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城镇园林绿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城镇园林绿化是“城市第一形象、第一环境、 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为建设最富裕、最文明、 最和谐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改善城镇居民宜居环境,加 强城镇园林绿化管理,促进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提高林区整 体形象,根据《黑龙江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修正)》,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城镇规划区的园林绿化规 划、设计、施工、验收、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地,是指公共绿地、居住区 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城市风景林地。
第四条 城镇园林绿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群众 和专业队伍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行署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城镇园林 绿化的规划审定、建设管理,指导、监督、检查、验收各县 (区局)、各单位的园林绿化工作。
各县(区局)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辖区 内城镇园林绿化规划的实施和日常管理,指导、监督、检查 - 2 -
辖区单位、街道和有关乡(镇)的绿化工作。 街道办事处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督促辖 区单位和居住区的绿化建设、管护和责任落实工作。
各单位负责其用地范围和责任地段的绿化管护工作,并 接受当地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市政、环卫、环保、房产、公安、工商等部门,在各自 职责范围内,配合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有关管理 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园林绿化行政 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镇园林绿化规划,并纳入城镇建设总体 规划,按照大兴安岭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建设标准,要在“十 二五”期间林区总体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45%、建成区 绿地率不低于 4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 26 平方米。 城镇园林绿化规划按黑龙江省规定的审批程序经审定后,由 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 城镇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编制要求: (一)城镇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包括总体规划阶段、修建 性详细规划阶段、项目施工设计阶段。
(二)城镇园林绿化布局应以批准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 3 -
为依据,确定其绿地的范围和性质,编制规划设计。 (三)城镇公园绿地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地段、不同服 务人群进行规划设计,因地制宜,设置休闲、康体锻炼、儿 童游嬉等内容,设置避灾场地,绿化以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 适地适树,创造多种植物生存空间和小环境。营造出物种丰 富、配置合理、群落稳定、景观优美的植物景观。
(四)城镇道路绿化以组织车流、方便行人行走为主要 功能,兼顾绿化、美化环境,提高绿化覆盖面积的功能。坚 持经济、适用、美观、自然的原则,遵循本地自然环境和物 候特征,利用丰富的本土植物和自然景物,修建道路时保留 原有的古树名木和绿化效果良好的原有树木,凸现城市地域 绿化特色。
(五)居住区绿化要满足居住环境的需求,布置相对集 中的中心绿地,并设置老人、儿童活动场所。
(六)城镇绿地设计克服铺张浪费、苛求形式、贪大求 洋,或硬造人工景观等做法,提倡建设节约型绿地,施工节 约,中水回用、管养方便。
(七)城镇中古树名木必须原地保留,不得移栽。 (八)各类城镇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应由持有相应资格 证书的设计单位承担,方案按规定报行署、林管局城镇园林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 4 -
第七条 城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必须按照国家和我区 制定的相关规定组织施工,落实“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 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 “三化”(建设施工规 范化、标准化、工艺化)、“三精”(管理经营精心、精品、 精细)、“三理”(土层清理、土壤处理、土表整理)的要 求,全面实施城镇园林绿化施工规范化。对园林绿化施工单 位责任要求是:
(一)城镇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监理应当由具有园林 绿化施工和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 进行施工和监理。
(二)承担城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应当 执行国家行业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三)凡进行城镇园林绿化施工的绿化企业,必须与建 设单位签订正式施工合同。
(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审定的园林绿化 工程设计方案及有关文件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改变时, 须经原审定机关审批。施工人员应掌握设计意图,进行工程 准备。
(五)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施工 人员应按照设计图进行现场核对,若有不符之处,应提交设 计单位变更设计。开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书。 - 5 -
(六)根据绿化设计要求,选定的种植材料应符合其产 品标准及设计要求的规定。
(七)园林绿化工程中适宜季节栽植的绿化苗木单个品 种成活率须达到 98%以上,反季节栽植的绿化苗木单个品种 成活率达到 95%以上;死亡树木经认定在合理期限内全部补 植完成。
(八)施工单位必须文明施工,遵守城镇管理相关规定, 施工场地特别是道路两侧产生的各类垃圾(含建筑垃圾、生 活垃圾、多余泥土、修剪下的枝条、树叶等)规定时间内按 要求予以清除,场内物品堆放整齐一致。
(九)园林绿化企业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时,必须严 格按工程合同执行,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十)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必须绘制竣工图,做好工 程决算和竣工报告,以便建设单位验收审计。
第八条 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 (一)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由行署、林管局园林绿化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建设单位应向验 收部门提供下列有关文件:
1. 经行署、林管局审定的园林绿化设计图纸; 2. 园林绿化工程竣工图纸; - 6 -
3. 土壤及水质化验报告; 4. 工程中间验收记录; 5. 设计变更文件; 6. 竣工图和工程决算; 7. 外地购进苗木检验报告; 8. 附属设施用材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9. 施工总结报告等。 (二)竣工验收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l. 新种植的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应在一个年生长周 期满后方可验收。
2. 地被植物、应在当年成活后,郁闭度达到 80%以上进 行验收。
3. 花坛种植的一、二年生花卉及观叶植物,应在种植 l5 天后进行验收。
4. 春季种植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应在当年发芽出土 后进行验收。秋季种植的应在第二年春季发芽出土后验收。
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最终竣工验收要在种植绿化植物的 第三年完成,执行“442”付款方式。即第一年验收合格后 拨付 40%的工程资金,第二年验收合格后再拨付 40%的工程 资金,第三年验收全部合格后拨付剩余的 20% - 7 -
(三)园林绿化工程附属设施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1)》的有关 规定。
第九条 城镇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和开发区、住宅区 建设项目中的绿化工程设计,必须经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 部门会审同意;建设项目工程概算中必须包括绿化所需费 用;绿化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绿化任务。建设项目绿化工程验收不 合格的,由建设单位重新施工或由绿化专业单位代为施工, 代施工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条 敷设通讯、输电、燃气、给排水管线和架设 公安、公交指示信号、标牌等公用设施需占用城市绿地的, 应当采取避让办法妥善解决。无法避让的,有关单位应当按 照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一条 城镇园林绿化管理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 理相结合原则,按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公共绿地、风景林地,由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 部门管理;
(二)街道绿化,由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与沿街 单位和居民共同管理; - 8 -
(三)苗圃、草圃、花圃、果园等生产绿地,由经营单 位管理; (四)单位辖区内的绿化,由该单位管理; (五)居住区绿化,由街道办事处管理; (六)城镇规划区内的铁路两侧、零公里以外公路两侧, 以及河渠两岸的绿化和部分郊区林地,分别由各有关都门管 理。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城镇园 林绿化用地。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镇绿化 用地的,必须经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 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占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有关规 定向绿地管理单位缴纳占用绿地费和绿地挖掘赔偿费。 第十三条 在城镇公共绿地内开设商业、业务摊点, 必须符合绿地建设规划,必须向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提出申 请,经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持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批准的营业执照,在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指定的地点和范 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并应当遵守公共绿地和工商行政管理的 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在绿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践踏草坪,损坏设施; (二)晾晒物品,放牧牲畜; (三)取土采石,倾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