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王丽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3期
【DOI】10.19312/ki.61-1499/c.2017.03.005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用绿色发展的理念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这都充分展现了我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或者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一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與紧迫性
1.污染问题。

人类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那就是污染问题,我们发展工业,会造成大气污染,我们发展农业,会造成土地污染,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环境污染对人们工作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有些恶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甚至对民众造成极强的危害,导致社会冲突的加剧,这样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在递增的,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生态问题。

在生态方面,我们的欠债是很严重的。

虽然,这几年,我们国家很重视环境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改善生态环境,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要继续增加GDP,发达国家要维护自己的环境友好,生态投资需要占到GDP比例2%到3%左右的投入,我们国家到2013年生态方面的投资已经达到GDP的1.45%,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点投入还是会有欠债。

3.气候变暖问题。

气候变暖的问题,是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中非常突出的一个表现,也是我们生态文明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到大气层当中,这就导致了温室效应,使得气候越来越暖,我们生活在北方的人,这方面的感受更加强烈些,我们小的时候,天气是出奇的冷,就我的家乡陕北,那个时候冬天的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0度,而现在,冬天的最低温度也就零下20度左右。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全球的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度,导致20世纪全球平均的海平面上涨了大概0.17米。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好多沿海的城市包括纽约、孟买和上海等将会被淹没。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很大的责任,因为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了。

这就要求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正是我党对于人类文明形态的一个历史性的把握,同时也是当前中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实践性的提升。

我们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的科学发展,才能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过程中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做物质基础,以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规律为核心理念,以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途径,为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这些成果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统统可以称作是生态文明。

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中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积极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最显著的特点。

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经济、政治各个方面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又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2.中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一般将来时”。

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国家不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样的代价是很沉重的,我们国家发达地区曾今尝试走过这样的路,结果就造成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污染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得把它作为现在进行时推进、如果现在不做,我们所追求的现代文明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了。

三、现阶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正因为我们现阶段生态文明有着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特点,所以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上也要下一番功夫。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引导,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
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的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认识自然与人的关系。

自然界在人类诞生以前早就存在,而且人一刻都不能离开自然界而存在。

所以说自然比人更具有客观优先地位。

自然既然比人优先,人就应该有尊敬自然、顺从自然的态度。

这就是生态伦理观,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大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母在巢中待子归”只有树立起这样的人文关怀,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和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

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育大家的这种生态文明理念,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有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

有了理念,我们就要将他付诸于行动。

实行生产过程绿色化。

绿色生产,是我们大家都迫切需要的,因为我们国家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太多了,其中食品安全首当其冲。

我们经常听到有
这样的报道,火锅底料中发现了食品红,奶粉中检测出有三聚氰氨,甚至瓜果蔬菜都不能放心食用,因为有农药残留等等。

所以,我们只有从源头抓起,食材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增强人民的幸福指数。

其次,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生态文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说出行的时候以步代车,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吃饭的时候按客点餐,拒绝浪费,减少了生活垃圾;坚持锻炼身体,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都是健康生活的表现。

我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2.强化措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
十八大报告当中做了四项部署: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主要是按照国土资源的特征把它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因地制宜来发展经济。

比如,我们可以将限制开发区作为一个生态功能区。

将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成各级各类的保护区,在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大力发展工業化、城镇化。

这样既不浪费土地资源,又可以促进土地多元化发展。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推广的转变。

(下转119页)
(上接14页)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废弃资源。

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通过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等过程,变废为宝,将废弃资源重新利用。

鼓励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工业生产的同时也处理了生活垃圾,两全其美。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我们有了环保的意识,具体该怎么做?我觉得首先必须要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也是重中之重。

习近平同志对这个问题有这样的论述,他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如果这二者不可兼得,有的时候我们宁要绿水青山,因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他还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就告诫我们要科学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共赢之路。

3.完善相关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绩考核制度的改革。

我们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一定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各项指标放在突出位置,而不能一昧的只看GDP增长,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实行一种绿色考核。

在各主体功能区制定与之相适合的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样才能够更客观地来考核各个地方的发展。

也能够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2)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法律体系。

虽然我们制定了很多有关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比如说环境保护法、海环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固废、噪声等各方面的法,还有一系列的条例,可以说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一套法规体系。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法律过于陈旧,条文规定太过笼统,没有明确具体的惩戒措施,这在落实上就容易让违法者钻空子,也容易让某些执法者利用空子为自己谋取私利。

这就需要我们完善相关法律,扭转原来那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使真正守法的人受益,真正违法的人受到相应的处罚。

我们说生态文明建设本身是一项独特工程。

独特在它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

它不像修路建房子,在一定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实现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持续努力,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开展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从我做起,让我作为一个起点,一个引领者、一个开创者,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