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胶凝胶法合成莫来石(3Al2O3﹒2SiO2)微粉 莫来石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电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高的抗蠕变性和抗热震稳定性,低的热传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及高温环境中优良的红外透过性等。莫来石陶瓷作为一种高温结构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此外,莫来石陶瓷在光学、电子等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莫来石有天然产物,但其含量和纯度均不能满足工业需要,为了获得高纯超细的莫来石原料,人们研究了一些特殊的合成工艺。如水解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成核生长法,喷雾热分解法,Al2O3和SiO2超细粉末直接合成等。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粉,是在液相中进行的,混合比较均匀,初始原料在液相中水解成水解产物的各种聚合体,各种聚合体进一步转化为凝胶。因凝胶比表面积很大,表面能高,与利用粉体之间固相反应的传统工艺相比,凝胶颗粒自身烧结温度低,其工艺上的优势对陶瓷粉体的工业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粉料制备过程中无需机械混合,化学成分较均匀。由于转化温度低,可得超细粉末。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莫来石微粉。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胶-凝胶法制备莫来石粉末的过程与原理; 2. 掌握溶液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 3. 掌握溶胶粘度的测定方法; 4. 学会用红外光谱初步测试无机粉末物相; 5. 掌握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无机粉末粒度; 6. 掌握利用差热-热重联用仪研究样品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水,TEOS开始水解反应,H+取代了TEOS中的烷基(-C2H5),随着水解的进行,发生聚合,小分子不断聚集成大分子,反应在宏观上就是粘度不断增大。由于溶胶中存在大量Al3+,且Al3+有一定夺氧能力,当溶胶聚合,逐渐形成三维网络时,大部分Al3+进入Si-O网络中,一部分Al3+参与结构,形成复杂的-Si-O-Al-O三维无轨网络。其水解缩聚机理如下:
2||33253253||HOORORROSiOCHAlNOROSiOHCHOHAlNOOROR 2
352||3
|
|
3352||||
22NOOHHCOHORiSORAlOORiSORRO
NOAlHOCORiSORROOHORiSORROOH
2||33||||||||||33||||||||//HOORORSiOAlOSiAlNOORORORORORORSiOSiOAlOSiOAlOOROAlOSiOAlOSiOSiOROROROROR
为加快凝胶化的速度,加入酸或碱作为催化剂,形成复杂的-Si-O-Al-O三维无轨网络凝胶经过干燥与烧结过程,得到莫来石粉末。 三、实验原料与仪器 (1)硝酸铝的溶解:硝酸铝、电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机、磁子、去离子水、100 ml容量瓶、250 ml烧杯、250 ml细口试剂瓶 (2)硝酸铝溶液中铝含量的测定:PAN指示剂(0.2 g PAN溶于100ml乙醇中)、pH=4.2的HAc-NaAc缓冲溶液、0.1 mol/L硫酸铜溶液、250 ml锥形瓶、0.1 mol/L硫酸铜溶液、0.01 mol/L的EDTA标液、250 ml容量瓶、电炉、量筒、酸式滴定管、铁架台、1 ml吸量管、250 ml细口试剂瓶、吸耳球、蝴蝶夹 (3)制备硅铝溶胶及莫来石粉末:正硅酸乙酯(TEOS)、盐酸(0.1 mol/L)、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电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机、磁子、烧杯、吸量管、量筒、温度计、恒温水浴、干燥箱、快速升温箱式炉、粘土坩埚、研钵、保鲜膜、铁架台、十字夹、万能夹 (4)硅铝溶胶粘度测量:乌氏粘度计、精密温度计、秒表、恒温水浴、10 ml移液管、止水夹、乳胶管、十字夹、烧瓶夹、50 ml烧杯 (5)粒度测量:激光粒度仪,蒸馏水 (6)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分析仪 (7)差热-热重分析:差热-热重联用仪 四、实验内容 1.硝酸铝Al(NO3)3﹒9H2O的溶解 用电子天平称量30.0 g结晶硝酸铝Al(NO3)3·9H2O,放入200 ml的小烧杯中,加入适3
量的去离子水,用磁力搅拌机不停搅拌,直至硝酸铝完全溶解。将硝酸铝溶液移入100 ml的容量瓶中,得到浓度约为0.8 mol/L的硝酸铝溶液。 2.硝酸铝溶液中铝含量的测定 A.硫酸铜标液的配制及标定 配制:移取实验室提供的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25 mL配制250 mL,则所得溶液的浓度约0.01 mol/L。 标定:(1)从滴定管放出20 mL(准确读下体积)的EDTA标液置于锥形瓶中。 (2)加入pH=4.2 HAc-NaAc缓冲液15 mL,加入5~6滴2 g/L的PAN指示剂。 (3)以代标的硫酸铜溶液滴定至溶液的颜色为紫红色为终点,准确记下消耗的硫酸铜标液体积。 (4)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B.铝含量的测定 配制:取配制的约为0.8 mol/L的硝酸铝溶液2.50 ml配制成250ml,则所得溶液的浓度约为0.008 mol/L。 标定:(1)移取经过稀释浓度约为0.008 mol/L硝酸铝溶液50 ml置于250 ml锥形瓶中。 (2)加入一定量的EDTA(0.01)标液50 mL,加热至70 ℃左右。 (3)加入15 mL pH=4.2 HAc-NaAc缓冲液,煮沸2分钟,取下冷却至约80 ℃。 (4)补加上述缓冲液10 mL,加PAN指示剂5~6滴(此时溶液颜色为黄色)。 (5)用0.01 mol/L硫酸铜标液返滴定至溶液呈紫红色为终点,记录硫酸铜用量。 (6)计算硝酸铝溶液的浓度(经过稀释的与原先配制的)。 3.正硅酸乙酯(TEOS)的预水解 溶胶配比对溶胶-凝胶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当TEOS:EtOH:H2O=1:2:4时制得清亮稳定溶胶的粘度较低,表明形成胶粒较小,容易凝胶成粉末状,有利于超细粉末的形成。 在100 ml的小烧杯中,盛入40 ml去离子水与20 ml无水乙醇,得到溶液A,移液管移取10.00ml正硅酸乙酯放入小烧杯中,然后用滴管吸取正硅酸乙酯滴至溶液A中,滴定速度50-60 d /min,同时用磁力搅拌机不停的搅拌,得到正硅酸乙酯(TEOS)的预水解溶液。 4.硅铝溶胶(酸催化剂)的制备 移取上述配置的浓度约为0.8 mol/L(根据上述滴定计算得到精确值、体积为75 ml的硝酸铝溶液转移到烧杯中,同时往硝酸铝溶液加入1 ml浓度为0.05 mol/L HCl。量取相应体积的正硅酸乙酯(TEOS)的预水解溶液(根据莫来石的组成3Al2O3·2SiO2);然后以50-60 d /min的速度滴入预先水解的TEOS溶液,边滴边搅拌,同时在50 ℃-70 ℃(分组),滴完4
以后继续搅拌1 h,得到硅铝溶胶,烧杯口上用保鲜膜包上,然后放在50 ℃-70 ℃(分组)水浴中。 5.硅铝溶胶粘度的测量 (1)硅铝溶胶流出时间t1的测定 溶胶经过50 ℃-70 ℃经2 h水解聚合后,开启恒温水浴。并将粘度计垂直安装在恒温水浴中(G球下部位均浸在水中),用移液管吸10 ml硅铝溶胶,从A管注入粘度计F球内,在C管和B管干燥清洁橡皮管,并用夹子夹住C管上的橡皮管下端,使其不通大气。在B管的橡皮管口用吸耳球将水从F球经D球、毛细管、E球抽至G球中部,取下吸耳球,同时松开C管夹子,使其通大气。此时溶液顺毛细管里路下,当液面流经a线处时,立刻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至b处则停止记时。记下液体流经a、b之间所需要的时间。重复测定三次,偏差小于0.2 S,取其平均值,即为t1值。 (2)毛细管粘度计常数C的确定: 用移液管吸取已经预先恒温好的(25 ℃)蒸馏水10 ml,其粘度为动力粘度(η),注入粘度计内,同(1)法,安装粘度计,测定流出时间。重复测定三次,偏差小于0.2 s,取其平均值,即为t0值。得到毛细管粘度计常数: C=η/t0
其中 C-粘度计常数,MPa ; η-蒸馏水的粘度,MPa ·s;
t0-时间,s。 (3)自己查阅50 ℃,60 ℃,70 ℃,80 ℃(物理化学实验书)时蒸馏水的粘度η0,根据测定的t0与t1,计算 t1时候溶胶粘度η1
η0 (50℃)=0.5468×10-6 Mpa·s η0 (60℃)=0.4665×10-6 Mpa·s
η0(70℃)= 0.4042 ×10-6 Mpa·s η0(80℃)=0.3547×10-6 Mpa·s
6.取制备的硅铝溶胶放入100℃左右干燥箱保温24小时,得到硅铝凝胶。 7.莫来石粉末的烧结 把硅铝凝胶粉末转移至粘土坩锅中,并置于快速升温箱式炉中,经过1250 ℃热处理温度,再保温2小时,设置升温速率为10 ℃/min。 8.硅铝凝胶的DSC-TGA分析 5
图1 硅铝凝胶的DSC-TGA图 干凝胶的DSC-TGA如图1所示,由TGA图可知,在400 ℃以前失重很快,在400 ℃以后,试样质量基本不发生变化,这说明在400 ℃以前湿凝胶已完成脱水、有机质分解挥发等过程,整个煅烧过程试样失重大约在50 %左右。干凝胶的DSC 在164、250℃有吸热峰,这主要是脱去残留在网络间隙中的吸附水、结构水、有机质乙醇及产生NO2所致;在998 ℃和1158 ℃处有放热峰,998 ℃的放热峰被认为是析出硅铝尖晶石晶相时产生的热效应,而1158 ℃的放热峰被认为是析出莫来石时产生的热效应。 9.莫来石粉末的物相组成分析
图2 莫来石粉末的红外光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