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维锐创非现场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一、设计原则1.先进性本设计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理念、经验和技术,严格遵守《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62号)和JJG 907《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检定规程》技术要求,同时参考各省的非现场执法设计指南及相关指导文件,满足非现场执法的需要,选择最先进、最成熟、最稳定的设备及系统,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先进性。
2.可靠性调研市场上现有称重系统,充分评估和论证主流产品的功能、成本及技术参数发展状况,结合动态称重检测系统拟建地点的现状条件,进行综合性的权衡考虑,推荐最合理、最优秀的设备技术参数,以确保建成的非现场执法超限检测系统能够可靠稳定的运行。
3.安全性动态称重检测系统每天自动采集到大量的车辆信息,原始数据以及执法处罚数据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
软件上可通过密码控制、权限控制、和选取更安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等方式实现,网络安全上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4.开放性严格遵循国家、各省市的治超相关法规制度,统一超限超载证据采集标准,同时满足公安、交管部门执法需要,保障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共用和业务的协同。
与其他动态称重检测点位统一动态称重检测系统精度标准、统一取证标准、与交管部门联合,为非现场联合执法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撑,最终实现货车超限超载运输全面的非现场联合执法。
二、设计思路1.非现场检测利用不停车超限检测设备获取车货总重、车辆轴数、速度、轴重数据;利用高清智能车辆号牌识别系统(即抓拍设施)获取车辆特征信息并识别车牌号;并将车牌和超限信息迅速传到LED屏上显示,及时告知车辆驾驶人员;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多维图像数据校验,能够在不停车、不减速、不以特定速度及特定车道行驶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地测得车辆轴数、轴重、车货总重、牌照、速度等信息,通过算法优化检测逃避动态称重系统的若干异常驾驶行为(如超低速过衡、高速冲岗等行为作弊),达到非现场处罚标准。
2.系统融合系统融合动态称重技术、视频监控和高清抓拍技术、车牌识别技术、称重算法技术、计算机网技术等,实现多维数据的采集和LED信息发布屏动态通告车辆超载超限信息,实现“感知”层面的功能;采用交通综合治超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应“用”层面的设计。
3.数据深度应用本系统完成采集、分析、控制、显示、报警、存储、运行、应用、管理、维护等功能要求,最终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整合、分析、展示等全功能的平台应用,建立完善的治超业务处理流程,为交通运输管理者进行指挥决策提供多维数据支持。
三、设计依据为保证系统建设质量,系统设计将遵循国家和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规范。
(1)国家/地方政府政策性文件或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修订)《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55号)《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6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201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6年修订)《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交通运输部2019年9号令)(2)汽车衡器相关规范或标准《称重显示控制器技术条件》(GB7724—87 )《电子衡器安全要求》(GB 14249.1-1993)《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检定规程》(JJG 907-2006)《衡器术语》(GB/T 14250-2008)《称重传感器》(GB/T7551-2008)《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GB/T 21296-2007)《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3)公路相关规范或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GB/T23828-2009)《公路机电系统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JT/T817-2011)《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蚀技术条件》(GB/T 18226-2015)《交通安全社会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1317-201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917-2017)《公路工程标准体系》(JTG 1001-2017)(4)视频监控类规范或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GA/T995-2012)《机动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GB/T 28649-2012)《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GA/T 1127-2013)《安全防范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1211-2014)《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终端设备网管技术要求》(YD/T 2882-2015)《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YD/T 2883-2015)《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 25724-2017)(5)网络安全类规范或标准《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安全技术要求》(YD/T 2095-2010)《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YD/T 2387-2011)(6)计算机信息技术规范或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 18492-2001)《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4394-2008)《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8452-2012)(7)机房设计方面规范或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J/T 30003-93)《空调机房设计与安装》(07K304-2007)《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YD/T 1821-200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三、总体架构1.系统组成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感知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数据)管理中心。
(1)前端感知系统前端感知系统由动态称重子系统、监控和抓拍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交通标志子系统构成。
信息发布子系统和交通标志子系统主要实现“知”的任务,体现为信息发布告知功能;其他部分负责“感”的任务,体现为称重检测、图像取证、视频监控信息获取功能。
不同子系统之间相互耦合,完成超限数据的的采集、关联、发布等功能。
前端感知系统布局示意图(2)传输网络负责系统组网,完成数据、视频、图片等数据传输与网络交换。
(3)综合治超管理平台提供智能化车辆运输超限超载称重综合管理软件和车辆超限检测移动执法管理软件(APP),实现将汇聚的治超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执法应用、执法文书处理、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应用。
(4)站级管理中心负责实现对多个超限检测点位相关数据的汇聚、处理、存储、应用、管理与共享,其核心是为治超管理平台提供网络环境和硬件系统支撑,包括:网络交换机、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硬盘录像机、大屏显示系统、执法办公设施等。
2.系统拓扑3.系统工作流程系统工作流程图 (1) 车辆进入检测区域。
(2) 系统开始检测,交通信息采集主机采集称重传感器、异常行驶检测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后发送给称重仪表;采集检测线圈信号,处理后发送给抓拍机触发抓拍,正面抓拍机抓车辆进入检测区域传感器触发开始称重和异常检测交通信息处理工作站汇总采集软件管理、分析、中转车辆信息信息发布屏显示超重车辆信息 车辆正常通行超重车辆接受处理称重仪表计算轴数、轴重、匹配抓拍照片等否 是线圈信号触发抓拍机进行抓拍,识别车牌 数据中心存储、调用信息 相关管理部门 移动执法APP 车辆超限?交通信息采集主机采集处理传感器和线圈检测线圈处理识别过车信号拍图片,提取车牌;反向与侧面抓拍机抓拍侧面和反面图片。
(3)称重仪表处理来自称重传感器、异常行驶检测传感器的车辆信息和称重数据,匹配车辆图片信息和称重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车辆信息和称重信息。
(4)称重仪表通过数据接口将过车的车辆信息和称重信息,发送至交通信息处理工作站。
(5)交通信息处理工作站通过采集软件对车辆信息和称重信息进行存储、分析、管理和中转,并对超限车辆进行信息发布。
(6)完成对一辆车的检测过程,等待下一辆车的检测。
(7)前端采集信息通过网络上传至(数据)管理中心,管理平台与移动执法APP协同,完成相关治超业务,同时管理平台预留其他管理部门接口。
(8)上述流程中,检测过程不间断运行,数据的传输等操作不影响检测系统的正常工作。
(9)如遇网络故障,系统自带的缓存功能,能够保存一定数量的数据,发送数据失败时,能重发数据,保持数据的唯一性和完整性。
四、亿维股份非现场执法超限检测系统优势1.前端检测系统优势(1)适用场景广:非现场执法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适用于普通公路或高速公路非现场执法超限检测、路警联合治超中的预检系统、高速公路入口治超站前预检系统;(2)适用地域广:亿维股份非现场执法系统已经在新疆、吉林、湖南、湖北、珠海、东莞、广西、江西等十几个省份几十个点位安装并投入正常使用,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温度长时间的考验,系统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极好;(3)检测速度范围广:确保在0.5—100km/h速度范围内,称重数据得到准确计算和输出,满足于目前非现场执法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对速度的要求;更宽的速度范围,使得非现场执法超限检测路段减少拥堵和排队,极大的保证了道路通行效率;(4)取证全面:非现场执法超限检测系统抓拍获取车辆经过检测区域时正面、反面、车辆两侧、全景图片共五张图片,加上车辆经过检测区域10秒视频,可以全面了解车辆本身的相关情况、车辆驾驶行为及道路的相关情况,加上证据图片、视频上叠加检测时间、地点等准确的相关信息,从而保证证据的全面性、可靠性;(5)逆行抓拍:除了对正常行驶车辆进行检测抓拍外,非现场执法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还对跨道逆行甚至完全逆行进行检测抓拍取证,规避了车辆逃避检测等作弊行为,同时规范了司机的驾驶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6)异常行驶检测:对车辆S弯行驶、跨道、压实线、逆行、短时间内走走停停等的行驶位置信息进行判断,实现称重数据修正与补偿,还原真实过车波形数据,同时利用具有强大的纠偏能力机器学习算法,极大优化了车辆异常行驶中所测的重量精准度;(7)数据采集的不间断性:非现场执法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可以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超限超载数据监测;并且保证在主网断开情况下,仍可实现数据采集和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