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中考题 (1)

历史中考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30分。

将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黄袍加身”的成语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2、杨家将受到人们尊敬的共同原因是:A、对皇帝忠心耿耿B、反抗外族入侵C、都受到奸臣谋害D、坚持正义斗争,有浩然正气3、流落到苏州直到中年时回归朝廷的宋朝皇帝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英宗4、岳飞墓前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里“佞臣”指A、寇准B、杨延昭C、吕蒙正D、王庆龙5、在谁的墓前能看到下管不正臣,上管不明君A、佘赛花B、杨继业C、寇准D、赵德芳6、小明想查找赵匡义夺位的事件,请问在那个文件中能查到A、《赵氏孤儿》B、《回龙转》C、《贺后骂殿》D、《可悲十月雪》7、宋英宗认为“为政之要,唯在得民心”为此宋英宗A、注重纳谏,减少决策失误B、注意任用贤才,重视官吏选拔C、总结唐之教训,调整统治政策D、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保证其生产时间8、赵匡胤通过下列哪一事件,建立了朝代A、玄武门之变B、靖难之役C、陈桥兵变D、靖康之变9、假如你是宋代的一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①在当时的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看到杂技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以使用交子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10、"人言,宋朝杨家将是为国捐躯,死得轰轰烈烈、重于泰山。

缘由是因为()在双龙会上替着皇帝被毒害A、大郎B、二郎C、三郎D、四郎11、在史书上的记载中,你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是()A、宋太宗发兵围剿穆柯寨,死伤无数B、宋真宗龙颜大怒,吩咐手下,将杨宗保午门处斩C、穆桂英一见宋真宗,扑通一下双气跪地,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D、穆桂英生气的说,总有一天,我擒住那皇帝老儿,让他到穆柯寨给我喂猪12、如图所示这位人物是哪一位A、赵德召B、赵德秀C、赵德芳D、赵匡济13、()在陈桥上穿上了皇袍,史称陈桥兵变A宋太祖B宋真宗C宋太宗D宋仁宗14、宋朝的开国皇帝是()A赵匡胤B、赵匡胤C赵恒D、赵振15、仁宗天子是如何而死的A、病死B、贪色太过度C、被人害死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一代雄杰、北宋开国君主太祖赵匡胤刚刚年届五旬,时正壮年,忽然一病不起,遽尔崩逝,未能留下遗诏。

皇弟赵光义突然发难,宣布于柩前即位,今天就要举行登基大典。

昭阳宫里,太祖正宫皇后贺氏强忍悲痛,对哀哀哭泣的皇太子德昭说:“你父皇戎马一生,南征北讨,好容易打下大宋朝一座锦绣江山。

如今突然驾崩,死得不明不白。

实指望你能继承帝位,或可将你父皇死因查清。

不想先帝尸骨未寒,你皇叔便篡位登基,自立为帝。

这个篡位之贼今天就要在金銮殿接受百官朝贺。

你若是还有血性,就闯上金殿,当着百官之面,向这个无义之人索还帝位,看他如何解释!”皇子德昭一听,想到这个本来应属于自己的皇位竟然旁落,不由得怒气勃发,扭头便往金殿而去。

五鼓时分,晨曦未露。

金銮殿上,已是灯影辉煌,身穿甲胄的殿前武士,持戟站立在对仗马的旁边。

金殿内外一片肃穆。

猛然间,声音厚重而悠扬的景阳钟敲响了,在朝房中等待朝贺新皇登基的文武百官,随着威严的钟声,撩袍躬背,鱼贯而行,来到金殿,分文武两边站立。

百官们似乎还没有从这几天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中清醒过来。

此时除去潘洪、赵普等赞成登基之臣喜形于色外,多数官员心中都是惴惴不安。

虽无人敢议论;但大家心下明白,宫闱之内,确有不可告人的隐情,只怕宋室天下,从此要多事了。

此时净鞭三响,新天子赵光义驾至金殿。

百官在潘洪、赵普等人的引领下,匍匐在地,山呼万岁。

赵光义坐在宝座之上,眼看着金碧辉煌的宫殿、跪伏在脚下诚惶诚恐不敢仰视的文武百官,不由得踌躇满志。

自古皇位皆是父传子、家天下,从来没有兄终弟及的先例。

今日得以黄袍加身,居于九五之尊,全凭自己见机争先,棋走险招,实是天命有归。

也多亏了潘洪、赵普等一班心腹股肱之臣,运筹密谋,忠心扶保。

今日登基,绝不可忘了此数人之功。

想到这里,随即下旨,封潘洪、赵普为左、右丞相,潘洪之女为中宫皇后,其余满朝文武各升三级,大赦天下。

此时殿内响起一片万岁、谢恩之声。

赵光义见此,心中感叹:今日方知天子之威仪啊!典礼既成,丹陛大乐一齐奏响,乐声响彻九重,禁城内外。

正当赵光义浮想联翩、神思飞跃之时,蓦然见皇太子德昭闯进殿来。

他心头一惊,但随即装出一副慈祥的面容:“皇侄不待宣召,上殿为何?”德昭见赵光义身穿黄袍,高坐于龙椅之上,心中气恼万分:“皇叔今日坐在这个位置,不觉得是僭越吗?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先皇虽然崩逝,但有我赵德昭在。

皇叔今日所为,与篡位何异!劝皇叔即刻将江山社稷交出,以免普天之下,后世之人,视皇叔为篡逆之君。

”赵光义一听,又惊又惧、既羞且愧,斗晌间竟无言以对。

潘洪在旁,见赵光义理亏词穷,忙小声提醒:“陛下,江山社稷历来只有逆取,再无善让之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陛下切不可以妇人之仁,坏了大事。

”一闻此言,赵光义如梦方醒。

再一看阶下文武百官,脸上皆有惊疑之色,不觉心头一震。

暗道此时人心未顺,若不能果断处置,待人心一乱,大局将难以收拾。

想到这里,他心一横,大声喝道;“好大胆的奴才!朕奉太后遗命,兄终弟及,继承大统。

今朕登基之初,你便来胡言乱语,毁滂君王。

朕虽怜你,但国法煌煌,如此目无君上,不斩你无以申国法、肃朝纲。

殿前武士,速将这奴才推出斩首!”殿前侍卫吆喝一声,围了上来,欲将德昭拿下。

德昭嗔目大喝:“贼子焉敢如此!”侍卫一时愣住。

德昭万没想到赵光义为了皇位竟会如此绝情,他更伤心殿上百官俱是先朝旧臣,却无一人替自己说话,自己乃是当朝太子,岂能当殿受辱!德昭满腔悲愤,目眦欲裂,指定赵光义骂道:“你这无德无义的昏王!你害了先帝不说,如今又要斩尽杀绝。

我生不能报仇,死也要做厉鬼追你之魂!量你也难逃公道!”说罢一头撞死在玉阶之下。

一见太子德昭血溅金殿,赵光义及殿前文武百官俱惊得呆若木鸡,手足无措。

忽报太祖皇后贺氏带着幼子德芳上殿。

赵光义及潘洪等人一听,顿时慌作一团。

原来贺后身为天下国母,素有一代贤后之称。

她秉性沉毅贤德,待下宽严有法,恩威并著,为宫内外所敬畏。

贺后自德昭走后,放心不下。

她深知赵光义做事工于心计,阴险狠辣,惟恐德昭会有闪失,所以随后赶来。

刚一进殿,便见德昭血溅玉阶,尸横金殿,贺后肝肠寸断,抚尸痛哭。

赵光义一见皇嫂挟怒而来,心知大事不好。

太祖在日,生性孝悌,友爱兄弟,光义持宠而骄,却惟独对明察秋毫的贺后心存忌惮。

此时见了贺后,真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惊恐不安。

文武百官见贺后如此伤心欲绝,想起先帝之恩,也觉无颜以对,惟有俯首低眉,有如芒刺在背。

贺后见太子撞死于金殿之上,断定是被昏王、佞臣逼死。

想起先皇崩逝之因不明,而赵光义迫不及待地黄袍加身,横夺帝位,此时竟大开杀戒,不由得气满胸膛,戟指赵光义骂道:“昏王啊昏王!先帝骨肉未寒,你竟篡位杀侄,天良何在?想先帝几十年东荡西杀,一条杆棒,打下了大宋朝的锦绣江山,创立帝业,非是容易。

今你狼子野心,学那秦代赵高,指鹿为马;步汉贼王莽后尘,沐猴而冠,篡位登基。

今虽奸计得逞,但你如此恶行,又如何君临万民,抚有天下?”贺后见阶下百官如泥雕木塑一般,心中悲愤,她含泪说道:“当殿诸臣,多系先帝故旧,曾于千军万马之中,追随先帝开基创业。

皇家深仁厚泽,爵赏尊崇,未曾亏负你等,却为何助纣为虐,不明大义?”贺后一席义正词严的斥责,只骂得赵光义如坐针毡、汗流浃背;只骂得众文武以袖遮面,羞愧难当。

赵光义见此局面,心中恼怒之极。

本想一不做、二不休,趁此机会,将贺后治以干预朝政,藐视君王的死罪。

但侧目一瞥,见满朝文武除几个死党外,都为贺后言辞所打动,不少人竟泪下涟涟,连潘洪、赵普等人也都是低垂着脑袋,不敢出声。

赵光义心中猛然惊觉,他提醒自己,刚刚登基,做事千万不可卤莽。

贺后乃大宋国母,威望素著,朝臣心念旧恩,此时众怒难犯。

先不说杀得了杀不了贺后,万一激出事故,岂不坏了大事!必须以柔克刚,今日之事方能解决。

赵光义极力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走下御座,对贺后深施一礼:“皇嫂啁,你错怪朕了。

先帝突然辞世,国不可一日无主。

众朝臣公议,都说如今天下多事,皇太子年轻懦弱,不堪为君。

为社稷江山计,朝议推朕为帝。

朕想不论何人为帝,总是继承先帝统绪,大宋国号不改,既定朝策不变。

总之,帝位不出咱们自己一家人。

”“既是自己一家,皇太子德昭何罪,你竟将他逼死?”“唉!”赵光义假惺惺地挤出一滴眼泪,用手揉着眼睛,“皇嫂啊,说起来真是让人痛心,朕万万没有想到,皇侄他的脾性竟是如此之烈。

今日他闯上金殿,当着满朝文武,开口辱骂朕躬。

朕见他以小犯上,稍稍教训他几句,皇侄他、他竟触阶而死。

唉,事出意外,朕真是难过万分。

”百官见赵光义当面扯谎,都不以为然,但也无可奈何。

赵光怕贺后再追问此事,赶快又说:“望皇嫂勿忧勿虑。

自古长嫂如母,朕即下诏,将昭阳宫改为太后宫,朕愿将皇嫂当作太后侍奉,所上徽号务要尊崇。

朕愿当着百官立誓,皇嫂有生之年,身后之事,一切由朕办理。

朕保皇嫂永远尊荣,长享富贵。

”“夫死子亡,我要富贵尊荣又有何用?也罢,我今日就带皇儿回乡去耕地务农,免得在这里让你碍眼。

德芳,我们走!”赵光义一听此言顿时慌了手脚。

贺后真要是走了,倒也干净。

可普天之下,将要议论自己刚刚登基,便杀太子、逐国母,视自己为残暴寡义之君。

宋朝以“孝、悌”治天下,自己为君,决不能担此恶名。

留住皇嫂,尊为太后,即是在天下臣民之前,为自己树立起一块忠义孝悌的金字招牌。

况且看朝中百官此时大多容颜凄惨,必须迅速安定人心才是.心念至此,赵光义赶紧走上几步,又是一躬到地:“皇嫂此言,真是折煞兄弟了。

快不要说什么务农耕种的话。

这大宋朝,是先帝的天下,也是皇嫂的天下。

望皇嫂安心,兄弟再赐皇嫂尚方宝剑一柄,所有宫闱之内,俱由皇嫂管理。

三宫六院,大小嫔妃,若有情弊,任皇嫂施行。

不知皇嫂,啊,不知太后以为如何?”贺后见赵光义不惜自降一辈儿,如此下气赔情,加之她不知德昭触阶而死的前因,只以为是性烈所至,不觉怒意渐回。

赵光义见贺后情绪缓解,赶忙顺势而上,又颁谕旨:“朕封皇侄德芳为八大贤王。

为‘一钦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正王、五德王、六靖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八贤王为朝臣之首。

”见德芳不语,赵光义狠了狠心又说:“朕索性再赐皇侄金锏一根,可上打昏君,下打佞臣。

”内侍捧过金锏,赵光义亲手递与德芳。

德芳虽然年幼,但今日之事,已然看得明白。

他接过金锏,问赵光义:“此锏真的可上打昏君,下打佞臣?”“那是自然。

朕当着满朝文武之面,岂有戏言。

”赵光义见德芳接过金锏,心里得意。

“那好,我今日便用它来打你这昏君!"德芳说完举锏便打。

赵光义一见,吓得绕殿而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