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历史教师成长之我见

青年历史教师成长之我见

青年历史教师成长之我见
摘要:本文从努力学习、勇敢实践、认真思考三个方面对青年
历史教师成长的自我培养提出了建议,并详细地从专业知识、教育
理论、教学技术方面介绍了努力学习的内容,从创新与检验两个方
面阐述勇敢实践的意义,再从方法上指导如何实践,最后对认真思
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努力学习 勇敢实践 认真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145
如果说成为优秀的历史教师是师范学校历史专业在校生的梦
想,那么如何成为优秀历史教师则应是初上讲台的青年历史教师的
现实计划。下面,笔者提出自己的建议。
1 努力学习
1.1 重温专业知识
历史学以其涵括广大深久而著称,举凡语言、文字、地理、考
古等等凡历史上遗存之与所涉事件相关之物事均属学习材料。上大
学时考试及格即可毕业,但合格教师则需要熟悉而准确地表述史
料,不得有丝毫的历史性硬伤。优秀教师则需有厚重的文化浸润和
打通历史、出入古今的能力。这一切惟赖学习完成,舍此别无他途。
所以青年教师如想在教坛站稳须得重温大学功课,此时学习已无考
试压力与功利色彩,系纯粹学问研习,验之实际会有茅塞顿开、拨
云见日之欣喜。另外,多读不同学者之著述,由于历史的发生是客
观的,而对历史的描述却是主观的,因而“横看成岭侧成峰”势成
必然,我们后学者就必须横看、竖看、远观、近观方能得其历史真
貌而还原立体历史于眼前,不至于得到的总是单薄如相片的片面史
学。
1.2 学习教育理论
作为历史教师还需熟识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诸课程。
相信此类课程在大学学习时的功利色彩更浓,因其概念复杂,名词
众多而令人生畏,但现在学习则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重温,知其
含义,而不仅记诵名词概念,这是个艰苦的过程,但结果是非常有
用的,它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是科学的而非习惯的。
1.3 学习教学技术
必要的技术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有语言表达、文字表达以及媒
体呈现技术等。历史学中记载的事件都是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
及至整个人类发展而言极其重要的事件,如何让自己和学生均有感
同身受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教师需有些表
演及导演才能,从口才到文字,包括书写都需学习。“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道出了外来经验的重要性。“取法乎上,仅得乎其中”
本属书法教学中的名言,用于历史教法学习一点也不勉强,故而向
其他历史教师学习,尤其是向名家学习是我们成功的捷径。自己明
白历史是一回事,而向学生讲授历史是另一回事,大多历史不具有
可读性,但个别历史的发生却比故事还离奇,这样,我们讲授时要
力戒讲故事,同时,意义都是比较分析出来的,于是历史意义的讲
述要让人有种顺畅之感而非生硬套用,更不是意识形态的简单投
影,这就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要旨,亦即“从史实到史识”
的注脚。
2 勇敢实践
2.1 为什么要勇敢实践
2.1.1 实践为了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放翁的这两句诗道出
了实践的重要性。升学这把检验教学成果的尺子令不少人对创新实
践有所保留,但要想有新的突破,非有所创新不可,否则永远难有
出息。我们说创新并非标新立异,而是精益求精或者革新换颜,绝
少推倒重来。
2.1.2 实践为了检验
勇敢实践意味着我们要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思路、方法、设想
是否合理有用,它需要付出足够地时间与精力,可能需承受失败带
来的负面影响。在知识与方法之间,方法是灵活的;在方法与人之
间,人是更加灵活的。什么是最好的教法?说法不一,其中最玄的
是“教无定法。”这句话好像让人感到教学似乎无法可用,其实它
只是说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因为我们需因材施教,这其中既有不
同学生需用不同方法,也包含着不同教学内容也需用不同的教法。
这么多表象不同而效果均好的方法,就不可能是一用即效的,而是
在不断地勇敢实践总摸索出来的。对于年青的历史教师而言,找到
一种适合自己、适合教材、适合学生的方法是最好的,那么就会发
现在不同适用的方法后面是我们教师自己的风格。这即常言之“大
匠示人以规矩而不示人以巧”,正如学会了画圆之后,就可以画出
不同大小的圆一样。
2.2 怎样勇敢实践
勇敢地实践一般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照猫画猫。类似
描红阶段。即亦步亦趋地照某位老教师学习,这个阶段实践主要在
于站稳讲台第二阶段是照猫画虎。即摹写阶段。开始有意识的仿照
名师来构筑自己的方法,但还有学习的痕迹。第三阶段是庖丁解牛
阶段,即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四阶段是大写
意阶段,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笔笔千钧,化用于无形,这时你成名
师矣。前期的实践主要是暴露问题,历炼改错,后期的实践则是收
获经验,推广提高了。
3 认真思考
《论语》中关于学与思的关系值得我们经常思考,思考有探索
性思考和反思性思考,前者属于在实践前的思考,它主要是对新方
案进行准备,对实施细则进行安排;后者属于实践性反思,是对实
践的总结和查错改正。另外,对于史料的设疑、析疑亦是思考的一
部。前文曾谈及史学的描述是后人主观所为,那自然会有不同,但
历史真实却只有一个,在所有已知材料中已存在或是还未真相大
白,这样我们读史就不仅读正史,鲁迅曾言:“野史不野,或许藏
着真相。”正史是经官方认可的史学或官方所修之史,野史之野是
与正相对而言,是朝野之野,而非粗野之野,所以对于史料的思考
也应是我们的一部分。
以上所谈三点是相互交融水乳一体不可割裂的。学是为了教,
思亦是为了教,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努力锲而不舍。只有
将学习、实践、思考养成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亦因此而提
质升量。教学不仅是师教生学,也有教师自己的教与自己的学,永
葆知识之水常新,思考之源不断,实践之流常存,那么教学的提高,
教师的成长就是个时间的磨砺而已!
作者简介:张剑,浙江省平阳县山门中学,浙江平阳 3254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