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在认缴的出资额为限
对公司承担责任。一方面,这极大地激活了投资者的欲望,
投资者可以运用公司形式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控制;另一方
面,这却为部分投资者利用公司形式逃脱债务提供了可乘之
机。一旦公司经营不善,负债累累,有些股东便希望“金蝉
脱壳”,转移公司资产另起炉灶开办新的公司,留下一个空
壳公司不闻不问,常常令诸多公司债权人无可奈何,损失惨
重。这种现象的泛滥,不仅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而且极大
地破坏了法人制度。
当一种投机行为过度泛滥时,法律必然会予以规制。为
了规范公司解散和清算行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
规定(二)》(法释[2008]6号)专门规定了公司解散和清算过
程中的赔偿制度。具体情形如下:
1.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
股东未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有权要求
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2. 清算组未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全体已知债权人
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
未获清偿,债权人有权要求清算组成员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
担赔偿责任。
3.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
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
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有权要求其对公司债务承担
连带清偿责任。
4.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
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
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
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有权要求
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5. 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
清算,债权人有权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
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
清偿责任。
6. 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
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
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7.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有权要求未缴
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
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8. 清算组成员从事清算事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或者公司章程给债权人造成损失,债权人有权要求其承担赔
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