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
LP(a)与AS
AS是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系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 研究发现,血清LP(a)水平>300mg/L时,AS发生的危险性 上升2倍,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和LP(a)的浓度均较高时,其 相对危险性可增加5倍。
LP(a)可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致AS作用:(1)
1)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是AS的主要靶细胞,LP(a)能破坏受 体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导致内皮功能失调;LP(a) 通过一些途径穿过血管内皮而积聚在动脉内膜处, 参与泡沫细胞的形成; LP(a)可能通过受体途径及非受体途径被巨噬细胞 摄取,致使细胞内胆固醇堆积变成泡沫细胞; LP(a)可以使血小板蛋白激酶-e底物即47kd蛋白磷 酸化,提高血小板蛋白激酶-e活性,使血小板活化, 促进AS斑块的形成; LP(a)抑制转换生长因子-β1,刺激平滑肌细胞的 增殖。
谢谢大家
准确测定LP(a)的前提是校准品和待测样本中LP(a) 分子同抗体的免疫反应性一致。
Apo(a)的K4-2中存在大量的相同位点,大部分抗 体直接针对K4-2位点,测定结果必然受到Apo(a) 的大小影响。
不管如何选择校准品中Apo(a)分子,参考物质与待 测样本中Apo(a)的大小、分布不可能完全一致,即 使采用国际参考物质亦不能避免测定结果的不准确 性,从而高估或低估LP(a)值。
LP(a)由脂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其 中性脂质部分具有疏水性位于核心,外 周包绕由载脂蛋白B-100和载脂蛋白(a) 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
LP(a)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后,大部分释 放入血。
脂蛋白(a)--LP(a)的介绍(3)
LP(a)代谢途径: 首先,LP(a)经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等吞噬,急剧形成泡
血脂是人体中的重要物质,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 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如果饮食过于油腻、 缺少运动、嗜烟好酒,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血液 很容易黏稠,过多血脂产生并附在血管壁上而形成小斑块, 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进而使血流变慢甚至中 断。
脂蛋白(a)的临床应用
河北石家庄
脂蛋白(a)--LP(a)的介绍(1)
脂蛋白(a)是挪威遗传学家Berg在分离抗体时首先发现的 LP(a)颗粒呈球状; 其密度为1.05-1.10g/mL; 直径为23.5-26.0nm; 分子量为4.6-5.6*106
脂蛋白(a)--LP(a)的介绍(2)
LP(a)与LDL
虽然LP(a)与LDL在结构及所含成份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 在免疫生化及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
LP(a)颗粒结构及特性
LP(a)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结构及功能特点与LDL极 其相似,疏水性核心含有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表面由胆 固醇及磷脂包裹;另一部分是亲水性的载脂蛋白(a)。LP(a) 不同表型是由载脂蛋白(a)多个等位基因决定的。健康人群 中血浆LP(a)浓度是很稳定的。
一般认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者,如肥胖、吸烟 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或冠状动脉支 架植入术后患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等 均应定期检查包括脂蛋白(a)在内的血脂项目(最好空腹1214小时后进行),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 早治疗。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方法可以治疗高脂蛋白(a),如发现升高, 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关键是消除并控制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各种危险因素。
LP(a)致病机制
血浆中高浓度LP(a)是AS、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信号, 血浆中LP(a)浓度超过300mg/L,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具 有高度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目前主要认为LP(a)与胆固醇代 谢及纤维蛋白水解作用有关。
LP(a)与胆固醇代谢
LP(a)是先聚集在动脉内膜上,通过非受体媒介进入内皮细 胞,抵内皮下,与介质成分,如胶原,糖蛋白等形成复合 物,由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形成。
病理机理
LP(a)浓度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机制可能为由于LP(a)在血管壁的沉积,并促进 胆固醇在富含巨噬细胞的泡沫细胞及脂质条纹中堆 积,促进平滑肌细胞在斑块局部的增殖和迁移等, Apo(a)与纤溶酶原的结构具有高度同源性, Apo(a)经损伤的动脉内皮进入动脉壁后,可与血 浆纤溶酶原竞争细胞表面受体,与血管内皮细胞上 的纤溶酶原受体结合,但Apo(a)的蛋白酶区域无 酶活性,故不能像纤溶酶原那样形成纤溶酶水解纤 维蛋白,结果形成LP(a)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动 脉壁,从而促进了血栓形成,并使动脉壁变硬。
Apo(a)分子大小的不均一性对不同测量程序的测定结果影 响程度不同,即抗体对不同分子大小的Apo(a)反应性和亲 和性间的差别,可导致不同程序测定结果间的不可比性。 因此不同测量程序、商品试剂盒的测定结果存在着差异
LP(a)测定结果除受Apo(a)大小影响之外,抗体性能的差异、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样品的处理和贮存条件、贮 存时间等因素均存在影响,导致不同方法间缺乏可比性。 因此即使建立了参考系统也难以消除Apo(a)大小差异带来 的LP(a)测定值的偏差。
病理机理
血浆中高水平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LP(a)可以抑制血栓溶解和增加细胞分裂,促进动 脉粥样硬化的形成。LP(a)可刺激人的平滑肌细胞 生长:LP(a)可结合到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 竞争性抑制纤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溶解; LP(a)可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活性(TGF-β 是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剂,纤溶酶可激活TGF-β), 当竞争性的抑制与细胞表面有关的纤维蛋白溶酶活 性时,也间接造成TGF-β活性下降,从而促使平滑 肌细胞增殖,导致动脉硬化。
LP(a)可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致AS作用:(2)
2)干扰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Apo(a)与纤溶酶原之间具有高度结构同源性, LP(a)与纤溶酶原竞争纤维蛋白结合位点,阻止纤 溶酶的产生,会竞争与纤维蛋白相结合,形成 LP(a)-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LP(a)阻止组 织性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与纤维蛋白结合,使 得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不能被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 物激活为纤维蛋白溶解酶。
病理机理
LP(a)参与大血管病变的形成,不仅由于其具有致动脉粥样 硬化样作用,还在于LP(a)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升高的LP(a)可减少纤维溶血酶的产生,抑制纤维蛋白的溶 解;抑制纤维酶原的激活剂,包括题
国内目前常用的LP(a)免疫化学定量方法有免疫透 射比浊法、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法。
脂蛋白(a)的参考值为0-300mg/L,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 不受性别,饮食和环境影响。脂蛋白伴随低密度脂蛋白升 高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比脂蛋白正常者高3倍,脂蛋白 (a)>497mg/L者发生脑卒中危险性增加4.6倍。脂蛋白(a)增 高还可见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炎症、手术(或创伤)后 以及血液透析后等。对高危妊娠的评估诊断检测和治疗也 有一定的意义。
LP(a)与纤维蛋白水解作用
LP(a)阻止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维蛋白结合, 同时也抑制依赖t-PA而形成的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及纤维蛋 白原的降解过程,延长纤维蛋白水解的时间,促使血栓形 成。
LP(a)血浆浓度极其稳定,不受饮食影响,对药物也有较强 的稳定性。目前只有大剂量烟酸和新霉素单独或合用对 LP(a)有一定作用。
总之,LP(a)可能通过促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增殖聚 集,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促泡沫细胞形成,对抗 纤溶等不同途径,在AS和血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临床意义
脂蛋白(a)结构与低密度脂蛋白相似,可以携带大量的胆固 醇并结合于血管壁上,有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 作用,检测它对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有重要价 值.
沫细胞,参与AS形成; 其次,LP(a)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等途径代谢; 此外,LP(a)本身或其经一些相关酶的作用形成一些小片段
再经肾脏排出体外。
脂蛋白(a)--LP(a)的介绍(4)
LP(a)的生理功能还不明确,由于LP(a)可与葡萄糖 胺、蛋白聚糖、6-硫酸软骨素相结合,而后三种大 分子均为血管内膜基质的主要成分,因此,LP(a) 与血管壁有亲和性,并且有人用免疫杂交技术发现 在受伤的组织中LP(a)含量增加。所以,可以推测 LP(a)可能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有关。体外,体 内试验均证实LP(a)能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LP(a) 另外一个作用是参与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