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8.1 选址合理性分析8.1.1 规划选址依据8.1.1.1 规划选址优势较好的区位优势: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结合部位,双洎河上游。
地理坐标:东经113°09'~113°40',北纬34°19'~34°40'。
东部与新郑市接壤,西部与登封市为邻,南部与禹州市毗连,北部与荥阳市相邻,东北部与郑州市区缘接,西北部与巩义市同山相依,东西长46.2km,南北宽32.4km,总面积1001km2。
新密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213km,全市30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95%行政村实现通公交,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省道为依托,以县道为骨架,以农村道路为支脉,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有利的政策环境:为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实现中原崛起,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个载体、三大体系”的战略举措,即以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和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这既是省委省政府从发展生产力角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实现河南省经济社会新跨越、新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2009年,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园。
把产业园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以产业集聚程度决定城镇发展规模,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河南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大力推荐产业政策调整,支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深入分析产业现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兼并重组、退城入园和优化布局,改变“小、散、乱”状况,加快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和装备大型化;并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和装备大型化。
新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现代化宜居宜业新密的愿景,并将城西片区赋予新的城市中心区定位,要求不断推进米村、牛店、来集等与主城区一体化集约式发展,新密市城西产业园的建设将对促进新密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8.1.1.2 规划选址依据《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化工、有色、钢铁、纺织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群。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超硬材料、高强轻型合金,建设郑州生物产业基地和洛阳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秉承“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目标,将转型升级四大工程贯穿于各产业发展之中。
在“十三五”时期,推动新型耐材、绿色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品牌服装、节能环保、生态文化旅游、仓储物流等新型主导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现代家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规划范围新密全市域,新密市中心城区(以下简称中心城区)的规划区范围为西至G234及郑登洛城际铁路伏羲山站西侧,东至规划东环路,南至郑登快速通道,北至规划郑登洛城际铁路和规划北环路;规划产业选择中指出“第二产业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统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重塑新型耐材、绿色造纸产业发展活力,打造千亿耐材产业基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造纸);强化高成长性制造业产业优势,建设中国(新密)服装名城和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现代家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密长远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力量。
”规划的城西片区功能为:“城西片区中部以教育科研、先进制造和居住功能为主,南部形成兼具居住、商贸功能的综合发展区域,北部跨越郑少高速公路,结合郑登洛城际铁路伏羲山站,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兼有物流、文创、商贸和配套居住功能的产业组团。
”根据《新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新密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为26062.05hm2。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位于新密市城西片区,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类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全面提升现有企业生产制造水平,打造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选址与《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相协调,符合《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规划选址位于新密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主导产业与《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中对城西片区的定位相协调,城西产业园空间管制要求与《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中空间管制要求相一致,符合《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中的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布局的相关要求。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规划用地主要为建设用地,与《新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中规划建设用地情况基本一致。
8.1.2 规划范围确定依据新密市城西产业园位于新密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根据《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新密市城西产业园的批复》(新密政文[2018]213号),新密市城西产业园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富民北路(暂定规划路)及护理学院、西至荥密路、北至规划北环路以北400米、南至孟庄社区,园区总规划面积约8.09平方公里。
根据《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市域空间管制规划图》,在未来大道以东及规划大北环路以北为生态绿地,属于禁建区,本次评价建议对规划范围进行调整。
根据调整建议,调整后的规划范围为:东至未来大道(暂定规划路)及护理学院、西至荥密路、北至规划北环路、南至孟庄社区,园区总规划面积约5.6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用地规模约1.32平方公里,发展区用地规模约4.28平方公里。
城西产业园规划范围为:东至未来大道(暂定规划路)及护理学院、西至荥密路、北至规划北环路、南至孟庄社区,属于《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规划的城西片区范围内,且城西产业园规划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与《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中选择的第二产业内容相一致。
从园区选址及主导产业定位上分析,城西产业园与《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相符,选址可行。
8.1.3 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程度合理性分析鉴于城西产业园位于新密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对产业园大气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园区大气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合理性分析如下:新密市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城西产业园位于新密市中心城区西北部,中心城区的上风向,评价对产业园拟入驻企业废气进行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根据大预测结果可知,PM10、氮氧化物、SO2污染因子在预测范围内均无超标现象,能够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能够满足《关于全省开展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工作中排放建议值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17〕162 号)中建议值要求;H2S、NH3预测排放浓度均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其修改单大气污染物表4排放二级标准中H2S和NH3最高允许排放限值要求,最大落地浓度距离在2844m处;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预测浓度无超标点,不需要设置大气防护距离;园区内排放特征污染物企业在落实各自环评措施后,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对区域现状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分析,企业在生产及物料贮存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固废等的污染物,特别是在污水处理设施等会产生一定量NH3、H2S等恶臭气体。
类比同类型生物医药企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200m之间,危险化学品风险安全距离在50-200m之间(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和风险安全距离具体需要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拟将园区规划工业用地外300m的范围设定为园区的缓冲区。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评价要求对产业园南侧设置相应的控制地带,禁止新建存在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较大的生产设备装置及大气防护距离不能满足要求的生产车间;园区加强各入驻企业废气收集处理措施,尤其是VOCs废气的产生和排放,并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8第73号)相关要求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
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使用水性漆,严控使用油性漆;加强产业园污染物排放监测工作,制定主要污染物和化学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方案,配备在线监测设施,并对生物医药企业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源进行重点监控。
8.1.4 选址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根据现场调查及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可知,产业园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较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本产业园选址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1)园区选址范围内现有居住村民的制约经调查,城西产业园规划范围内有马寨村、杨岗村、姚山村、张家门村、茶庵村等村的村民,涉及搬迁居民2931人。
这些村庄大部分为传统村庄,建筑以低层为主,村庄内部市政设施均不完善。
据现场调查,由于居民搬迁安置涉及资金量大,居民尚未搬迁。
随着规划方案的实施,涉及大量的居民搬迁将对产业园企业入驻造成一定制约。
根据城西产业园规划,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便于成片开发,减少工业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相互干扰,规划决定将现状村庄全部拆迁,针对不同的村庄实际情况,打破集体土地界限,采取区外集中安置的方式。
其中杨岗村、部分马寨村、张家门村、茶庵村、姚山村集中安置在园区外西侧和盛嘉园。
马寨村部分村民(共1200人)在园区南部孟庄社区安置。
根据目前产业园建设和发展实际,分批次完成对5个行政村的拆迁安置,计划分三期实施村庄拆迁:1、2022年底前完成杨岗村、茶庵村的拆迁安置;2、2024年底前完成东大沟村、姚山村、张家门村的拆迁安置;3、2025年底前完成马寨村的拆迁安置。
拆迁安置方案见附件5。
(2)园区选址范围内市政基础不完善的制约根据现状调查,园区选址范围内供水、排水、供气、供暖管网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区现状采用地下水机井供水,或是农村安全供水工程,大多采用机井出水直接入户的方式;生活污水随意乱排,均未进行收集处理;用气为灌装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无集中供暖设施。
根据城西产业园规划,拟将园区选址范围内的市政基础建设与园区建设同步进行,并规划建设一座集中用热锅炉;将园区选址范围内的村民妥善安置于市政配套实施完善的生活住宅小区内,以方便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园区入驻企业产生的废水均须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外排,可大大改善当地地表水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