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概述 1、 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 ) 定义: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既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 )、通 信技术( communication )和图形显示技术( CRT) ,即所谓 4C 技术,建立一个由计算机 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有拥有高效、幽雅、舒适、便利、高 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同时帮助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在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 身安全等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的回报。

包括两层含义: 1. 对使用者的承诺:提高全面、高质量、安全舒适、高效快捷、灵活应变的综合 服务。 2. 智能建筑应具备的特征:采用多种信息的传输、处理、监控、管理及一体化集 成的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达到优化建设投资、降低运 营成本和提高利润的目的。 实现目标:在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中,用科学的管理,提高高效的服务,实现高额的利润 回报,并且系统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2、 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 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集成SI):以计算机为主体的高层控制中心 (主控中心)。 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各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为一体,对整个建筑 实施统一管理和监控,同时为各子系统之间建立一个标准的信息交换平台,以信息 综合、资源共享。 建筑自动化系统 (BAS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建筑物内的环境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 监控和管理,从而使建筑物达到安全、高效、便利和灵活之目标。主要有:照明控 制、空调控制、门禁、给排水控制、冷热源控制、电力控制、消防、保安、电梯管 理、车库管理等若干部分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系统科学等高新 技术多支撑的辅助办公的自动化手段,主要包括:电子信箱、视听、电子显示、物 业管理、文字处理、共用信息库、日常事务处理 通信自动化处理(CAS):负责建立建筑物内外各种图像、文字、 语音及数据的信息 交换和传输,确保信息畅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电视会议、可视图文、传真、 电话、有线电视、数据通信 综合布线系统(GCS):建筑物内多种信息的传输系统, 利用电缆或光缆来完成各类 信息的传输。 3、 综合布线系统 是满足实现智能建筑各综合需要,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图像、图文等多种信号,并支 持多厂商设备的集成化信息传输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设计, 能适应任何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布线 系统 PDS、IBS (智能建筑布线系统)、IDS (工业布线系统)之间的区别: PDS:以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为主。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 Work Area Subsystem ) 水平子系统( Horizontal Subsystem ),也称配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Subsystem),也称干线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 Equipment Subsystem ) 管理子系统( 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 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 Subsystem)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 ① 兼容性原则:能综合多种数据信息传输与一体,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需确保相 互之间的兼容性。 ② 开放性原则: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几乎对所有 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 ③ 灵活性原则:任一信息点应能够很方便地与多种类型设备进行连接 ④ 可靠性原则: 采用高品质的传输介质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标准化的数据 传输通道 ⑤ 先进性原则: ⑥ 用户至上原则 设计等级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宜按以上 6 个组 成部分进行设计。 设计应采用开放式星形拓扑结构 在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 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的改动不会影 响其它子系统。 只要改变结点连接就可在网络的星形、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网络之间进行转换。 支持当前普遍采用的各种局域网络: 星形网、局域/广域网、令牌网、 以太网、 FDDI 设备间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又称服务区子系统,是一个需要设立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由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 连接电缆:将水平电缆和工作区内的计算机与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是终端设备至 信息插座的传输媒体。 可能还会包括一些专门的硬件,从而可以通过在工作区所安排的电缆进行信号的接 受和发送。 一般情况下,每个工作区设置一个电话或计算机终端设备,或按用户要求设置。 工作区子系统的布线由插座开始, 服务器及工作站可通过绞线直接与信息插座相连, 或通过室内的集线器并经过楼层集线器及中心集线器与其它网络站点互相通信。 工作区子系统的布线 指在信息插座/连接器与工作站内设备之间的电缆布线,其中包括许多不同的硬 件,用来将用户的电话、计算机以及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 /连接器上。 是非永久布线,整个布线被设计成易于更改和替换的方式。 使用组合式来端接工作站。 组合式工作区软线须在两端使用同样的连接器,使得电缆两端的配线稳定。 通常使用束状对绞线电缆来制作工作区电缆。扁平、非对绞线不能使用 所使用的连接器必须符合国际 ISDN标准的8bit接口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 要求: ① 终端设备的连接插座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应加 装适配器。 ② 在单一信息插座上进行两项服务时,宜用 ”丫 ”型适配器 ③ 在水平干线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不同与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时, 宜采用适配器 ④ 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数模转换设备,或数据速率转换设备等装置时, 宜采用适配器 ⑤ 为了特殊应用而实现网络协议的兼容性时,可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 ⑥ 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适配器 注意事项 ① 工作区电缆距离:工作区电缆通常是短的、柔软的电缆,最大传输距离为 5m, ② RJ-45插座须安装在墙壁上或不被碰撞的地方,插座距离地面 30 c血以上 ③ 插座和水晶头不要接错线头 ④ 在进行终端设备和 I/O 连接时, 可能需要某种电子传输装置, 但这种装置不 是工作区子系统的一部分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① 工作区的划分原则:通常把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划分为一个 工作区 ②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根据用户需求,在设计时一般将工作区子系统分为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三类 用户,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线槽的敷设要合理、美观 ※信息插座设计在距离地面 30 cc以上 ※信息插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 5m范围内 ※网卡类型要与缆线接口类型保持一致 ※估算所有工作区所需要的信息模块、信息插座 ③ 设计步骤 1 .确定工作区大小 2 .设计平面图供用户选择 3 .确定信息点类型和数量 ④ 确定信息点、信息插座的类型和数量 信息插座大致可分为嵌入式安装插座、表面安装插座、多传输媒体信息插座 3类 1 .确定信息插座类型和数量的原则

※根据已掌握的用户需要,确定信息插座的类别 ※根据建筑平面图计算实际可用的空间,依据空间的大小 I/O插座的 数量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I/O插座的类型 2 .确定信息点的原则

一般,对于一个办公区内的每个办公点可配置 2~3 个信息点,此外, 还应为此办公区配置 3~5 个专用信息点用于工作组服务器、网络打印机、传真 机、视频会议等 若此办公区为商务应用,信息点的带宽为 10Mb/s 或 100 Mb/s 可满足 要求 若此办公区为技术开发应用,则每个信息点应为交换式 100 Mb/s 或 1000 Mb/s ,甚至是光纤信息点

3 .估算 I/O 插座和信息模块数量的方法 RJ-45 连接器的总需求量 m为信息点总量n的4倍并附加15%勺富余量 M=4n(1+15%) 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m为信息点总量n并附加3%勺冗余量 M=n(1+3%) ⑤ 信息插座连接要求 2、水平子系统 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 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和终端匹配器组成。 将干 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一般为星型拓扑结构。负责从管理子系统即分线盒出发, 利用双绞线将管理子系统连接到工作区子系统的信息插座。 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个必要部分,与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与:水平子系统总是在一个 搂层上,仅与信息插座、交接间连接。 一般仅用4对UTP,目的在于避免由于使用多种电缆类型而造成灵活性降低和管理上 的困难。 从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在交叉处连接,或在小型通信系统中的以下任何一处 进行连接:分交接间、干线交接间或设备间 布线距离:配线电缆的最大长度为 90m,这个距离是交接间中 HC (水平跳接) 的电缆终端到信息插座 /连接器的电缆终端的距离,与传输媒体的类型无关 注意事项: ① 传输媒体一般为对绞线电缆 ② 最好采用线槽或在天花板吊顶内布线,尽量不采用地面线槽方式 ③ 确定传输介质布线方法和缆线的走向 ④ 确定距交接间距离最近的 I/O 位置 ⑤ 确定距交接间距离最远的 I/O 位置 ⑥ 计算配线区所需缆线长度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宜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包括传输介质与部件的集成 ①设计要点 ※根据工程环境条件,确定缆线走向 ※确定缆线、线槽、管线的数量和类型,以及相应的吊杆、托架等 ※确定缆线的类型和长度,以及每搂层需要安装信息插座的数量及其位置 ※当语音、数据点需要互换时,设计所用揽线类型 ② 缆线的选购 ③ 布线方式 ※吊顶槽型电缆桥架方式 ※地面线槽方式 ※直接埋管线 3、垂直干线子系统 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链路。主要功能是将设备间子系统与各楼层的管理子 系统连接起来,提供建筑物内垂直干线电缆的路由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组成 由设备间子系统或管理间子系统与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之间的所有连结电缆组 成,或由电缆、光缆及将此缆线连接到其它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组合而成。 干线子系统包括:干线或远程通信(卫星)交接间、设备间之间的竖向或横向的 电缆、设备间和网络接口之间的连接电缆或设备与建筑群子系统各设施间的电缆、 干线交接间与各远程通信交接间的连接电缆、主设备间和计算机主机房之间的干 线电缆 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持久的子系统 缆线选用

距离限制 建筑群配线架到楼层配线架间的距离应小于 2000m ,建筑物配线架到楼层配线架 的距离应小于 500m 。 若采用单模光纤作为干线电缆,建筑群配线架到楼层配线架之间的最大距离可为 3000m。

相关主题