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班级精细化管理
(3)小组长协同副组长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纪律。
1.管理纪律方面
班级每日都有纪律委员记录评价班级的纪律情况, 以便各小组间展开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 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 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 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 德修养
4、小组长确立与定位
小组长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副组长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
(1)正、副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 上的小组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小组的领袖角色;
(2)副组长要及时记载本小组组员的行为得失分以及督促小组学习 课代表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
4.小组间的班级管理
(1)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之外,还要参 与班级管理,即“中队班长”、“轮流班长”等。 以小组内座位编号为序,每天轮流管理本班。分 别对本班每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管理, 如实记录。 (2)小组设计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就本周各小 组的行为、学习等方面进行点评,评比得分最高 的小组,个人得分最高的组员,进步最大的组员 等等,促使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激励学生们 不断努力。
2. 管理卫生方面
班级值日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小组内由 小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组员,如: 打扫教室的组分工如下:两人打扫教室、 一人上午擦黑板倒垃圾、一人下午擦黑板 倒垃圾;打扫卫生区的组三人打扫、一人 倒垃圾等等。各司共职,定时打扫,时时 保洁,班级卫生每周进行评比。
3. 管理学习方面
(1)督促小组成员完成课前、课中、课后作 业,不让本组成员抄袭作业;督促小组成员改正 作业错误。(2)课堂上合作讨论知识点、疑难 点、解题方法等等;组员在课堂练习订正时有错 误或者有困难时提供及时的帮助。(3)帮助学 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在 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4)以小组共 建一个论坛,在教室的墙面上辟出专门地方,切 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 相互检测,共同提高,可以方便组与组之间优势 互补。(5)同写小组周记,沟通思想,提高写 作能力。
小组合作—精细化班级管理的法宝
这句话道出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面对四十多人的一个班级,如果只靠 难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只靠
Hale Waihona Puke 是很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小组式的班级管理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 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 小组组员之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互相参与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 管理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效率,由原来的管理 好全班变为管理好几个小组长,班任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及时评价即 可。
4.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 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 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 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 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 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 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
二、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1.小组都有名称、活动口号,(有条件要设计 组徽、做组牌)。 2.正副组长各一名: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 组长侧重抓常规(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方 面的工作。 3.组内人人担任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 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2科的作 业收交和导学案的检查工作。
建立奖惩机制
严格考核评价
班级要制定、出台《班规班约》、《小组考评细 则》、《学生作业检查登记》、《班级班务日志》 等规章制度,从而让班干部、小组长能够对同学 们做到赏罚分明,奖惩有度。
五、结果利用
1.每周五由各小组交换进行统计汇总。
2.每周五班会课时间,班主任将依据量化 考核得分,评选小组每周个人“行为明星”、 “质疑明星”、“完成作业之星”、“作业 改错之星”、“最佳小组” 、“优秀组长” 等。 3.以上量化考核一月小结一次,累计结果 作为评比“三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级 以及各类先进的依据。
一、班级小组组建
3.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管兵、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是学
生互相参与管理与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 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 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 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 一般来说,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 组长),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交叉在两边,这样 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中等程度同学也 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中等生也可以与带转化生随时进 行交流并能随时对其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