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

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

脑血栓形成系指因脑动脉血管壁本身病变→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该血管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软化和坏死。

占中风的75% 。

【常见病因】1 脑动脉粥样硬化2 各种动脉炎3 血液成份或血流异常【中医病因病机】中年以上,元气先以亏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则血液凝滞,留而为瘀;元气之亏非止一日,瘀血之积亦非一日,故当患者休息、安静、疲劳或睡眠之时因气血运行缓慢而发病。

也有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化痰生风,肝风引动宿瘀;平素体胖痰多,肝风内动,引动痰浊或痰瘀互结,阻于血管,导致气血不流通而发病。

【临床特点】定性1、多见60岁以上,有脑动脉硬化或TIA发作史。

2、多在安静中起病,逐渐进展。

1~2天症状、体征达高峰。

3 、意识多清醒,一般无二便失禁及头痛、呕吐现象。

4、脑膜刺激征(一)。

5、CSF多正常。

6 、头颅CT >48小时出现低密度灶。

定位:似TIA,症状持续>24小时。

【临床类型】1、完全型<6小时病情达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

本型一般较严重,甚至昏迷。

2、进展型局限性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时~ 数天。

3、缓慢进展型>2周症状仍进展。

与脑灌注减少,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渐扩展有关。

4、可逆性脑缺血发作(R I N D)出现的神经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恢复,最长可持续3 周,不留后遗症。

【不同动脉闭塞临床表现】1、颈内动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症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主侧半球病变时可有失语;若影响眼动脉可有特征性病变——同侧一过性视力障碍、及霍纳(Horner)综合征。

2、大脑中动脉(1)主干闭塞:三偏征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主侧半球主干闭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甚至死亡。

(2)深穿支闭塞:仅对侧偏瘫,可有失语。

(3)皮质支闭塞:以面部及上肢为重,可有失语。

3、大脑前动脉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额叶内侧缺血)排尿不易控制(∵旁中央小叶受累)对侧中枢性面瘫及上肢轻瘫(∵深穿支闭塞)淡漠、欣快及双侧脑性瘫痪(∵双大脑前动脉)4、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部、丘脑、上脑干。

对侧同向偏盲及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

丘脑综合征: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感觉异常、感觉过度、自发性疼痛)。

锥体外系症状:手足徐动、震颤、舞蹈等。

动眼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5、椎-基底动脉常见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瘫等。

四肢瘫痪、球麻痹、意识障碍、迅速死亡。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闭锁综合征——神志清楚,但四肢瘫痪、双侧面瘫、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动作,缄默无声,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6、小脑下后动脉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

突然眩晕、呕吐、眼震、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吞咽、迷走神经)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受损)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脊髓束核)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束)【中医辨证要点】脑血栓形成属中医中风范围,多起病急而渐进性加重,多数为中经络。

急性期以内风、痰浊、瘀血、邪热为主要致病因素,多以邪实证候为主,常表现为肝阳上亢、痰瘀阻络、痰热腑实等证,若邪热亢盛,或痰浊、瘀血日久化热,则病势加重而呈窍闭神昏之重症。

恢复期及后遗症则以气阴不足、肝肾亏虚为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临床应抓住主症,辨明病性、病位,分清轻重缓急,以指导辨证论治。

【诊断】1、发病年龄常较高;2、多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3、发病前可有TIA;4、安静、休息时起病者多,常在晨间睡醒后发现症状;5、症状逐渐加重(几小时或更长时间内);6、多数病人意识清楚,而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7、脑脊液多正常,头颅CT检查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

【鉴别诊断】1、脑出血:发病更急,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

鉴别困难时有赖头颅CT。

2、脑栓塞:起病更急骤,常伴风心房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或其他原因容易产生栓子来源的疾病。

3、颅内占位性病变:少数的脑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的病人,可以突然起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易与脑血栓混淆,必要时可做腰穿,CT等检查鉴别。

【中医辨证分型】脑血栓形成相当于中医缺血性中风范畴,一般按有无意识障碍分为中脏腑、中经络。

临床按以下症型进行证候分类。

中经络1、肝阳暴亢证候: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1)肝阳暴亢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2、风痰阻络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2)风痰阻络治法:健脾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温胆汤加减。

3、痰热腑实证候: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3)痰热腑实治法:化痰熄风,通腑泻热。

方药:芩连温胆汤合三化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候: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缓。

(4)气虚血瘀治法:益气活血,通窍熄风。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证候: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5)阴虚风动治法:育阴熄风。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中脏腑6、风火蔽窍: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红目赤,肢体强直,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风火蔽窍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脑。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局方至宝丹7、痰火闭窍:证候: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

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7)痰火闭窍治法: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或牛黄清心丸,继用芩连温胆汤加减。

8、痰湿蒙窍:证候: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

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痰湿蒙窍治法:辛温开窍,除痰熄风。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衰败:证候: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肢凉。

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9)元气衰败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针或参附汤加减。

【治疗】治疗原则尽快改善脑血流,增加血、氧的供应,消除脑水肿,防止血栓继续扩延,减轻脑损伤,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降低致残率并预防复发。

一、急性期治疗1、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生命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鼻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心肾功能;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2、调整血压(不宜过低,维持应有的稍高水平,舒张压可达100mmHg)。

一般不应使用降压药,若血压过低则应考虑给予适当的升压。

3、防治脑水肿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地塞米松、人血白蛋白、速尿等。

4、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进展型卒中、证实无出血、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时:尿激酶、东菱精纯克栓酶、降纤酶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乙酰化纤溶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等对早期脑血栓治疗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5、抗凝治疗(慎用!)适用于进展卒中,常用肝素及藻酸双酯钠。

但易引起出血,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6、血液稀释疗法降血粘,改善血流。

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红花/葛根素注射液等。

7、血管扩张剂是否应用一直有争议8、抗血小板聚集剂阿司匹林(肠溶片)、潘生丁。

9、脑代谢活化剂三磷酸腺苷(A TP)、胞二磷胆碱、脑活素、活脑灵、大脑组织液、神经生长因子等。

10、钙拮抗剂选择性作用于细胞膜的钙通道,阻滞钙离子从细胞外→细胞内,有防止脑动脉痉挛、扩张血管、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

常用尼莫地平20~40mg,每日三次;西比灵5mg,每晚一次。

11、清除自由基甘露醇、维生素E、维生素C等。

12、中医辨证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治则(1)肝阳暴亢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2)风痰阻络治法:健脾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温胆汤加减。

(3)痰热腑实治法:化痰熄风,通腑泻热。

方药:芩连温胆汤合三化汤加减。

(4)气虚血瘀治法:益气活血,通窍熄风。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治法:育阴熄风。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6)风火蔽窍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脑。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或牛黄清心丸,继用羚羊角汤加减。

(7)痰火闭窍治法: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或牛黄清心丸,继用芩连温胆汤加减。

(8)痰湿蒙窍治法:辛温开窍,除痰熄风。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衰败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针或参附汤加减。

13、中成药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14、康复治疗目前提倡早期康复介入,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15、其它治疗可采用针灸、推拿、烫疗等以促进康复。

二、恢复期治疗>3周~1年以康复锻炼为主,配合针灸、理疗等。

脑复康、都可喜、喜得镇、华佗再造丸等。

关于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脑压高时,可手术减压、去除坏死组织。

【预后及预防】一、预后急性期病死率约5%~15%(1/3因脑病、2/3因并发症而死亡)。

存活者残废率较高,30%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二、预防针对危险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TIA等。

用降压药时:注意防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

平时注意调节情志,忌五志过极。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脑出血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主要病因:高血压与脑小动脉硬化(占85%)两者往往同时存在,互相促进。

∴又称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

通常:一次出血在30分钟内停止。

致命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

【发病机制】长期高血压导致深穿支动脉发生微小动脉瘤其它: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不同部位表现(一)基底节区:最多见,约占70%1.表现为出血灶对侧不同程度的偏瘫(病灶对侧鼻唇沟变浅、肢瘫,伸舌歪向病灶对侧)2.偏麻3.偏盲(三偏征)(二)脑叶出血:①常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癫痫;②伴出血脑叶局灶定位征:额叶:偏瘫、运动性失语、摸索。

颞叶: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

顶叶: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像障碍。

枕叶:对侧偏盲(三)脑干出血:1.交叉瘫(病灶侧颅神经损害,病灶对侧肢瘫)2. 病情严重则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去大脑强直、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眼球浮动,迅速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