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挪威
斯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
中国为何要在这一地区建设科考站?
冰穹A是国际南极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是国 际公认最合适的深冰芯钻取地点。同时,冰穹A地 区可以监测和检测到全球平均本底大气环境,得 到可用于改进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有关参数。此 外,冰穹A位于臭氧层空洞中心位置,是探测臭氧 层空洞变化的最佳区域。
冰穹A地区也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冰 穹A具备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 (天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有3至4个月 的连续观测机会和风速较低等条件,被国际天文 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
• 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
冰山的形成
产生极光的原因
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 子(电子和质子)在 地球磁极周围区域撞 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 的作用。
南北极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
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海陆位置 地表状况 昼夜状况
气候类型及特征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
★
匹
(78°55′N,11°56′E)建成并
次
正式投入使用。
卑
尔
★
根
群
岛
俯瞰“黄河站”的全 貌
“黄河站”的主 楼
“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深 入 北极地区科考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提 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同时,充分体现 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跻身 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决心。并将在增 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 发挥积极的作用。
§ 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干燥。年均温为-25℃,极端 最低温为-89. 2℃;平均风速为17米/秒,最大风速为 75米/秒;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年均降 水量为55毫米,有“白色沙漠”之称。
§ 矿产有220多种,主要是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 是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 植物种类稀少,代表性的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