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班主任是最平凡不过的公职,班级是每个在校学生都要身居其一的基层组织。
不少学生毕业离校,仍然对自身原来的班主任满怀深情,对自己原来所属的班级充满爱意,其原因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往往也最大。
班主任不仅通过他个人,也通过班级教育了学生,使学生由顽童变成,由后进变成先进,由无知变成聪颖,由平淡变成神奇。
因此,一个优秀的,称职的班主任理所当然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怀念,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学生倘若能在一个好的班级中学习和生活是一种幸运,而遇上一个好的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幸运。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辛劳而光荣,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
二、班主任与班级的关系、班级工作的特点和功能:<一>、班主任与班级的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导师,班级是班主任的晴雨表。
<二>、班级的特点:班主任要指导好一个班级必须要了解班级的特点。
班级是人为地划分组织的学生组合体,可以视为一个集体,同其他集体相比,学校中的班级在上有以下特点:1、相同性:尽管成员在年龄上可能略有差异,个性上也有所不同,在家庭里受到的家庭保护有所不同,但是成员的发展阶段大体处于同等程度,在预定的时期内一起完成相同的学业任务。
2、平等性:在班级中,学生在彼此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式的人际关系。
3、全面性:在班级中,学生不仅仅从事一种性质的活动,无论上课、班会、集体劳动、社会活动等,往往都是以班级为基层大为进行的。
每个学生的智力、体格、品格等各方面的成长进步都是与班级的状况息息相关。
4、参加的强制性:班级不像有些团体,集体由参加者志愿加入,或可以自由的进退。
一般来说,编班不考虑学生的感情,学生要改变所属班级是困难的。
换言之,学生不管是被编进由哪些教师或成员的班集体,他都要适应。
5、外界的规范强大:班级明显受到集体以及社会规范的影响,不能独立于其他集体和社会之外而存在。
并且,教师在班级中是特别的成员,社会领域赋予他们以指导和影响班级的重大权力和权威。
<三>、班级的功能:1、教育功能:因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持续、广泛、频繁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定的集体规范和遵守规范的压力,指导价值实现。
2、社会的功能:“社会大学校,班级小学校”,班级沟通了全班学生与学校、社会群体的联系,是学生个体和社会化的具体环境,能很好地促进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3、促进个性发展功能:班级能提供一定的机会、环境和条件,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交流疏导,性格得到培养和锻炼,特殊能力和个人才干得到表现和施展,从而有助于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
4、组织管理功能:学校通过班级的,实现对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通过班级的,实施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
三、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是指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或若干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老师,由校领导或教育机关委任。
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进步,对班集体的影响十分重大。
班主任工作也是教师最充分的体现,其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四方面职能:1、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关心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教育实践证明,教育人,塑造人是一次细致、复杂的工程,要完成育人工程,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这个专门负责人教师我们的班主任。
你们类似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员”、“项目经理”,对这一工程项目由具体的责任,进行全面的关心。
因此说,班主任就是学生政治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引诱人,行为上的示范者和矫正者。
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班主任是指导班级经营活动的一切,几乎都全凭班主任的创造和自主性。
班级状况因班主任的教育方针、班级观、教育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强调班级管理在严格的前提下,班主任注意管理方式的有效性、程序性、策略性,注意对管理条件和管理技术的利用,以保证班级的教育,获得最优化的成果。
3、班主任是联系各任课教师和团队组织的纽带。
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团队组织、学生会和其他课外活动组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班主任去协调联系,这些组织的获得是难以开展的,在这方面,班主任不应采取不干涉、不过问的态度,也不能控制、干涉太多。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学校教育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四、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一>任务:1.班主任不但安全的求学,并且安全的提高学生素质;2.班主任安全的开展工作,不仅仅安全教育学生,还要管理和指导学生;3.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全体学生,要使全班个个成为好学生,好公民。
<二>职责: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遵守《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会同各科老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控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关心学生课外活动。
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
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5.进到班级日常管理、建立班级班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集体。
6.负责提示和组织任课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7.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品质的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8.下到本班学生家去,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五、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一>统一要求和从实际出发相结合的原则。
1.学校教育力量与社会家庭影响的关系;2.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3.学校的要求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的关系。
<二>教育与纪律相结合的原则:1.正当启发,积极引导;2.表扬为主,批评为辅;3.加强制度建设,与教育与管理之中。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三>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1.在班级中构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2.班主任要端正思想教育,要热爱每一个学生;3.严格要求要合理、明确、具体;4.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还应有连续性、层次性。
<四>集体教育和给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要求是:1.必须培养好学生集体。
2.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多个被学生的教育。
<五>塑造教育与改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要求是:1.要注意研究学生对教育工作的接受前提,坚持以塑造教育为主。
2.注意研究学生对教育管理的接受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3.正确进行塑造教育和改造教育。
在方式上表扬与批评一并使用。
<六>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善于言传。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其次是提高语言艺术。
2.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
要求:①班主任应以身作则,要有强烈的表率作用。
②班主任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六、班主任素质:是指班主任能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各方面的基本条件。
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能力素质。
因此,每个班主任都需坚持进行自我修养,不断完善和提高自生素质。
<一>、班主任素的的结构指三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二>、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1.班主任的政治要求:①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②要有自身正确的思想观点;③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
2.班主任的道德素质要求: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三>班主任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班主任含有的知识结构要求: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具备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2.班主任的能力结构要求: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具备教育指导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协调工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兴趣活动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教育创造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四>班主任的心理素质要求1.班主任的智力素质: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注意分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
2.班主任心里健康素质:认知正常;情绪稳定;人格健全;协调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
<五>班主任素质修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1.班主任素质修养的基本方法:吸收;消化;体验;升华。
2.班主任素质修养的基本途径:这种修养不是唯心主义的闭门造车,而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自觉锻炼活动。
只有投身于教育实践,才能感受到素质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教育实践服务,是班主任素质修养的目的和归宿,一旦脱离教育实践,不仅素质修养会因失去现实基础而无法进行,而且整个修养也会因失去目的和归宿而变得没有存在价值。
一、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班主任是最平凡不过的公职,班级是每个在校学生都要身居其一的基层组织。
不少学生毕业离校,仍然对自身原来的班主任满怀深情,对自己原来所属的班级充满爱意,其原因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往往也最大。
班主任不仅通过他个人,也通过班级教育了学生,使学生由顽童变成,由后进变成先进,由无知变成聪颖,由平淡变成神奇。
因此,一个优秀的,称职的班主任理所当然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怀念,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学生倘若能在一个好的班级中学习和生活是一种幸运,而遇上一个好的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幸运。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辛劳而光荣,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
二、班主任与班级的关系、班级工作的特点和功能:<一>、班主任与班级的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导师,班级是班主任的晴雨表。
<二>、班级的特点:班主任要指导好一个班级必须要了解班级的特点。
班级是人为地划分组织的学生组合体,可以视为一个集体,同其他集体相比,学校中的班级在上有以下特点:6、相同性:尽管成员在年龄上可能略有差异,个性上也有所不同,在家庭里受到的家庭保护有所不同,但是成员的发展阶段大体处于同等程度,在预定的时期内一起完成相同的学业任务。
7、平等性:在班级中,学生在彼此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式的人际关系。
8、全面性:在班级中,学生不仅仅从事一种性质的活动,无论上课、班会、集体劳动、社会活动等,往往都是以班级为基层大为进行的。
每个学生的智力、体格、品格等各方面的成长进步都是与班级的状况息息相关。
9、参加的强制性:班级不像有些团体,集体由参加者志愿加入,或可以自由的进退。
一般来说,编班不考虑学生的感情,学生要改变所属班级是困难的。
换言之,学生不管是被编进由哪些教师或成员的班集体,他都要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