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典型例题2】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 ,并回答有关问题: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 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⑤ ______ ⑥ ______ 【标准解析】(3)题则要求学生有开阔的思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 中国西部开发无外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以此为依据并联系美国的经验,即可得出相应的答案。 【答案】①立法管理: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②保护环 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或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农业: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④ 工业: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⑤交通: 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⑥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 市化进程
你知道吗?建筑、饮食、服饰和性 格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北京四合院
傣家竹楼
知道上面两幅图片是哪里的建筑吗? 直观看上去,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差别吗?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 什么是区域 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①______② _____ ③ _____不同点:① _____ ② _____ 【标准解析】(2)题的思路则在于影响一个区域开发的因素有哪 些,即:资源、能源、交通状况和自然特征等。 不同点 相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利用铁路(或第 开 能源、有色金 西 濒 太 平 洋 , 二亚欧大陆桥) 有利 发 属矿产丰富 海运便利 与国际联系 条 多山、气候干 生态环境更为脆 件 不利 旱、水源紧张 弱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密度小 黑土分布广泛集中连片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地理位置
地 理 环 境 地形 气候 水文 土地 矿产资源
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 水稻土为主土地较为分散 矿产资源贫乏
A
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 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纬度位置差异导致了太阳辐射的大小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 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 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一、区域的含义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理差异的基 础上,按 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
划分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可变性
边 界
过渡性质
划分依据:
一个 地方 降水 量与 蒸发 量的 对比 关系
二、区域特性 • 整体性(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区 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 差异性(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点) • 开放性(与其他区域有联系+如经济,人 文) • 层次性 •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地形平坦为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农 区 业 主要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域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发 展 其他方面 水产业较为发达 其 工业 他 商业
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发达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相对落后
东北民居
长江三角洲民居
据图分析两地民居差异?
(提示:窗户、墙壁厚度、屋顶坡 度、楼距等方面考虑。)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北 方 降水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季 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 筑成本高,冬季保 温御寒
气温高,季节变化 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 本低,夏季通风透 气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降水少。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屋顶坡度小,房檐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 窄 楼间距大
南 方
【典型例题3】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 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 然区。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 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一高原一 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 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2)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A.受夏季风影响 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位于湿润地区 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总体地位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 地和主要的桑蚕和 棉花生产基地。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 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 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 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 商品率较低。
农 业 社 会
工 业 社 会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江汉 平原 宜昌
苏皖沿 江平原
里下河 平原
1.长江中 下游平原 地区地理 环境
长江三角 洲平原 洞庭湖 平原 湖口 鄱阳湖 平原
2.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农业社会期间
自然状 开发时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 况 期 产活动的影响
稠密的 水系 早期
交通的阻隔 交通的天然水道
【标准解析】(1)题所考查点不难也不偏,但关键在于从那四个方面比较两 国的差别。题目中要求比较自然环境特征,而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 纬度、海陆)、气候、地形、资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只要抓住地理环境 的组成要素,就可从容解答。 不同点
相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地处内陆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相近(或均位 濒临海洋 于温带、亚热带)
原因分析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低下 船作为交通工具 被广泛使用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低下 农业生产工具的 改进和生产技术 的提高
中后期
早期黏重的 土壤源自开垦困难,耕作业 发展缓慢 不再是限制条件, 农业发展较快
中后期
2.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工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自然 状况
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A

8.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 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9.下列粮食作物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是( A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 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全国“粮仓”的地 位和全国棉花生产 中的地位下降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 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A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降水多。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 屋顶坡度大,房檐 小,进深和高度大且 宽 楼间距小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故 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有所不同 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 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故其发 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会有所差异。 案例 区域发 展受当 地、当 时的地 理环境 影响
1.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 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显的 A、相对一致性 差异 C、差异 整体
c
A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 性( ) B、绝对一致性 相对一致性 D、地带 非地带
3、下列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松嫩平原 B、长江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中部地带、东部地带 C、东亚文化区、华夏文化区、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 D、热带、温带、亚热带、亚寒带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 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基 本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 减的规律。
(夏季风、地形)
课堂小结
• 一、什么是区域 • 1.区域的概念(空间单位,有指标方法划分) • 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 性)
-方法指导-
如何比较两个区域差异:
1、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 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 2、人文地理环境: 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 科技、文化、市场、历史基础等
【典型例题2】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 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