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第二章大气环境
C总=c实+c虚
(二)几种常用的大气扩散模式
1.高架连续点源
地面上任一点的浓度 z=0:
2.地面连续点源:He=0
3.有效源高He:
He=Hs+ΔH
Hs-烟囱(或排放筒)本身的高度 ΔH-烟气抬升高度(由霍兰德〈Holland〉公式计算
补充: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表)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三条渠道: a、呼吸道吸入;b、随食物和饮水摄入; c、体表接触侵入 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随污染物质强度、感染时间以及 人体健康状况而异。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链式反应组成的, 是以NO2光解生成O的反应为引发,导致了O3的生成;碳氢化合 物的存在打破了NO2的光解循环,生成了重要的自由基(HO2和 RO2),促使NO向NO2快速转化;NO2继续光解产生O3,同时 在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又继续参与反应生成更多的自由基。 如此循环直到NO或碳氢化合物消失为止。所产生的醛类、O3、 PAN等二次污染物是最终产物。
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 P35
位置条件:太阳天顶角θ< 60° A 地理条件 时间条件:夏季中午前后
天气条件:晴朗,高温、低湿、逆温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的夏季和早秋季节为光化学 烟雾发生的有利季节
B 污染源条件 以石油为动力燃烧的工厂 汽车排气
4.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A 危害健康
a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 b使哮喘病增多 c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
其它因素: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污染源的几何形状 和排放方式
一、气象条件
1.热力因子 ①大气温度层结
rd是对气块而言,r则是 对周围空气而言;rd是常 数,而r大小与周围环境
有关
区别rd和r
温度层结: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曲线.
四种类型:
(1)γ>0,称为正常分布层结
或递减层结;
(2)γ=γd,称为中性层结;
1、NO2的光化学反应
①光解 NO2 + hv (290—430nm) NO + O*
② O* + O2 + M
O3 + M (对流层中O3的唯一人为源)
③ O3 + NO
NO2+O2
★
[ NO 2] 在大气中无其它反应干预下,O3的浓度取决于 [NO] ;
低层大气压中O3增加的前提是NO
NO2.
作用引:起分能温布大室:微量效随粒吸应时:收的间太加、阳剧地紫。点外变线化,很使大地。面在生铅直 物免种方受类向过:,量固一紫体般外微随线粒高的与度灼液增伤体加。微而粒减。少。
分布:影自响然:影大形响气成:中云影含、响量雾太很、阳少雨辐。、射随雪传高等输度大,分气使布现能象见。度 不均匀对,生也物变随的低纬生,度长有和和的时发能间育起而有凝异重结。要核影的响作。用。
1、SO2的光化学氧化
①SO2的直接光化学氧化 P28 ②SO2的间接光化学氧化 P29.
思考:在由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污染了的大气环境中, SO2光氧化反应速率大大高于在清洁大气中的情况.
2、SO2的催化氧化(非均相反应)
三、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NO 缓慢 NO2
HNO3 或 (MNO3)m(H2O)n
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P33 重要过程(关键性的反应):
◆ NO2的光解导致了O3的生成 ◆ 碳氢化合物的氧化生成了活性自由基
◆ 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转化,并导致含N 的二次污染物的生成
**形成机制:(P35)
A NO2的光解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开始 B NO向NO2转化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关健 C 碳氢化合物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2、分类
①按照污染物质的来源
天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
森林火灾
自然尘
人为污染源
森林植被释放
海浪飞沫
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 交通运输过程 农业活动排放
②按污染源存在形式
固定污染源 流动污染源 无组织排放源
③按污染源排放的形式
点源 线源 面源 体源
连续源 ④按污染源排放时间 间断源
瞬时源
⑤按污染源排放点高度 地面源 高架源
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可吸入粒子(IP):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D≤
10微米为可吸入呼吸道的粒子。
②气态污染物 (硫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卤素化合物)P21
主要气态污染物的来源及所产生的一次,二次污染物
污染物
主要来源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硫化物 碳氧化物
煤、石油的燃烧 汽车尾气
B 锥型coniform:烟流呈圆锥形,发生在中性条
件下,即γ>0;γ-γd≈0。扩散速度、落地浓度较 波浪型低,污染物输送较远,多出现于多云或阴天 的白天,强风的夜晚或冬季夜间。
C 平展型(扇型Fanning):垂直方向扩散很小,出
现逆温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即γ<0;γ-γd<0。 污染物可传送很远,多出现于弱晴朗的夜晚和早晨。
二、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下垫面条件)
1.地形和地物的影响 2.山谷风 3.海陆风 4.城市热岛环流
三、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1.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 2.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
补充: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模式
(一)有界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模式 1.坐标系
2.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P47)
3.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当前受到关注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有:气体硫化物污 染,氮的氧化物污染,光化学烟雾、酸雨及臭氧层的 变化问题。
一、大气光化学特性 1、光辐射特点 2、光化学特性 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SO2
SO3
H2SO4
(H2SO4)m(H2O)n
SO2的氧化作用
光化学氧化 催化氧化
直接光氧化 间接光氧化
*研究环境污染问题的主线索
污染源 污染物
污染物在环境 中的迁移、转 化和扩散规律
控制和管理 措施及对策
第二章大气环境
主要内容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第二节: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第三节: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第四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第五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录相教学: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SO2, H2S CO, CO2
SO3, H2SO4, MSO4气溶 胶
无
含氮化合物
汽车尾气
NO, NH3
NO2, HNO3, MNO3气溶 胶,O3
碳氢化合物 汽车尾气及石油 CMHN(形成光化 醛、酮、过氧乙酰硝酸
化工工业
学烟雾前体物)
酯
卤素L
无
工厂,塑料厂
3.大气污染类型
由湍流引起的扩散
假定大气湍流场是均匀、稳定的。则从原点放 出大量粒子在x轴上的浓度最高,且浓度分布以x轴 为对称轴,并符合正态分布。
3.天气形势
①降水的淋洗作用:
降水,能冲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净化空气, 但过多的SO2之类的气体会溶于降水中,往往形成 酸雨,导致二次污染。
②雾的凝聚作用:
雾形成于稳定的大气条件,会凝聚大量的污染 物,使污染物扩散受阻,因而会造成不利的地面空 气污染状况。
三、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1、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 ①定义 P17 ②分类
*按污染物存在的 颗粒物质(粉尘、雾尘、烟尘、煤尘)
物理形态
气态物质(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按污染物 形成过程
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分为反应物和非反应物。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化学反应或
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 一次污染物 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
§1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问题1: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问题2:大气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 对流 层? 问题3:大气由哪几个组份组成?干洁空气指什么?
1、N2、O2等气体
2、水滴 (如云滴、雾滴)
3、冰晶和固体微粒 (如尘埃、花粉)
除去水汽和杂质 的空气称为干洁
空气
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大气成份
二氧化碳: 来源臭:氧呼:吸作用,有机体的燃烧与分解。 现状来:源在:大水高气汽空中:通的过含光量化有作增用加,的低趋空势通。过闪电 影响:强烈来或吸源有收:机地海物面洋氧的和化长地及波面高辐蒸空射发传,与输植。物蒸腾。
风对污染物的扩散有两个作用
冲淡稀释作用 ②大气的湍流运动
A.定义:不规则的大气运动称为湍流 B.分类:根据形成原因分为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
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 最本质的因素,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 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的浓度就越低。
C.湍流扩散理论
梯度输送理论; 湍流统计理论; 相似扩散理论
⑴增加室内换气频度
⑷正确使用家庭化学剂
⑵室内拒绝吸烟
⑸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⑶讲究厨房内空气卫生 ⑹室内摆放花卉植物
名称
二氧化硫
硫化氢
氮氧化物
粉尘
光化学烟雾
碳氢化合物
一氧化碳
氟和氟化氢 氯气和氯化
氢 铅
几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对人体的影响
视程减少,流泪,眼睛有炎症。闻到有异味,胸闷,呼吸道有炎症, 呼吸困难,肺水肿,迅速窒息死亡 恶臭难闻,恶心、呕吐,影响人体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和 神经系统,昏迷,中毒死亡
物质,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强。
2.主要大气污染物质
①气溶胶状污染物 按粒径的大小 可分为 总悬浮颗粒物(TSP):D<100微米,是分散在大气
中各种粒子的总称,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 重要污染指标。
飘 尘:D<10微米,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是环保工作
者研究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