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方案:某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某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某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方案》(X政办字﹝201X﹞180号),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全市采煤塌陷地基本情况
我市煤炭资源丰富,是X西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蕴藏面积36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

目前,已探明巨野、单县、曹县三大煤田,预测总地质储量102.7亿吨,主要分布在郓城、巨野、单县、成武、曹县等。

我市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保障XX能源安全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

我市地处黄泛平原,表土层和煤层较厚,采煤沉降系数大,并且是高潜水位区,煤炭开采将会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据预测,巨野矿区闭矿时将形成近百万亩的塌陷地,中、重度沉陷面积58.8万亩,占61.8%,塌陷深度普遍在4.8-7.2米,常年积水区面积将达60万亩。

随着郓城煤矿、张集煤矿、万福煤矿等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我市塌陷地面积也将会以较快速度增加。

截止201X年10月份,我市已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面积3.16万亩,其中绝产区面积1.97万亩,减产区面积1.19万亩,已投入治理资金4.11亿元,治理完成塌陷地面积1.51万亩。

根据辖区各煤矿企业的生产接续计划,预计“十三五”全市规划治理采煤塌陷地总规模为5.1万亩,预计恢复土地3.9万亩,治理水域1.2万亩,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将成为我市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XX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金、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创新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塌陷区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煤矿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保障全市矿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建立“边采边治、先治后采、防治并举、治用并重”的综合治理机制,逐步降低塌陷地增加速度,缩减现有塌陷地规模,土地治理和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保障,煤矿企业生产接续稳定。

力争到2020年,煤矿企业治理塌陷地达到100%,新增塌陷地实现同步治理。

(三)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整体规划。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和煤矿企业治理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和煤矿企业具体责任;由政府牵头,科学制定采煤塌陷地治理总体规划和各专业规划,合理安排治理时序,分阶段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

2.统筹兼顾、一体推进。

树立融合发展的新理念,统筹采煤塌陷区治理开发、压煤村庄搬迁、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把采煤塌陷区治理打造成为矿区重要的产业支撑。

3.分类施策、综合治理。

坚持开发治理与高效利用相结合,按照不同塌陷区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展适宜产业,引导塌陷地经营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着力提升采煤塌陷地治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着力改善塌陷区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4.整合资金、应治尽治。

充分利用煤矿企业资金,用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资金,统筹市级财政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各类资金和政策的聚合作用,形成治理合力。

积极推行“边采边治、先治后采”的新模式,建立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储备库,健全治理项目综合管理机制,分年度有序实施,确保我市采煤塌陷地应治尽治,不留欠账,实现治理全覆盖。

(四)治理主体和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